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就的文言文意思,以及就的文言文意思及例句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一、文言文中“就”的意思
就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接近,靠近,趋向;上,上登;就任,就职;参加,参与;承受,接受;择取,效法等。
2.《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赤壁之战》:“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
5.《信陵君窃符救赵》:“乃谢客就车。
7.《陈情表》:“臣具以表闻,辞职不就。
9.《芋老人传》:“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
11.《肴之战》:“使归就戮于秦。
13.《原君》:“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15.《乐羊子妻》:“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16.”《荆轲刺秦王》:“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18.《过故人庄》:“等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0.《狱中杂记》:“余尝就老胥而求焉。
22.《芋老人传》:“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芋视之者。
24.《三国志·蜀书· *** 传》:“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26.《红楼梦》:“至院外,就有跟贾政的小厮上来抱住。
1、凑近,靠近:避难就易。就着灯看书。
2、到,从事,开始进入:就位。就业。就寝。就任。就绪。就医。高就。
3、依照现有情况或趁着当前的便利,顺便:就近。就便。就事论事。
就,会意字,京尤会意,“京”意为高,“尤”意为特别.所以“就”的本义是到高处去住.
如《说文》:就,就高也.从京从尤.尤,异于凡也.
还如《庄子·齐物论》:不就利,不违害.
但随着时代发展,“就”的含义也慢慢的有所延伸.
到了现代,“就”的含义就更广泛了.
“不量力而轻就敌”中的“就”显然就是古义中的第二种,靠近之意,可以延伸为进攻等之意.
二、在文言文中, 就 是什么意思
1、(会意。京尤会意。“京”意为高,“尤”意为特别。本义:到高处去住)
2、就,就高也。从京从尤。尤,异于凡也。——《说文》。桂馥注:“此言人就高以居也。”孔广居注:“京,高丘也。古时洪水横流,故高丘之异于凡者人就之。”
3、靠近;走近;趋向 [come close to;move towards]
4、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礼记·曲礼》
5、不就利,不违害。——《庄子·齐物论》
6、不知就先,不知就后。——《庄子·大宗师》
7、禹趋就下风,立而问焉。——《庄子·天地》
8、夫子休就舍。——《庄子·说剑》
9、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10、去故乡而就远兮。——《楚辞·九章·哀郢》
11、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12、就吾求寒衣。——《资治通鉴·唐纪》
13、持就火炀之。——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14、就童子试。——清· *** 《芋老人传》
15、又如:就书(前往从学);就利(趋利,求利);就第(归回宅第;回家);就和(接近)
16、归于 [belong to;come over and pledge allegiance]
17、处工就官府,处商就井市。——《国语》
18、又如:就化(归顺,向化);就班(按次序归位);就款(归顺臣服)
19、担任;开始从事 [assume the office of]。如:去就(担任或不担任职务);就列(就位。任职);就事(就职);就田(从事耕种)
20、下;搭着吃 [go with]。如:炒鸡蛋就饭;就菜;花生仁就酒
21、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战国策·齐策》
22、组已就而效之,其组异善。——《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23、以就懿德。——《后汉书·列女传》
24、瞬息可就。——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25、指物作诗立就。——宋·王安石《伤仲永》
26、某业所就。——清·黄宗羲《原君》
27、又如:就亲(成就婚事,成亲);就名(成就功名)
28、终,尽 [end]。如:就命( *** ;毕命)
29、迁就;将就 [accommodate oneself to; suit; fit; yield]
30、刑罚不审则有辟就。——《管子》
31、又如:半推半就;牵就;就着(就便;顺便);就滑(随便;方便)
32、受;被 [-ed by]。如:就戮(受戮,被杀);就缚(受绑,受擒);就封(受封);就决(受 *** )
33、于是荆轲就车而去。——《史记·刺客列传》
34、又如:就道(上路);就涂(上路,动身)
三、就在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1.就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古汉语解释
[2]备注:加粗例句为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例句
[3]1.同【现代汉语解释】助词1例: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塞翁失马》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③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④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⑤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 2.用在名词后,相当于“。。这个人”例: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②邑有成名者, *** 童子业。——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3.用在时间词后面,表示“。。的时候”例:①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明夷待访录》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4.放在数词之后。例:①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②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1.用在假设复句或因果复句中表停顿,以提示下文。例: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曹者,与此案同!——《资治通鉴》 2.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例:何者?上下之分也。 3.与“若”之类字组成某种词组,或单用,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似的”。例: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唐·柳宗元《黔之驴》②言之,貌若甚戚者。——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4.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构成“者。也”的结构。例:陈胜者,阳城 *** 。——《史记·陈涉世家》
1.(不确定,虽然许多版本异译为该含义,但《古汉常用字典》中查不到,可能与助词中的含义1相同)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例:①然 *** 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在也。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④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不确定)助词,放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的话”。例:①入则无法家弗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②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不确定)放在陈述句末,表示陈述结束。例:①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②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4.(生僻含义)通“也”:----《韩非子·八经》:“任事也无重……处官也无私。”[4]《说苑·政也理》:“鲁无君子也,斯焉取斯。”也均作“者” *** ,而见古书中“者”“也”可互用。
“就”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例句:①接近;靠近;趋向。
《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赤壁之战》:“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
②上;上登。《信陵君窃符救赵》:“乃谢客就车。”
③就任;就职。《陈情表》:“臣具以表闻,辞职不就。”
④参加;参与。《芋老人传》:“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
⑤承受;接受。《肴之战》:“使归就戮于秦。”
⑥择取;效法。《原君》:“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⑦成就;成功。《乐羊子妻》:“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荆轲刺秦王》:“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⑧看;观赏。
《过故人庄》:“等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⑨向;从;跟。
《狱中杂记》:“余尝就老胥而求焉。”⑩就着;根据。
《芋老人传》:“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芋视之者。”⑾即便;即使。
《三国志·蜀书· *** 传》:“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⑿即,便。
《红楼梦》:“至院外,就有跟贾政的小厮上来抱住。”含有“就”的成语:【移罇就教:yí zūn jiù jiào】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俯首就缚 fǔ shǒu jiù fù】形容无法反抗或自愿认罪。【一蹴而就yī cùér jiù】比喻事情轻而易举成功。
【不堪造就bù kān zào jiù】意思是指没有培养前途。【就日瞻云(jiù rì zhān yún】原指贤明的君主恩泽施及尤民。
后多比喻得近天子。用“就”造句: 1、等到放假,我们就出去旅游。
2、小红还在回家路上,天空就下起雨了。 3、我说了谎话,妈妈就生气了。
4、红红的苹果,就像苗苗的脸蛋。 5、课堂上不能讲话,不然就违背了规则。
①接近,靠近;②完成,达到;③即使;④前往;⑤归于,趋向;⑥登上;⑦就职,赴任;⑧承受,接受;⑨参加,参与;⑩效法,择取;○11成就,成功;○12看,观赏;○13使成功;○14变成,造成;○15产生,生成;○16假如,假使;○17向,从,跟;○18就着,根据。
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祭》
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
就,会意字,京尤会意,“京”意为高,“尤”意为特别。
所以“就”的本义是到高处去住。如《说文》:就,就高也。
就还有一义,靠近,走近,趋向。如《广韵》:就,即也。
还如《庄子·齐物论》:不就利,不违害。但随着时代发展,“就”的含义也慢慢的有所延伸。
比如:完成,到达:功成名就。到了现代,“就”的含义就更广泛了。
比如:进入,开始,从事:就业,就位。立刻:就要,马上就到。
便:雨就停了。只,单,偏偏:就不信邪。
即使,即便:就是。肯定语气:这就对了。
“不量力而轻就敌”中的“就”显然就是古义中的第二种,靠近之意,可以延伸为进攻等之意。
①接近;靠近;趋向。《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赤壁之战》:“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
②上;上登。《信陵君窃符救赵》:“乃谢客就车。”
③就任;就职。《陈情表》:“臣具以表闻,辞职不就。”
④参加;参与。《芋老人传》:“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
⑤承受;接受。《肴之战》:“使归就戮于秦。”
⑥择取;效法。《原君》:“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⑦成就;成功。《乐羊子妻》:“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荆轲刺秦王》:“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⑧看;观赏。《过故人庄》:“等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⑨向;从;跟。《狱中杂记》:“余尝就老胥而求焉。”
⑩就着;根据。《芋老人传》:“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芋视之者。”
⑾即便;即使。《三国志·蜀书· *** 传》:“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⑿即,便。《红楼梦》:“至院外,就有跟贾政的小厮上来抱住。”
四、王蓝田 *** 急文言文的意思
王蓝田 *** 急的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如下:王蓝田 *** 格脾气急躁。
1、王蓝田 *** 急。尝食鸡子,以筋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2、译文,王蓝田的个 *** 非常急躁。曾经吃鸡蛋,用筷子去刺穿鸡蛋,没有成功,就开始发怒,拿起鸡蛋就扔到地上。鸡蛋在地上不停地旋转,他便下地用木屐的齿子蹍鸡蛋,又没有蹍到,变得更加愤怒。他又从地上把鸡蛋捡起来放到口中,把鸡蛋咬破了就吐出来。
3、注释王蓝田:王述,字怀祖,袭封蓝田侯,是王导的从弟。 *** 急: *** 急躁。尝:曾经。以筋刺之:用筷子去刺鸡蛋。不得:没有成功,没有刺中。举以掷地:拿起鸡蛋扔到地上。举后面省略了“之”。未止:不停地旋转。止:停止。
4、仍下地以屐齿蹍之:下地用木屐的齿子蹍鸡蛋。蹍:踩;踏;蹍后面省略了“之”。又不得:又没有蹍到。瞋甚:非常愤怒。瞋:怒,生气。复于地取内口中:又从地上把鸡蛋捡起来放到口中。内:通“纳”,放入,装入。啮破即吐之:把鸡蛋咬破了就吐出来。啮:咬,啃。
5、啮:咬;啃。仍:又。甚:非常。掷:扔。止:停止。蹍:用脚踩。瞋:瞪大眼睛表示愤怒。举:拿起。食:吃。尝:曾经。啮破:咬破。即:就。之:代词,代鸡蛋。复:又。取:捡起。内:通“纳”,放入。口中:之,结构助词,不译。
6、啮破即吐之:之,代词,代鸡蛋。即,连词,就。就,于是。甚:很,非常举以掷地:以,连词,而。举,拿起。掷,扔。地,地面。复于地取内口中:内,通“纳”,放入。口中:吃,喝。
五、就的古文意思
《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译文:木材经过比对墨线加工才能取直,金属在磨刀石上磨过才会锋利。
《信陵君窃符救赵》:“乃谢客就车。”
《陈情表》:“臣具以表闻,辞职不就。”
译文:臣上表明示使您明白我的想法,推辞这份职务不去就任.
《肴之战》:“使归就戮于秦。”
译文:让(他)回去在秦国接受 ***
《原君》:“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译文:改掉那些不如舜的缺点,养成那些像舜的优点。
《荆轲刺秦王》:“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译文: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靠着柱子笑着
《过故人庄》:“等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等到重阳日,再一次来品尝菊花酒好啦
《狱中杂记》:“余尝就老胥而求焉。”
《芋老人传》:“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芋视之者。”
译文:但是,在他不忘一个芋头,本来就比那些同时老人而芋头看到的人
《三国志•蜀书• *** 传》:“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译文:就又向东行,会不会有倾覆的危险了。
《红楼梦》:“至院外,就有跟贾政的小厮上来抱住。”
译文:到院外,就有跟贾政的小家伙上前来抱住
就的文言文意思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就的文言文意思及例句、就的文言文意思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