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火器大全图解?明朝火枪射程

牵着乌龟去散步 图解 5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明朝火器大全图解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明朝火器大全图解以及明朝火枪射程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明朝火器有哪些种类
  2. 明朝有几种火器
  3. 明朝火器一览

一、明朝火器有哪些种类

明朝战争以火器为主,导致明朝的火器营十分出名,战斗力也十分强悍,那么明朝的火器都有哪些种类呢?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明代 *** 普遍装备了火器,战争的主要 *** 转向了使用火器。燕王朱棣与建文帝争夺帝位时,就曾使用火箭作战。永乐年间,大明王朝组建了"神机营",这种 *** 炮兵建制在当时中国乃至世界各国都首屈一指。

三眼铳和四眼铳,是明军重要的单兵 *** *** ,原因是它可以连续释放,构成密集火力,有利于 *** 行动迅速的骑兵。

连子铳是明朝嘉靖年间创制的一种连射式手铳。铳身铁质,后安木柄,自铳膛中部向后装填若干用纸筒包好的 *** , *** 筒之间的空隙用引线连接,并在铳身开一个圆孔,垂直 *** 装着 *** 的铁管。

之一枚弹丸在铳膛中与 *** 筒相接触。发射时,先点燃之一节 *** 筒中的 *** ,将之一枚弹丸射出。射毕后,第二枚弹丸自动落入铳膛中,第二节 *** 筒中的 *** 恰好被之一节 *** 筒中的 *** 线点燃,将其射出尔后依次进行,自数枚至十几枚,提高了射速。是我国最早使用的连射式手铳。

明代《武备志》对一窝蜂有较详细地介绍,当时的规格有多种,从3 *** 的神机箭,到100 *** 的百虎齐奔,都属于这个范畴。射程300米, *** 火箭弥补了普通火箭弹道不稳定的弱点。这种 *** 明军已大规模使用。

明代的军事技术家还创制了“神火飞鸦”与球形带双翼的“飞空击贼震天雷”两种“有翼式火箭”。这两种火箭分别在鸦形与球形体内装满 *** , *** 中有 *** 线通出,并与起飞火箭 *** 筒中的 *** 相串联;发射时先点燃起飞火箭的 *** 线,使火箭飞至敌方,并将鸦身与球体内的 *** 引爆, *** 和 *** 敌军的人马,是破阵攻城的利器。

大型 *** 燃烧 *** ,重40公斤,外皮为泥制,重量40公斤,产生于明末,用于守城,为了安全搬运一般带有木框箱,可以算是早期的烧夷弹。李自成攻开封的时候,曾经通过地道突入曹门心字楼下方,守军采用投掷万人敌的办法消灭了突入的部队。

明代《武备志》记载的多级火箭,用纸糊筒外绑之一级火箭,龙口内有第二级火箭,射出后加大射程击中敌方船舰,用于水上攻击,射程可以达到1.5公里。

明代正德年间改进欧洲制造的大型后装火炮,并使用带 *** 的开花 *** 。1537年装备达到3800门,带有准星和照门。有效射程500米,45度仰角发射的时候射程1公里。大型者炮身 *** 厘米,中型者156厘米,小型者93厘米, *** 从后方装入,发射间隔短,发射 *** 时一发 *** 带有500发 *** ,可以 *** 60米宽的正面,威力惊人。因为后膛装弹对铸造技术要求较高。清代,以后被更为先进的红夷大炮取代。

明代制式的早期轻型火器,铸造精良,设计精巧,和元朝的火铳比较,所需 *** 大大减少。明代作为标准 *** ,曾生产达九万余,1449年的北京保卫战广泛使用。长43.5厘米,口径3厘米,2人一组发射,一人负责支架和瞄准,一人负责点火射击,射程180米。

号称将军炮,又叫“红衣大炮”,带有炮耳和瞄准具,可以调节射程,炮身寿命长,大型者重1.6吨,射程可以达到1.9公里。

明代试验 *** *** *** ,10节铜质炮身,口径10厘米,每节一发,可以十次发射,因为射程短,不安全,被后来的拐子铳代替。

带有曲柄的 *** 火绳枪,长37.5厘米,使用类似佛朗机的装填方式,可以连续三发,射程150米,明朝称为“万胜佛朗机”,在援朝逐倭战争中使用较多。

单兵多管火器,明代赵士桢发明,参考了土耳其的类似火器,更大的可以达到18管,使用火绳或者燧石击发,加上外罩后状如琵琶。长187厘米,重2.5公斤,易于携带使用,明军经常列队跪射,火力没有间断。发射完毕后可以作为冷兵器使用。

戚继光在北方战线防卫蒙古 *** 发明,有三眼,五眼,七眼各种规格,一般使用时二人一组射击,一人支架,转动枪管,一人瞄准射击。射程180米。

戚继光军中最常用的火器,这种轻便的火炮跑管薄,射程不远,适用于山地作战,机动灵活,由于前装,可以大仰角发射和大量装备下层部队而与今的迫击炮有异曲同工的用处。

史载:“约重七八斤,或六斤,约长六七尺,龙头轨、机俱在床内。捏之则落,火燃复起,床尾有钢刀,若敌人逼近,即可作斩 *** 用。放时,前捉托手,后掖床尾,发机只捏,不拨砣然身手不动,火门去着目对准处稍远,初发烟起,不致熏目惊心。此其所以胜于倭鸟铳也。用 *** 四钱, *** 三钱”。

《武备志》中曰:“鸟铳:唯鲁密铳最远最毒。”

整个鲁密铳的形制构造,由铳管、铳床、弯形枪托、龙头和扳机、火门、机轨、前口、后门,及名为照门、照星的瞄准装置等组成。

其铳管为筒形,用精炼的钢铁片卷制而成,由大、小两管贴切套合,“长四尺五六寸,约重四五斤,愈长愈妙,后着照门,前着照星,火门在侧边,下着二三铁钮,以便下捎钉,放时不致振动”;铳床“后尾用钢铁片一条,向上,磋作刀刃”;“铳腹既长,若赳火门,并铅子,及洗时布纸等物不出,取开方便,左转则进,右转则出”;扳机和机轨分别用铜和钢片制成,其厚如铜钱,隐于铳床内;龙头式机头与机轨均安于枪把,并在贴近发机处安置长1寸有余的小钢片,以增加弹 *** ,使枪机能够捏之则落,射毕后自行弹起,乃具有良好的机械回弹 *** 。

鲁密铳的构成还包括装发射 *** 的 *** 罐,装发 *** 的发 *** 罐、点火用的慢燃火绳及搠杖。火绳以绵线作四股编成; *** “每铳用罐一个,以铜为之,上管恰好装一铳之 *** ,颈下用铜一片作门,用时以指堵管口,开门倒倾,待管中 *** 满,仍闭颈门,装入铳内”;“发 *** 罐形如蒸饼,口大如箸头,上塞口木,用时以口衔出,宜长三寸许,以便装还时眼看得见”;“搠杖 *** 在铳床之下,用以筑 *** 送子”。

总之,由赵士桢仿制的鲁密铳,射程远,威力大,形制比日本鸟铳优越,构造亦较鸟铳有不少进步。其身管加长,发火装置亦有改进,龙头机规安装于铳床内,扣规龙头落于火门, *** 燃后,又自行昂起。铳床尾有钢刀,倒转过来,近战可作斩 *** 用。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赵士桢向鲁密国使者朵思麻请教鲁密国火枪的构造及 *** *** ,经改进后制成鲁密铳、西洋铳、掣电铳、 *** 铳、三长铳、旋机翼虎铳、震叠铳等10多种火绳枪中,鲁密铳无疑是当时最突出的火器之一。(个人认为可作斩 *** 的功能并不实用,鲁密铳片也没有钢刀。欧洲也有类似的设计,但并没有大量采用)

其实并非打鸟之用,而是表示即便轻捷如鸟也难以逃脱。是明军和 *** 交战中缴获 *** 火枪,随后仿制的。戚继光的步兵,已经40%装备了这种枪。称之为“鸟铳”并不是因为用来打鸟或连飞鸟也无法逃脱,而是因为其枪机衔着火绳落下点燃发火池中的 *** 的动作犹如小鸟啄食。它的射程是150米,雨天不能使用。

鸟铳(火绳枪)就是靠燃烧的火绳来点燃 *** ,故名火绳枪火绳枪在火器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现代 *** 的直接原型。火绳枪的出现也改变了战争的形态,伴随着火绳枪的发展人类的战争从冷兵器进入到 *** 时代。

火绳 *** 构是,枪上有一金属弯钩,弯钩的一端固定在枪上,并可绕轴旋转,另一端夹持一燃烧的火绳,士兵发射时,用手将金属弯钩往火门里推压,使火绳点燃黑 *** ,进而将枪膛内装的弹丸发射出去。由于火绳是一根麻绳或 *** 紧的布条,放在 *** 或其他盐类溶液中浸泡后晾干的,能缓慢燃烧,燃速大约每小时80毫米~120毫米,这样,士兵将金属弯钩压进火门后,便可单手或双手持枪,眼睛始终盯准目标。长管枪射程大约100米~200米。

明代《天工开物》最早记载其 *** ,带有三角支架和旋转装置,长3米,重12公斤,有效射程200米,外号“九头鸟”,威力强劲,即便当时的战车也无法抵挡。

二、明朝有几种火器

1.三眼铳,是明军重要的单兵 *** *** ,原因是它可以连续释放,构成密集火力,有利于 *** 行动迅速的骑兵。崇祯在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时候出宫而走,手中提的兵器就是三眼铳。

2.一窝蜂。这是古代的喀秋莎火箭炮,一具 *** 中带有多发火箭弹。这种 *** 曾经在军事博物馆有展出。明代《武备志》对一窝蜂有较详细地介绍,当时的规格有多种,从3 *** 的神机箭,到100 *** 的百虎齐奔,都属于这个范畴。射程300米, *** 火箭弥补了普通火箭弹道不稳定的弱点。这种 *** 明军已大规模使用!

3.对人 *** 地雷。起源于燕王扫北之战。当时建文帝的部队在白沟使用地雷,给后来的永乐皇帝的 *** 带来重大伤害。使用的原理是将 *** 放入打通的竹竿,必要时点燃 *** ,引爆地雷。

4.万人敌。大型 *** 燃烧 *** ,重40公斤,外皮为泥制,重量40公斤,产生于明末,用于守城,为了安全搬运一般带有木框箱,可以算是早期的烧夷弹。李自成攻开封的时候,曾经通过地道突入曹门心字楼下方,守军采用投掷万人敌的办法消灭了突入的部队。

5.火龙出水。明代《武备志》记载的多级火箭,用纸糊筒外绑之一级火箭,龙口内有第二级火箭,射出后加大射程击中敌方船舰,用于水上攻击,射程可以达到1.5公里。

6.佛朗机。明代正德年间利用欧洲技术制造的大型后装火炮,使用带 *** 的开花 *** !1537年装备达到3800门,带有准星和照门。有效射程500米,45度仰角发射的时候射程1公里。大型者炮身 *** 厘米,中型者156厘米,小型者93厘米,子炮( *** )从后方装入,发射间隔短,发射 *** 时一发 *** 带有500发 *** ,可以 *** 60米宽的正面,威力惊人。因为后膛装弹对铸造技术要求较高,清代因生产能力不足而逐渐淘汰,让位于比较简单的前装 *** !

明代制式的早期轻型火器,铸造精良,设计精巧,和元朝的火铳比较,所需 *** 大大减少。明代作为标准 *** ,曾生产达九万余,1449年的北京保卫战广泛使用。长43.5厘米,口径3厘米,2人一组发射,一人负责支架和瞄准,一人负责点火射击,射程180米。相当于今天的 *** 吧,最早的制式。这个东西,戚继光时代被鸟枪取代。

8.红夷大炮。号称将军炮,明末引进西方技术制造,带有炮耳和瞄准具,可以调节射程,炮身寿命长,大型者重1.6吨,射程可以达到1.9公里!应该是这一类 *** 的极限了。

9.通过增加箍来防止炸膛的明代大将军炮。1626年袁崇焕使用这种火炮打败后金,取得了宁远之战的胜利,努尔哈赤也被击伤,后返回因伤势加重逝世。清朝一直得不到这种 *** ,直到崇祯杀了袁崇焕,边军军心涣散,才有人带炮投敌。

10.十眼铳。明代试验 *** *** *** ,10节铜质炮身,口径10厘米,每节一发,可以十次发射,因为射程短,不安全,被后来的拐子铳代替。

11.拐子铳。带有曲柄的 *** 火绳枪,长37.5厘米,使用类似佛朗机的装填方式,可以连续三发,射程150米,明朝称为“万胜佛朗机”,在援朝逐倭战争中使用比较多。个人认为有点儿自动 *** 的味道。

12. *** 铳。单兵多管火器,明代赵士桢发明,参考了土耳其的类似火器,更大的可以达到18管,使用火绳或者燧石击发,加上外罩后状如琵琶。发射完毕后可以作为冷兵器使用!长187厘米,重2.5公斤,易于携带使用,明军经常列队跪射,火力没有间断。在 *** ,日本的火枪队是无 *** 面对抗这样的明军的。

13.五雷神机。这真是世界最早的左轮枪了,戚继光在北方战线防卫蒙古 *** 的发明,有三眼,五眼,七眼各种规格,一般使用时二人一组射击,一人支架,转动枪管,一人瞄准射击。射程180米。看到这玩意儿真不知道咱们 *** 还能搞出什么怪东西了!

14.虎蹲炮。戚继光军中最常用的火器,这种轻便的火炮跑管薄,射程不远,适用于山地作战,机动灵活,由于前装,可以大仰角发射和大量装备下层部队而与今天的迫击炮有异曲同工的用处。

15.鸟枪。其实并非打鸟之用,而是表示即便轻捷如鸟也难以逃脱。已经接近现代 *** ,是和 *** 交战中缴获 *** 火枪,随后改进仿制的。戚继光的步兵,已经40%装备了这种枪。令有人说,称之为“鸟枪”并不是因为用来打鸟或连飞鸟也无法逃脱,而是因为其枪机衔着火绳落下点燃发火池中的 *** 的动作犹如小鸟啄食。它的射程是150米,雨天不能使用! *** 战争中英国人使用的枪在雨天也不能使用!

16.抬枪。大家相信么?这个居然是明朝的东西。这是大型鸟枪,明代《天工开物》最早记载其 *** ,带有三角支架和旋转装置,长3米,重12公斤,有效射程200米,外号“九头鸟”,威力强劲,即便当时的战车也无法抵挡。可惜发展非常慢,直到清国殖民中国末期,湘军中装备抬枪,不过25%而已。

三、明朝火器一览

明代火器主要有两大类:之一类是用手持点放的火铳和鸟铳,其形体和口径都较大,一般铳管内装填 *** 和铁弹等物,其射程仅数十步至二百步。

第二类是安装在架座上发射的口径和形体大型火炮,多数炮筒内装填石、铅、铁等物,俗称"实心弹",少数则装填 *** *** 的球丸,射程一般在数百步至二三里距离,主要用于守寨和攻城,也用于 *** 、水战和海战。

明代 *** 普遍装备了火器,战争的主要 *** 转向了使用火器。燕王朱棣与建文帝争夺帝位时,就曾使用火箭作战。永乐年间,大明王朝组建了"神机营",这种 *** 炮兵建制在当时中国乃至世界各国都首屈一指。

神枪或称飞枪、神 *** 、神机火枪,是一种发射箭矢的管形火器。一说是明朝在永乐年间与 *** (今 *** )交战后,俘获其国王子入京后所研发。

一说是在洪武二十一年,麓川平缅宣慰使思伦发起兵反明,率领自号三十万的大军攻打定边(在今云南南涧地区)时,明朝将领沐英因普通的石弹、 *** 无法穿透象兵战象的皮肤而发明。

火铳又称“火筒”,是世界最早的金属射击火器,属于火门枪。火铳是中国古代之一代金属管形射击火器,它的出现,使 *** 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也对后来的战争形式和军事技术的发展开展了新的篇章。

明朝火器大全图解?明朝火枪射程-第1张图片-

火铳发明于中国元代,由南宋突火枪演变而来,明朝时期对火铳的发展和使用起了重大作用。三眼铳是中国古代一种短火器,使用铁或粗钢浇注而成。外形为三根竹节状单铳联装,每个铳管外侧都有个小孔。

使用时在铳管内添加 *** ,最后装填钢球或者铸铁块、碎铁砂等,在小孔处添加火绳,使用时点燃火绳,引爆装填 *** 将弹丸发射出去,三个铳管可轮番射击。在三眼铳的尾部留有柄座,安装有长度不等的木杆用以握持,保障射手安全。

三眼铳在明代常见,但是射程较近,再次装填速度太慢。由于上述原因,三眼铳并没有多大的发展前景被遗忘。但是三眼铳在民间却留存下来,百姓使用只装 *** 不装铸铁球的三眼铳当做驱魔吓驱除邪物的工具,类似鞭炮的作用。

在中国南方一些客家地区,依然可以看到三眼铳和这类活动。鸟铳,又称鸟嘴铳、鸟枪,是明清时期对火绳枪的称呼。明嘉靖时传入中国,与原有的管身火器相比具有照门、照星、铳托、铳机,开始可以双手同时持握而发射。

鸟铳因为可以射落飞鸟而得名。明朝范景文撰的《师律》中提到:“后手不用弃把点火,则不摇动,故十发有 *** 中,即飞鸟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又名鸟嘴铳,因其点火结构在点火时如鸟嘴啄水。

鲁密铳是中国在明朝时期,由杰出火器研制家赵士桢所改进的一种火绳枪,原型是土耳其鲁密国(奥斯曼帝国)所进贡的火绳枪。于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赵士桢向鲁密国使者朵思麻请教鲁密国火枪的构造及 *** *** ,经改进后制成“鲁密铳”。

鲁密铳约重七八斤,有的六斤,约长六七尺,发射的机关在床里。捏一下就掉,火燃复起,床尾有钢刀,若敌人逼近,即可作斩 *** 用。放时,前捉托手,后掖床尾,发机只捏,没瞄准时手不能动,准星和眼睛对准处稍远,初发烟起,不致熏目惊心。

它比倭人的鸟枪还好使。用 *** 四钱, *** 三钱。梨花枪,宋代李全发明的火器,为枪矛和火筒的结合体。但另一种说法是梨花枪是明代的产物,虽在明代书籍上有记载来自宋朝,但也只是明人的附会,而梨花一词是形容李全的枪法敏捷多变。

十眼铳,明代试验 *** *** *** ,10节铜质炮身,口径10厘米,每节一发,可以十次发射,因为射程短,不安全,被后来的拐子铳代替。

拐子铳,带有曲柄的 *** 火绳枪,长37.5厘米,使用类似佛朗机的装填方式,可以连续三发,射程150米,明朝称为“万胜佛朗机”,在援朝逐倭战争中使用较多。

*** 铳,单兵多管火器,明代赵士桢发明,参考了土耳其的类似火器,更大的可以达到18管,使用火绳或者燧石击发,加上外罩后状如琵琶。长187厘米,重2.5公斤,易于携带使用,明军经常列队跪射,火力没有间断。发射完毕后可以作为冷兵器使用。

五雷神机,戚继光在北方战线防卫蒙古 *** 发明,有三眼,五眼,七眼各种规格,一般使用时二人一组射击,一人支架,转动枪管,一人瞄准射击。射程180米。

抬枪,明代《天工开物》最早记载其带有三角支架和旋转装置,长3米,重12公斤,有效射程200米,外号“九头鸟”,威力强劲,即便当时的战车也无法抵挡。

佛郎机是15世纪后期至16世纪初期欧洲的一种火炮,佛郎机炮来源在鹰炮,15世纪的鹰炮名称来自老鹰。佛郎机能连续开火,弹出如火蛇,又被称为速射炮。当时是由葡萄牙人传入中国的,明代称葡萄牙为佛郎机,所以就炮命名为佛郎机炮。

红夷大炮,其原型是欧洲在16世纪发明的长身管、纺锤形结构的火炮,在明代后期传入中国,并很快被仿制。所有类似设计的火炮都被中国统称为称红夷大炮,也称红衣大炮。红夷大炮在设计上与当时明朝本土拥有的火炮相比,有很多优点。

炮管长,管壁厚,口径大,整体形状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 *** 燃烧时膛压由高到低的原理。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配合 *** 用量改变射程。设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很高。

多数的红夷大炮长在3米左右,口径110-130毫米,重量在1吨以上。明朝仿制并改进而成的铜铁复合红夷大炮在葡萄牙裔 *** 历史学家托尼奥·安德拉德所写的《 *** 时代》中被称为“十七世纪全世界更好的火炮之一”。

虎蹲炮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远程火器,为戚家军装备的火炮。为了便于射击,把炮摆成一个固定的姿势,很像猛虎蹲坐的样子,故得名。虎蹲炮威力不大,是早期的迫击炮款式,是以曲射为主的火炮,适于在山岳、森林和水田等有碍大炮机动 *** 的战斗地域。

戚继光军中最常用的火器,这种轻便的火炮炮管薄,射程不远(约500米),但是细长的炮管使其更适用于山地作战,机动灵活,可以大仰角发射和大量装备基层部队,与同时期欧洲迫击炮的款式相比更为先进。

虎蹲炮首尾2尺长,周身加了7道铁箍,炮头由两只铁爪架起,另有铁绊,全重36斤。看起来虎虎势势,煞是威风,发射之前,须用大铁钉将炮身固定于地面。

每次发射可装填5钱重的小铅子或小石子100枚,上面用一个重30两的大 *** 或大石弹压顶,发射时大小 *** 齐飞出去,轰声如雷, *** 力及辐射范围都很大,特别适用于 *** ,轰击 *** 密集的作战队形,有效地抑制其疯狂的攻势。

攻戎炮:车载炮,下安两轮,上置车箱,炮身嵌安其中,加铁箍5道。车厢两侧各有铁锚2个。用时铁锚置地,用土压实,以减后坐力。用骡马拖曳,可随军机动。

火龙出水是我国古代水陆两用的火箭,与飞空砂筒一样是一种火箭,也是二级火箭的始祖。发明于16世纪中叶,明朝中期神火飞鸦是明朝 *** 所装备的火器。由火箭的反作用力向前推动,下绑两个火箭。

万人敌是一种守城用的大型 *** 燃烧式 *** ,重约80斤,发明于明朝末期,按《天工开物》初刊于明崇祯十年,则“作者不上十年”的万人敌出现时间应当在天启末至崇祯初。为了安全搬运,一般为木框内装泥壳 *** ,可以算是早期的烧夷弹。另有棉被内卷稻草 *** 亦名万人敌。

李自成进攻开封的时候,曾经通过地道突入曹门心字楼下方,明朝守军采用投掷万人敌的办法消灭了入侵的叛军。水底龙王炮,一种古老的水雷,它是由中国古代军事家发明,出现于明朝万历年间,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漂雷,是近代漂雷的鼻祖。

这些都是明军中常用的火器,虽然这些火器十分先进,领先于世界水平,但直到擅长骑射的清王朝 *** 了中国后,对火器充满敬畏的 *** 者们为了维护战马和 *** 的地位,才把火器打入了冷宫。

使得中国原本领先于世界的火器水平停滞不前,与西方国家的差距不断拉大,这才引发了后来自之一次 *** 战争以来的一系列悲剧。

好了,关于明朝火器大全图解和明朝火枪射程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标签: 明朝 火枪 火器 射程 图解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