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染色体遗传图解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 关于高中生物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的教材分析
- 遗传图解的规范写法
- ...的豌豆及玉米自然情况下收获子一代的2个遗传图解
-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能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吗
- 孟德尔一对 *** 状的杂交,测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 什么是同源染色体,图解
- 基因遗传图解怎么画
一、关于高中生物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的教材分析
豌豆具有一些稳定的、容易区分的 *** 状,这很符合孟德尔的试验要求。所谓 *** 状,即指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 *** 的总称。在他的杂交试验中,孟德尔全神贯注地研究了7对相对 *** 状的遗传规律。所谓相对 *** 状,即指同种生物同一 *** 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豌豆花色有红花与白花之分, *** 形状有圆粒与皱粒之分等等。为了方便和有利于分析研究起见,他首先只针对一对相对 *** 状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然后再观察多对相对 *** 状在一起的传递情况。这种分析 *** 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1.显 *** *** 状与隐 *** *** 状大家知道,孟德尔的 *** 的醒目标题是《植物杂交试验》,因此他所从事试验的 *** ,主要是“杂交试验法”。他用纯种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作亲本(亲本以P表示),在它们的不同植株间进行异花传粉。如图2-4所示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异花传粉的示意图。结果发现,无论是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还是以高茎作父本,矮茎作母本(即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它们杂交得到的之一代植株(简称“子一代”,以F1表示)都表现为高茎。也就是说,就这一对相对 *** 状而言,F1植株的 *** 状只能表现出双亲中的一个亲本的 *** 状——高茎,而另一亲本的 *** 状——矮茎,则在F1中完全没有得到表现。又如,纯种的红花豌豆和白花豌豆进行杂交试验时,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F1植株全都是红花豌豆。正因为如此,孟德尔就把在这一对 *** 状中,F1能够表现出来的 *** 状,如高茎、红花,叫做显 *** *** 状,而把F1未能表现出来的 *** 状,如矮茎、白花,叫做隐 *** *** 状。孟德尔在豌豆的其他5对相对 *** 状的杂交试验中,都得到了同样的试验结果,即都有易于区别的显 *** *** 状和隐 *** *** 状。 2.分离现象及分离比在上述的孟德尔杂交试验中,由于在 *** F1时只表现出相对 *** 状中的一个 *** 状——显 *** *** 状,那么,相对 *** 状中的另一个 *** 状——隐 *** *** 状,是不是就此消失了呢?能否表现出来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孟德尔继续着自己的杂交试验工作。孟德尔让上述F1的高茎豌豆自花授粉,然后把所结出的F2豌豆 *** 于次年再播种下去,得到 *** F2的豌豆植株,结果出现了两种类型:一种是高茎的豌豆(显 *** *** 状),一种是矮茎的豌豆(隐 *** *** 状),即:一对相对 *** 状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高茎和矮茎 *** 状都表现出来了。孟德尔的疑问解除了,并把这种现象称为分离现象。不仅如此,孟德尔还从F2的高、矮茎豌豆的数字统计中发现:在10 *** 株豌豆中,高茎的有787株,矮茎的有277株,两者数目之比,近似于3∶1。如图2-4A所示。孟德尔以同样的试验 *** ,又进行了红花豌豆的F1自花授粉。在 *** F2的豌豆植株中,同样也出现了两种类型:一种是红花豌豆(显 *** *** 状),另一种是白花豌豆(隐 *** *** 状)。对此进行数字统计结果表明,在 *** 9株豌豆中,红花豌豆有705株,白花豌豆有224株,二者之比同样接近于3∶1。孟德尔还分别对其他5对相对 *** 状作了同样的杂交试验,其结果也都是如此。我们概括上述孟德尔的杂交试验结果,至少有三点值得注意:(1)F1的全部植株,都只表现某一亲本的 *** 状(显 *** *** 状),而另一亲本的 *** 状,则被暂时遮盖而未表现(隐 *** *** 状)。(2)在F2里,杂交亲本的相对 *** 状——显 *** *** 状和隐 *** *** 状又都表现出来了,这就是 *** 状分离现象。由此可见,隐 *** *** 状在F1里并没有消失,只是暂时被遮盖而未能得以表现罢了。(3)在F2的群体中,具有显 *** *** 状的植株数与具有隐 *** *** 状的植株数,常常表现出一定的分离比,其比值近似于3∶1。 3.对 *** 状分离现象的解释孟德尔对上述7个豌豆杂交试验结果中所反映出来的、值得注意的三个有规律的现象感到吃惊。事实上,他已认识到,这绝对不是某种偶然的巧合,而是一种遗传上的普遍规律,但对于3∶1的 *** 状分离比,他仍感到困惑不解。经过一番创造 *** 思维后,终于茅塞顿开,提出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假说,其主要内容可归纳为:(1)生物 *** 状的遗传由遗传因子决定(遗传因子后来被称为基因)。(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其中一个成员来自父本,另一个成员来自母本,二者分别由精卵细胞带入。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又彼此分离,并且各自进入到一个配子中。这样,在每一个配子中,就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成员,这个成员也许来自父本,也许来自母本。(3)在 *** F1的体细胞中,两个遗传因子的成员不同,它们之间是处在各自 *** 、互不干涉的状态之中,但二者对 *** 状发育所起的作用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即一方对另一方起了决定 *** 的作用,因而有显 *** 因子和隐 *** 因子之分,随之而来的也就有了显 *** *** 状与隐 *** *** 状之分。(4) *** F1所产生的不同类型的配子,其数目相等,而雌雄配子的结合又是随机的,即各种不同类型的雌配子与雄配子的结合机会均等。为了更好地证明分离现象,下面用一对遗传因子的图解来说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及其假说,如图2-5所示。我们用大写字母D *** 决定高茎豌豆的显 *** 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d *** 矮茎豌豆的隐 *** 遗传因子。在生物的体细胞内,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因此,在纯种高茎豌豆的体细胞内含有一对决定高茎 *** 状的显 *** 遗传因子DD,在纯种矮茎豌豆的体细胞内含有一对决定矮茎 *** 状的隐 *** 遗传因子dd。杂交产生的F1的体细胞中,D和d结合成Dd,由于D(高茎)对d(矮茎)是显 *** ,故F1植株全部为高茎豌豆。当F1进行减数 *** 时,其成对的遗传因子D和d又得彼此分离,最终产生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一种是含有遗传因子D的配子,另一种是含有遗传因子d的配子,而且两种配子在数量上相等,各占1/2。因此,上述两种雌雄配子的结合便产生了三种组合:DD、Dd和dd,它们之间的比接近于1∶2∶1,而在 *** 状表现上则接近于3(高)∶1(矮)。因此,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假说,使得豌豆杂交试验所得到的相似结果有了科学的、 *** 的解释。基因型与表现型我们已经看到,在上述一对遗传因子的遗传分析中,遗传下来的和最终表现出来的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如当遗传结构为DD型时,其表现出来的 *** 状是高茎豌豆,而遗传结构为Dd型时,其表现出来的也是高茎豌豆。像这样,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外形特征和生理特 *** 叫做表现型,如高茎与矮茎,红花与白花;而生物个体或其某一 *** 状的遗传基础,则被称为基因型,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有DD和Dd两种,而矮茎豌豆的基因型只有dd一种。由相同遗传因子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叫做纯合体,如DD和dd的植株;凡是由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则称为杂合体,如Dd。基因型是生物个体内部的遗传物质结构,因此,生物个体的基因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例如,含有显 *** 遗传因子D的豌豆植株(DD和Dd)都表现为高茎,无显 *** 遗传因子的豌豆植株(dd)都表现为矮茎。由此可见,基因型是 *** 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由以上分析我们还可知道,表现型相同,基因型却并不一定相同。例如,DD和Dd的表现型都是高茎,但其基因型并不相同,并且它们的下一代有差别:DD的下一代都是高茎的,而Dd的下一代则有分离现象——既有高茎,也有矮茎。 4.分离规律的验证前面讲到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仅仅建立在一种假说基础之上,他本 *** 十分清楚这一点。假说毕竟只是假说,不能用来代替真理,要使这个假说上升为科学真理,单凭其能清楚地解释他所得到的试验结果,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用实验的 *** 进行验证这一假说。下面介绍孟德尔设计的之一种验证 *** ,也是他用得最多的测交法。测交就是让 *** 子一代与隐 *** 类型相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按照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 子一代F1(Dd)一定会产生带有遗传因子D和d的两种配子,并且两者的数目相等;而隐 *** 类型(dd)只能产生一种带有隐 *** 遗传因子d的配子,这种配子不会遮盖F1中遗传因子的作用。所以,测交产生的后代应当一半是高茎(Dd)的,一半是矮茎(dd)的,即两种 *** 状之比为1∶1。如图2-6所示测交实验的 *** 。孟德尔用子一代高茎豌豆(Dd)与矮茎豌豆(dd)相交,得到的后代共 *** 株,其中高茎的30株,矮茎的34株,即 *** 状分离比接近1∶1,实验结果符合预先设想。对其他几对相对 *** 状的测交试验,也无一例外地得到了近似于1∶1的分离比。孟德尔的测交结果,雄辩地证明了他自己提出的遗传因子分离假说是正确的,是完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 5.分离规律的实质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假说,用他自己所设计的测交等一系列试验,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亦被后人无数次的试验所证实,现已被世人所公认,并被尊称为孟德尔的分离规律。那么,孟德尔分离规律的实质是什么呢?这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杂合体中决定某一 *** 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在减数 *** 过程中,彼此分离,互不干扰,使得配子中只具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从而产生数目相等的、两种类型的配子,且 *** 地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孟德尔的分离规律。
二、遗传图解的规范写法
1、遗传图解包括竖写式和棋盘格式两种形式,而竖写式较为经常考察。
2、豌豆一对相对 *** 状的杂交、自交实验遗传图解
3、(1)左侧标注。一般在遗传图解的左侧做出标识, *** 这一行表示的内容,如P,配子,F1等,其中P,F1也可以用汉字表述。
4、(2)要明确写出亲代的基因型、表现型,有时还需要在亲代基因型的旁侧标上父本、母本(或雌雄符号)。如果有明确要求谁做父本,谁做母本时,如正交和反交的遗传图解。
5、上面的图解都没有标明父本,母本,那是因为孟德尔做上述实验时,无论谁做父本,谁做母本结果都是一样的。至于具有明确 *** 别决定的伴 *** 遗传(如XY型,ZW型)的图解,亲代可以不用标出父本、母本。
6、(3)杂交、自交符号,以及连接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箭头要具备。
7、( 4)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以及相关的比例要写明。当然,比例可以就具体解释的遗传问题确定是否写出。
8、( 5)适当的旁注以说明遗传图解不能表达或需要强调的内容,就是最下面的xx遗传图解,如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选育优良品种的遗传图解。
9、( 6)关于伴 *** 遗传(包括XY和ZW染色体同源区段的遗传)图解的书写,以上几点依然适用,只不过书写亲子代及配子基因型的时候,写出基因的同时还要写出该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果是常染色体和 *** 染色体复合基因型书写,一般先写常染色体。
三、...的豌豆及玉米自然情况下收获子一代的2个遗传图解
1、(1)在豌豆杂交实验中,父本矮茎植株是提供花粉的植株,母本即高茎植株是接受花粉的植株.
2、(2)根据图示可知 *** 作①是去雄, *** 作②是传粉;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为确保杂交实验成功,应在要在花 *** 未成熟之前进行,其动作要轻、要干净、要彻底去掉雄蕊, *** 作后还要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实验.
3、(3)已知红花(A)对白花(a)为显 *** ,则 *** *** (Aa)播下去后,只表现显 *** *** 状,长出的豌豆植株开红花.
4、(4)若亲本皆为纯合子,则F1为杂合子(Aa),F1自交,F2代会出现 *** 状分离,分离比为显 *** :隐 *** =3:1,F2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高茎):Aa(高茎):aa(矮茎)=1:2:1,所以F2代高茎和矮茎之比为3:1.
5、(2)去雄授粉要在花粉未成熟之前进行要干净、全部、彻底套袋
四、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能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吗
由于摩尔根最初对萨顿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学说表示怀疑,因此,他进行果蝇杂交实验的目的并不是去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而是探究“遗传与染色体的关系”。
从教科书P.29图2—8“果蝇杂交实验图解”的分析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有:
1、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 *** 状;
2、红眼是显 *** *** 状,白眼是隐 *** *** 状;
由同页教科书第二段文字叙述“20世纪初,一些生物学家已经在昆虫的细胞里发现了 *** 染色体”中可知: *** 别与 *** 染色体有关;由于“白眼的遗传与 *** 别有关”,故由此可以推出“控制白眼的基因与 *** 染色体有关”;由同页教科书第三段文字“白眼的遗传与X染色体的遗传相似”,可以推出“控制白眼的基因与X染色体有关”,
从而得出“基因与染色体有关”的结论.这就是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所能得出的结论.而我们知道,“基因与染色体有关”与“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两个不同的命题.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其实,摩尔根及其同事在对实验现象做解释时,同样先设定了一个假设,那就是“如果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也就是“基因在染色体上”.于是,教科书上出现了用“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设去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戏剧 *** ”的一幕.试想,如果没有了这个假设,还会有摩尔根他们的合理解释吗?
事实上,真正能够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还是教科书30页上介绍的荧光标记法.那才是“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直接证据.
五、孟德尔一对 *** 状的杂交,测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孟德尔的一对相对 *** 状的杂交试验:用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做亲本杂交,得到的子一代全是高茎,又让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即出现了高茎 *** 状个体,也出现了矮茎 *** 状个体,并且高茎个体和矮茎个体的数量比接近3:1.
孟德尔做的对分离现象假设:1.生物体的 *** 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2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 *** 状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3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4 *** 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六、什么是同源染色体,图解
1、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染色体,并在减数之一次 *** (参考减数 *** )的四分体时期中彼此联会(若是三倍体及其他奇数倍体生物细胞,联会时会发生紊乱),最后分开到不同的 *** 细胞(即 *** 、卵细胞)的一对染色体,在这一对染色体中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
2、这就是 *** 中期染色体联会的图,其中左边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右边也是一对。
七、基因遗传图解怎么画
1、问题一:什么是基因分离定律,如何证明,画出遗传图解基离定律般用析组等位基 *** 组合定律般用析等位基例丝裂期等位基离非等位基 *** 组合
2、问题二:初二下册生物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基因遗传图解怎么画生物的 *** 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 *** 和隐 *** 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 *** 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 *** 或一个是显 *** 、一个是隐 *** 时,生物体表现出显 *** 基因控制的 *** 状;当控制某种 *** 状的基因都是隐 *** 时,隐 *** 基因控制的 *** 状才会表现出来.在一对相对 *** 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 *** 现了亲代没有的 *** 状,新出现的 *** 状一定是隐 *** *** 状,由一对隐 *** 基因控制,亲代的 *** 状是显 *** *** 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图中亲代都是高茎,而后代出现了矮茎,因此高茎是显 *** *** 状,矮茎是隐 *** *** 状.
3、问题三:初中生物遗传图解怎么画这个问题的确与遗传图无关,这类题看接穗的基因组成是什么所结的基因组成就是什么,,,,,,,另外这种问题更好问问老师同学啊
4、问题四:求生物大学霸解答,麻烦画个遗传图解,用大小写字母表示基因的显 *** 和隐 *** 看图
5、问题五: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第四题,帮我画出遗传图解,并且详细解析。上来就可以把隐 *** 突变排除,隐 *** 突变 *** 状只要出现就是纯合子(dd)。之一代出现突变基因(Dd)自交得第二代DD、Dd、dd(淘汰),剩余两种类型都表现出突变 *** 状,再分别自交得第三代,出现 *** 状分离的是Dd(淘汰),不发生 *** 状分离的即为DD,稳定遗传。人工诱变可能是显 *** 突变也可能是隐 *** 突变,通过分析只能是显 *** 突变,所以CD也排除了。
6、问题六:生物相对 *** 状那一块谁能教我。我遗传图解会画。就是不知道亲代基因怎么确定。谁来教教我。就是不知道为什 A是显 *** 基因,a是隐 *** 基因
7、 Aa时也会表现出显 *** 基因控制的 *** 状
8、 aa时会表现出隐 *** 基因控制的 *** 状
9、然后还记住一个无中生有是 *** 就行了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