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鞭断流什么意思,投鞭断流的意思和典故

牵着乌龟去散步 意思 8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投鞭断流什么意思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投鞭断流的意思和典故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投鞭断流什么意思,投鞭断流的意思和典故-第1张图片-

本文目录

  1. 投鞭断流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2. 投鞭断流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及详细词语解释
  3. 投鞭断流的意思
  4. 投鞭断流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5. 投鞭断流是什么意思

一、投鞭断流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1、"投鞭断流"这个典故,最早记载在《晋书·苻坚载记下》中。原文是这样的:

2、前秦苻坚将攻晋,太子左卫率石越以为晋有长江之险,不可伐。坚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何险之足恃?

3、苻坚的大意是说,我兵马众多,就算是把马鞭扔到长江里,也能把江水挡住,使之不再流动,(他们)还有什么天险可守的呢?

4、那么,苻坚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呢?

5、十六国时期,苻坚灭了前燕国,降服成汉国。太元元年,也就是公元376年又灭了前凉,并且出兵攻晋,占据襄阳,统一了北方大部,海东诸国六十二王纷纷派出使臣前来朝拜。苻坚此时飘飘然起来。他经常大宴群臣,极尽歌舞,朝廷上下渐渐兴起豪华奢侈之风。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苻坚决心兴师 *** 东晋。

6、一天早朝的时候,苻坚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谁知文武百官顿时鸦雀无声。

7、秘书监朱彤是个见风使舵的人,忙上前奏道:"陛下威震四方,今御驾亲征,是应天顺时之举,大军所到之处,高山低头,河水让路,必然是有征无战......此举定能统一天下,建万古不朽功业!"

8、朱彤话音刚落,百官中走出一个人,高声奏道:"臣以为现在不能伐晋!"众人一看,原来是尚书左仆射权翼。苻坚很不高兴,就说:"你讲吧!"权翼正了正朝服,说:"臣听说,国王无道,诸侯才共同来 *** 。如今晋国虽弱,却君臣和睦,上下同心,并且朝中还有 *** 、桓冲等杰出人才,因此出兵伐晋还不是时候。"

9、苻坚听了这番言论,心中更是不高兴,沉默了一会儿才说:"诸卿都说说自己的想法。"

10、话音未落,太子左卫率石越应声奏道:"臣以为,权翼之言讲得有理。晋国不但君臣一心,而且据有长江天险,百姓也乐意为朝廷出力。出师伐晋必然凶多吉少。愿陛下保境安民,等待时机,再作打算。"

11、苻坚早就不耐烦了,听了太子这番话,便驳斥道:"全是庸人之谈!从前吴王夫差,吴主孙皓,他们虽有长江天堑,也未能逃脱覆灭的命运。今我带兵百万,若将马鞭投入江中,即可断其流水,(他们)还有什么天险可守?"

12、尽管包括阳平公苻融在内的群臣们极力反对,但苻坚还是决心伐晋,结果当然可想而知了!

二、投鞭断流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及详细词语解释

1、注音一式ㄊㄡˊㄅㄧㄢㄉㄨㄢˋㄌㄧㄡˊ汉语拼音 tóu biān duàn liú出处《晋书‧苻坚载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东晋时,前秦苻坚打算大规模进侵,石越以东晋有长江天险阻隔,不宜兴兵。苻坚却说:「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典出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释义把所有的马鞭投到江里,就能截 *** 流。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后比喻 *** 众多,兵力强大。例句我方 *** 兵多将广,虽有投鞭断流的气势,但仍不可轻敌啊!主办单位举办万人马拉松赛跑,放眼望去,那种壮观的阵容,足可用投鞭断流来形容了。用法作谓语、分句;形容兵众势大相似词兵多将广,旌旗蔽空,舳舻千里,百万雄师

三、投鞭断流的意思

1、投鞭断流拼音:tóu biān duàn liú,投鞭断流指把所有的马鞭投到江里,就能截 *** 流;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2、出自:唐·房玄龄《晋书·苻坚载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因此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投鞭断流”。

3、苻坚组成了九十万大军,号称把马鞭丢入江中就能堵塞长江截 *** 流,最终却被仅有八万兵力的晋军打败,骄傲的苻坚也差点 *** 命不保。成语告诉人们,骄傲自满乃是人生大忌,无论自身处于优势还是劣势,都应该谦虚谨慎的认真分析,过分的骄傲自满枉顾客观事实,只会把自己陷入被动的局势之中。不论从事何种职业,担任什么职务,只有谦虚谨慎,才能保持不断进取的精神,才能增长更多的知识才干。谦虚谨慎的品格能够帮助人们看到自身的差距,永不自满,不断前进可以使人冷静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批评,谨慎从事。

4、因此在应用投鞭断流的成语时,应组成这样的例句:

5、平时做事情不要骄傲自满,妄自做出决定,投鞭断流也未必就能取得成功。

四、投鞭断流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228成语投鞭断流注音ㄊㄡˊㄅㄧㄢㄉㄨㄢˋㄌㄧㄡˊ汉语拼音 tóu biān duàn liú释义把兵士的马鞭都投到江里,就能截 *** 流。

典源#北魏.崔鸿《前秦录》(据《太平御览.卷三五九.兵部九○.鞭》引)符坚引群臣议代(伐)晋,太子左率石越曰:「今岁镇守斗,福德在吴,弗可犯;且国有长江之崄,朝无昏政之臣。

坚曰:「武王伐纣,逆岁犯星;夫差威陵上国,为句践所灭。

虽有长江,其能固乎?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吾当内断其心矣。」

〔参考资料〕另可参考:《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典故说明据北魏.崔鸿《前秦录》载,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前秦苻坚统一北方后,决心调集百万大军,乘势一举消灭东晋,统一全中国。

苻坚召集群臣商议,但大臣们多不赞成,其中有一位名叫石越的下属劝阻说:「从星象来看,今年不适合南进。

何况晋据着长江的险固,其君王又深获人民拥戴。

我们不如暂时固守国力,生产整军,等晋内部松动,再伺机攻伐。」

苻坚很不以为然地说:「星象之事,不尽可信。

至于长江,春秋时的吴王夫差和三国时的吴主孙皓,他们都据有长江天险,最后仍不免灭亡。

现在朕有近百万大军,光是把马鞭投进长江,就足以截断江流,还怕甚么天险?」苻坚不顾大臣们反对,执意出兵伐晋,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逼临淝水,准备攻打东晋。

东晋派大将谢玄、谢石带领八万精兵抗敌。

苻坚轻敌,想凭借优势快攻,却遭到晋军顽强抵抗,并在「淝水」被晋军打败,前秦从此一蹶不振。

后来「投鞭断流」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军旅众多,兵力强大。

书证 01.明.王景〈皇明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西平侯追封黔宁王諡昭靖沐公神道碑〉:「茫茫井络,气交神州。

02.明.湛若水《格物通.卷一○.儆戒二》:「臣若水通曰:『人之心,儆与肆而已矣。

儆则为战兢临谷之心;以保有大业;肆则为投鞭断流之志,而大业以亡。」

03.清.陈鼎《东林列传.卷二四.乔可聘传》:「昔曹 *** 百万,败于赤壁;苻坚投鞭断流,败于淝水。

然而长江大河波涛汹涌,虽众且强,无所用之。」

04.清.黄宗羲〈陕西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玄若高公墓志铭〉:「郧阳蕞尔汉水之隈。

05.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一六》:「或有见于 *** 之说,而败于投鞭断流;或有见于以少击众,而败于背城孤注。」

用法说明【语义说明】比喻军旅众多,兵力强大。

【使用类别】用在「军力强大」的表述上。

【例句】<01>我今挥军出征,兵多将广,具有投鞭断流的气概,何敌不摧!<02>我就不相信以百万雄师,势可投鞭断流,会攻不下这座山头!<03>我站在江边,遥想当年苻坚将百万大军,以投鞭断流之势南下的气派。

<04>数万选手一起横渡长江,那种壮观阵容,与古人投鞭断流之势当可媲美。

近义词:兵多将广,旌旗蔽空,舳舻千里,百万雄师

反义词:老弱残兵,兵微将寡辨识参考语词

五、投鞭断流是什么意思

1、投鞭断流,意思是把所有的马鞭投到江里,就能截 *** 流。比喻人众马多,兵力强大。“仲谋泽洽全吴,孙皓因三代之业,龙骧一呼,君臣面缚,虽有长江,其能固乎!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2、释义用法:前秦苻坚聚群臣商议攻晋,有臣属认为晋不可伐,苻坚却认为自己 *** 众多,只把马鞭子投进长江,就可使江水断流,可以攻晋。后用此典形容兵马众多,势力强大。

3、成语出自《晋书·苻坚载记下》:“坚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东晋时期,前秦苻坚占据了淮河以北 *** 土地,形成了与东晋王朝对峙的局面,并且还不断向南扩展。

关于投鞭断流什么意思,投鞭断流的意思和典故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投鞭断流 意思 典故 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