大家好,关于回肠 *** 术图解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 *** 回肠术有什么坏处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回肠 *** 术为什么造瘘
回肠 *** 术是 *** 癌手术后,尿流改道方面最常采用的一种办法。这种办法其实也是取病人的一段肠子,但是这段肠子的长度取的并不是很长,一般10-15cm左右。这段肠子起到的并不是储尿囊的作用,只是一个通道,因为通道的一端连接了患者的两根输尿管,另外一端往往在右侧的下腹壁做一个造口。造口外面患者要贴造口袋,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回肠 *** 术。这种手术虽然术后需要挂袋子,但是对于病人的要求并不是特别高,有一些不适合做新 *** 手术的患者,通常会采用回肠通道术,就是回肠 *** 术,这样一个尿流改道的办法。
二、回肠结肠新 *** 术病人的护理
①改善全身状况,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备血200~1 200 ml;常规备皮。
②术前用灭滴灵200 ml冲洗 *** 并保留。
③准备20~22 F气囊尿管1根,输尿管导管2根, *** 管1根,负压球1个,备丝裂霉素6~10 mg术中使用。
④病人确诊 *** 癌后心理负担较重,担心切除 *** 后原来的排尿及生活习惯发生改变,影响自身形象或视为残疾,产生自卑及绝望情绪。为此,向病人说明几种肠代 *** 术的 *** 及优缺点,使病人有较充分的选择,以消除绝望心理。本组病人均选择正位(原位)排尿的新 *** 术,即由原尿道可控排尿,能保护肾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恢复自我形象。
充分的肠道准备可以增加手术的成功率与安全 *** 。术前3 d口服新霉素1 g,4次/d,以抑制肠道细菌,预防术后感染;肌注维生素K,以补充肠道在使用抑菌剂时对维生素K的吸收障碍;术前2 d给流质饮食以利清洁肠道。术前1 d开始进行全肠道准备;分别于13,14,15,18,21时口服灭滴灵0.2 g。15时口服10%甘露醇500 ml,果导片0.4 g以促进大肠推进 *** *** ,排除肠内粪便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
(1)导管护理:所有导管要保持通畅,严密观察引流量、颜色及 *** 质并准确记录。
①双侧输尿管导管护理。回肠结肠新 *** 术后,留置双侧输尿管导管并通过新 *** 造瘘由腹部切口引出肾盂内尿液,有利于新 *** 修复及切口愈合。因此,必须保持导管畅通,避免牵拉致过早脱管引起吻合口水肿和狭窄而使上尿路梗阻。为防止逆行感染一般不作冲洗。如有血块堵塞须在无菌 *** 作下抽吸或用灭滴灵、生理盐水冲洗,肾盂每次冲洗液不超过5~10 ml,用力不能过大,以防止逆流,如无异常,术后12~14 d拔管。拔管前需做逆行造影,证实输尿管通畅,无吻合口漏方能拔管。本组病例未发生吻合口漏。
②气囊尿管护理。留置气囊尿管的目的使新 *** 切口愈合,尿管从尿道 *** 新 *** 引出尿液、肠液,根据引流液颜色, *** 状及时调整冲洗速度和冲洗液,术后早期常规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 *** 外,每4~5 h用5%碳酸氢钠 *** ml冲洗 *** ,以减少粘液分泌,防止粘液堵塞导管;用1∶5 000呋喃西林液冲洗 *** ,2~3次/d。尿道外口护理,2次/d,以减少分泌物或逆行感染。尿管阻塞时冲洗液每次<100 ml,避免量过大影响新 *** 创面及吻合口愈合。
③负压球引流护理。经常保持耻骨后负压引流管呈负压状态,达到有效引流,防止耻骨后感染及促进伤口愈合,引流液24 h<5 ml可拔出引流管。本组未发生耻骨后感染。
(2)加强基础护理:术后早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高龄病人行血氧饱和度监测。术后卧床时间长,应预防肺部感染,鼓励咳痰、拍背及雾化吸入治疗,本组无肺部感染发生。加强结肠新 *** *** 管护理,用0.1%新洁尔灭溶液擦洗 *** 周围,2次/d;灭滴灵50 ml冲洗 *** 管,1次/d;腹胀时需胃肠减压避免发生吻合口漏。
2.1指导病人练习新 *** 的可控能力
一旦拔除尿管,可因 *** 容量相对较小或括约肌未完全恢复等原因,致排尿次数多,可控 *** 差。此时指导病人使用假 *** 导尿,同时教病人收缩腹肌,憋气用力靠腹压排尿(用双手保护腹股沟区,避免斜疝发生)。鼓励病人作提 *** 运动增强外括约肌功能的锻炼,以便及早恢复新 *** 的可控力。
2.2定时排尿的重要 *** 及排尿姿式
病人术后夜间可控 *** 差的原因可能是入睡后尿道括约肌张力下降,此时如新 *** 无抑制收缩,尿液便溢出[3]。为避免导致新 *** 容量失代偿,避免反流,降低酸中毒等并发症发生,必须定时排尿(1次/2~3 h),夜间嘱病人排尿2次。对少数残余尿多者,须指导自行导尿。排尿的姿式可采用蹲位排尿,争取将尿液排尽,限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三、回肠 *** 术简介
目录 1拼音 2英文参考 3手术名称 4回肠 *** 术的别名 5分类 6 ICD编码 7概述 8适应症 9禁忌症 10术前准备 11 *** 12手术步骤 13术中注意事项 14术后处理 15术后并发症 16晚期并发症 17尿袋的护理 1拼音
huí cháng páng guāng shù
huí cháng páng guāng shù
bricker手术;leal conduit;Bricker回肠 *** 术;Bricker pouch
泌尿外科/肠道和大网膜在泌尿外科手术的应用
回肠 *** 术系1950年Bricker首次成功地应用于临床,故又称为Bricker手术。其基本术式是取一段带系膜的游离回肠,将其近端关闭后与两侧输尿管吻合,远端行腹壁皮肤造口,尿液即经此造口排出体外。实践表明,回肠 *** 术是一种比较满意的尿流改道术(iversion of *** ine)。优点是回肠 *** 较短,形若“通道(conduit)”,尿液引流通畅,术后回肠 *** 对尿液中的代谢产物和电解质的吸收较少,极少发生电解质紊乱;输尿管反流的发生率较低;手术 *** 作比较简单。主要缺点是回肠 *** 无贮尿功能(即处于尿 *** 状态),需要佩带集尿器,病人术后对此有一个适应过程;部分病例仍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因此,回肠 *** 分流术已成为公认的优选手术 *** 。
1.因 *** 、尿道或女 *** 内 *** *** 的恶 *** 肿瘤已行 *** 全切除(total cystectomy)或盆腔脏器切除者,或者上述病变无法切除但已发生尿路梗阻者。
2.巨大 *** ***瘘和 *** 外翻,经多次手术失败或无法修补者。
3.神经源 *** *** (ne *** ogenic bladder)引起的 *** 输尿管反流、反复尿路感染和肾功能严重受损者。
4.结核 *** *** 挛缩合并结核 *** 尿道狭窄或结核 *** *** ***瘘者。
5.间质 *** *** 炎、坏死 *** *** 炎等引起的 *** 严重挛缩,呈尿 *** 状态者。
6.无法修复的下尿路先天畸形或严重创伤。
7. *** 癌施行全 *** 切除术之前先行分流或在手术当时同时施行。
8.以往手术失败者。因前列腺切除术或输尿管结肠吻合术后尿 *** 者。
9.姑息治疗,不能手术的盆腔肿瘤而有严重尿频、持续血尿和尿 *** 和尿漏病人。
1.泌尿系感染未能控制者;伴有上尿路肿瘤、结石或 *** 其他严重疾病者。
2.腹部外伤、手术或炎症所致的肠粘连者,腹腔结核、肿瘤、炎症或回肠已广泛切除者。
3.其他 *** 存在的严重疾病有可能导致手术危险者。
4.手术部位存在皮肤病或感染灶,妇女行经期,均应暂缓手术。
5.病人不能自身照顾尿袋者,如盲人和多发 *** 脑脊髓硬化症等疾病影响手的功能。
1.为避免术后发生集尿器周围溢尿,宜将集尿器试佩戴于右下腹部,选定出回肠 *** 造口的更佳位置,并予以标志之。
2.肠道准备有肠道蛔虫者,应驱蛔虫治疗。术前2~3d半流质,口服新霉素1g,每日4次,或链霉素0.5g,每日3次,加服甲硝唑0.2g,每日3次和维生素K 8mg,每日3次。术前清洁***。
3.备1%新霉素液500ml,供术中冲洗回肠 *** 用。
5.未切除 *** 者,术前留置导尿管引流 *** 尿液,以方便手术 *** 作。
2.造瘘口部位的选择造瘘口选在腹直肌隆起部,此部位可使病人终身满意使用;确切部位应在病人 *** 后用美蓝标明。一般选在右侧,可先将尿袋缘扣在右下腹部,使上缘达脐水平,内缘达正 *** 。同时标明造瘘口中心和环形周。也要标记尿袋下缘的位置,使下腹横切口位于其下缘之下[图1⑴]。
3.切口作下腹横切口,起自一侧髂前上棘止于另一侧髂前上棘,凸面向下。注意该切口必须位于预定的造瘘口之下。然后将腹壁各层沿切口线切断,并结扎腹壁下深动、静脉,探查腹腔。切开回盲部和乙状结肠外侧和下缘的腹膜,分离右侧的回盲部和左侧的乙状结肠[图1⑵]。
⑵游离右侧盲肠和回肠末段并游离左侧乙状结肠
4.切断输尿管透时腹膜往往可见右侧输尿管越过髂血管并在其内侧进入盆腔[图1⑶]。将输尿管上的腹膜切开并将输尿管分离,注意不损伤其血供。它的血供在这一水平均来自输尿管内侧,凡来自腹主动脉分叉处以下和盆腔的血管支可以切断,以助分离,但其高处的血管支和平行支必须仔细保留。在骨盆边缘之下3~4cm处切断输尿管,并将断端结扎,短时间的尿流阻断可使上段输尿管扩张而无损于 *** ,有利于以后的输尿管吻合[图1⑷]。将输尿管上段分离到腹主动脉分叉处之上,并由该处后腹膜正中垂直切开的2cm切口引出。在左侧,将乙状结肠向内推移,直到显露左输尿管跨越髂血管处。如右 *** 样分离和切断左输尿管。将结肠向前提起,在肠系膜下动脉的分支后用手指分至后腹膜上的开孔处。最后将一直角钳穿过该开孔,将游离的左输尿管末端,带到后腹膜的开孔处,与右输尿管并列[图1⑸]。
⑶在腹主动脉分叉正中处的后腹膜开一窗孔
⑷在骨盆缘以下3~4cm处切断输尿管
⑸将两输尿管上端由后腹膜窗孔引出
5.游离分流回肠袢分流回肠袢应很快使尿液通过,并在很低的压力下进入尿袋。分流肠管应该短、顺 *** 和血运良好。回肠优于结肠因为 *** 较活动而吸收能力、腔内压力和容量较小。
分流肠管的最短途径是穿经腹腔,它比腹腔外分流肠管阻塞的机会要小,分流肠管由腹主动脉分叉处到 *** 一侧的造瘘口,由于外侧间隙宽广,不易引起肠梗阻,因此不必试图将其关闭。
用末段回肠作为分流肠管。其最终长度约为15cm,但开始可分出一较长肠段(20~25cm),以便在造瘘时根据各方面张力情况适当修短[图1⑹]。分流肠管的近端可靠近腹主动脉分叉处和肠系膜根部,而远端需通过肠系膜的无血管区开孔,由腹壁造瘘口无张力地引出。
⑹肠段的不同两断端需经不同的处理
首先从回肠远段开始,将末端回肠提起,通过照光了解血管走行[图1⑺]。找到回结肠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最后分支之间的无血管区开孔,然后在距回盲瓣4~5cm处将边缘血管切断,在分流肠管的远端用一牵引缝合作标记,避免分流肠袢 *** 方向弄错;逆 *** 方向的分流术可引致肾积水。然后顺末段回肠选为远端切断处向上测量20~25cm,作为近端切断处。在该处的肠系膜缘开孔结扎3~4支终末血管支[图1⑻]。
⑻肠段的近端处需切断后四根血管弓
在选定的两处,将小肠在肠钳之间切断,完成回肠分流肠袢的游离。以端端吻合术式恢复肠道的连续 *** 。将肠系膜开孔大部缝合,但在肠系膜根部留出孔道供分流肠袢通过[图1⑼]。
⑼吻合肠道关闭肠系膜留出一窗孔,引出游离肠
6.输尿管回肠吻合之一步是连接两输尿管使形成一根管道,轻轻以同样拉力将两管拉下并在后腹膜开孔之下4~5cm处切断。在 *** 癌病人将切下的输尿管部分,送病理学检查或冰冻切片检查,排除未疑及的输尿管癌或原位癌;如发现有癌肿,则需在肿瘤上缘至少2cm以上处另外切除一段输尿管,如有广泛牵累,则适应作肾输尿管切除术。在输尿管血管供应的对侧将两输尿管端各纵切2cm并修剪成压舌板状。从输尿管端两后角用细肠线向上连接其后缘[图1⑽]。每针缝合必须穿过输尿管壁的坚韧外层并拉紧。在到达修剪部上端之前,向肾盂 *** 10f气囊输尿管导管作支架。导管应该顺利通过,表示无输尿管梗阻。然后连续缝合修剪部的前缘,直到修剪部的两前角[图1⑾]。
⑽将两输尿管断端纵行切开修成压舌板状,缝合后缘
将分流肠袢的近端与连接的输尿管对拢,务使没有张力[图1⑿]。用细肠线将该肠袢近端与连接的输尿管端端吻合。该缝合需通过肠壁和输尿管壁的全层。肠管和连结的输尿管管径不同,缝合时应注意消除其差距[图1⒀]。
输尿管回肠吻合完成之后,应将后腹膜开孔缘间断缝合到吻合口之上的分流回肠壁上,这样可使吻合口居于腹膜后位置,并减少吻合口张力。然后将分流回肠袢由保留未缝的肠系膜开孔处穿过,将多余的开孔孔隙间断缝合。
7.形成造瘘口按预计的造瘘口将前腹壁的皮肤全层切除,将腹直肌前鞘纵行切开,将腹直肌肌纤维顺肌纹 *** ,以两手指由腹腔向造瘘口顶出,在两指间将腹直肌后鞘和腹膜纵切开孔,使两指可以 *** 通过[图1⒁]。
由腹壁开口处探入腹腔一把肠钳,轻轻夹住分流肠袢的远端,经腹壁开口处拉出,至少拉出6~8cm,才够翻出适当长度的造瘘口。勿须将分流肠袢固定到腹壁各层,只需用几针间断肠线将其固定在浅筋膜即可。将分流肠袢的远端翻转,作3针穿过切缘的皮下组织,分流肠袢浆肌层深部以及该肠袢切缘的间断肠线固定缝合,保持其翻转的状态。此时造瘘口应凸出在皮肤表面2cm之上,并呈现健康的粉红色[图1⒂]。
1.游离分流肠袢回肠末段有时因以往放射治疗增厚,达不到选作分流的泌尿 *** 如左肾盂。对这种病人,应另选一段小肠作分流用。由于肠系膜动脉呈扇状分布到肠壁,因此在处理分流肠袢的系膜时,应注意不损害其血液供应,一般切开分流肠袢远端的系膜应深些,因为远端需达到皮肤。
偶尔在游离分流肠袢时虽作了各种努力,肠襻的颜色仍然比正常为暗,肠 *** 虽仍存在,但肠系膜出现斑点。如经热敷仍然不能很快改善,应将其切除,另选其它肠段。
2.造瘘口为了避免分流肠袢远端出现张力,须将造瘘口选择在另一部位,或做一不翻转的平造瘘口。平造瘘口可节省出5cm回肠,血运也比翻转的更好。
3.单个输尿管假如静脉肾盂造影显露一侧 *** 无功能,可用同位素肾图鉴别属于梗阻或肾实质 *** 引起的无功能。当肾实质大部被结核 *** 时,可结扎病侧输尿管,而将另侧输尿管吻合到分流肠袢。将单个输尿管修剪成压舌板状,将该管与回肠分流肠袢作端侧吻合,然后将该吻合口纳入腹膜后间隙[图2]。结扎无功能肾的输尿管并不经常引起症状,但偶尔 *** 可发生肾积水,引起疼痛,必须予以切除。
⑴回肠静脉吻合术将 *** 静脉或卵巢静脉当做输尿管与分流肠袢吻合。分流肠袢造影可见造影剂进入下腔静脉。
⑵输尿管穿进牵引器的拉钩环内在完成输尿管回肠吻合术后去除纱布垫时,发现输尿管穿过牵引器的拉钩环,应找技工将拉钩锯掉。
1.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48小时以上,直到肠 *** 期渡过。
2.不可立即装置永久 *** 尿袋。术后造瘘口可发生水肿,应先使用一临时透明尿袋。
3.如曾放 *** 引流,应在术后第4日去除。如曾使用支架,应在第7日去除,并在病程记录中注明,因为支架可缩入分流肠袢。
回肠尿分流术是一复杂手术,如与全 *** 切除术同时一期完成,常有术后并发症发生,必须严密观察,及早治疗。
1.无尿症及漏尿:术后当日泌尿外科医生首先应知道尿是否通过造瘘口。如果肠袢内无尿,可能有几个原因:①肾 *** 或肾前 *** 无尿症;②梗阻;③漏尿。
分流后诊断肾 *** 或肾前 *** 的无尿症是困难的,只有除外梗阻和尿漏才能确定。应检查中心静脉压,并静脉输入100~200ml 20%甘露醇冲击治疗,观察有无尿液增加。如果未使用输尿管支架,可在造瘘口内 *** 一导尿管,有时尿液可潴留在分流肠袢内而误诊为无尿。
梗阻作为无尿症的原因是罕见的,尤其是输尿管放了支架的病人更不可能。梗阻往往只见于孤独肾病人。孤独肾的输尿管可在横越乙状结肠系膜处被阻,以致尿液不能进入分流肠袢。
尿漏入腹腔常表现为由引流处或伤口漏出大量分泌液。要说明它是否为尿液,需测定引流液尿素含量是否高于血液。有时并无尿液引出而所呈现的体征是败血症或肠 *** ;假如血尿素(但不是肌酐)值升高,应怀疑尿漏,即需作分流肠袢造影证实,可看到尿外渗。用虹吸引流的非手术疗法有时能治愈尿漏,但更好还是进行手术探查,尤其对尿漏已持续72小时以上者。往往尿漏是来自输尿管回肠吻合处,应在输尿管支架上修补。
2.造瘘口或分流肠袢坏死泌尿外科医师在术后当天想知道的第二件事,就是造瘘肠袢是否健康。如呈粉红色,表示血运良好,如呈暗灰色表明缺血。这种颜色如果进一步恶化,需探查病人,弄明是造瘘口肠壁还是整个分流肠袢受到影响。假如整个分流肠袢缺血,须将其切除,连接的输尿管闭合并做双侧肾造瘘术,3个月之后,另作新分流肠袢。如果只是造瘘口肠壁坏死,可将其切除,并由原来分流肠袢制成新的平造瘘口。
3.肠梗阻假如盲肠没有充分分离,末段回肠可在分流肠袢横过处发生梗阻,内疝和大网膜与肠系膜切缘的粘连均可引起小肠梗阻。诊断一经确定,而非手术疗法又不奏效,应立即手术探查,予以缓解。
最重要的晚期并发症是尿路梗阻,合并感染,往往导致进行 *** 肾功衰竭。
1.造瘘口狭窄造瘘口狭窄往往引起局部缺血。测量其管径可证实它减小。健康的分流肠袢显示有活跃的肠 *** ,每2~5分钟排出一股尿;如间隔时间延长,提示造瘘口狭窄,分流肠袢扩张。可向分流肠袢 *** 一导尿管,测量其残余尿(10ml以上)及肠腔内压(超过1.96kpa(20cmh2o))以证实这一诊断;静脉内尿路造影或分流肠袢造影也能显示扩张的分流肠袢。在这种情况下,须行造瘘口改建术。
2.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这种并发症常由于吻合口部分破裂后形成瘢痕所致,当病人诉说反复发作腰痛和发热时应予怀疑。静脉肾盂造影将显示肾与输尿管扩张,但分流肠袢不扩张,分流肠袢内的压力可少于20cmh2o。应手术探查病人,并重建吻合口。
3.结石形成肾内结石往往是感染 *** 的,为变形杆菌所引起,可像其他肾结石那样治疗。所有结石取出后,必须彻底治疗感染。分流肠袢内的结石几乎都合并有造瘘口狭窄,应在造瘘口重建时将其取出。
4.造瘘口分流肠袢脱出将分流肠袢远端从前腹壁处游离,切除多余部分,重建造瘘口。
5.造瘘口旁的疝形成需让病人配带一适当的腰带。
6.分流肠袢肠扭转常发生在分流肠袢过长而有多余时。除缓解肠扭转外,需将多余部分切除,避免复发。
7.分流肠袢周围形成内疝偶尔小肠可疝到分流肠袢的右侧。应还纳该疝,并用腹膜关闭侧腹壁、盲肠及分流肠袢系膜之间的空隙。
尿袋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单件的,另一种是两联的。单件的用胶布固定,更换时连同胶布一同揭换;两联的是袋缘和盛袋可以脱开,更换较易。盛袋可以每日更换1~2次。袋缘必须与造瘘口的大小基本适合。应准确测出造瘘口的横径,袋缘与造瘘口之间应有2mm间隙。假如袋缘太紧,能切割造瘘口,这样就需重建造瘘口;假如间隙太宽,造瘘口周围的皮肤就会受浸渍而溃破或增厚。
胶布粘贴的皮肤发炎可越来越重,应更换胶布的品种;如仍不见好转,则应摘去尿袋,并在分流肠袢中留置气囊导尿管若干日,直到皮肤愈合。
关于回肠 *** 术图解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