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声律的意思,以及声律和韵律的区别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一、音律五行是什么意思 音律五行的意思
1、音律五行的意思是依据音律划分汉字的五行,起名要以音韵五行为主。
2、音韵五行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的“宫商角徵羽”演化而来,名字叫的时候多于写的时候。音韵五行叫就有能量。
3、音律:也称声律、声韵或韵律,是文学的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一,是由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部和谐状况。音律的形成是与声调、语调和韵调等的相互调节与协调相关的。
4、汉语是一种有声调,而这种声调又能区别词的意义的语言。声调,也叫字调,是语言的每一音节所固有的能区别词汇或语法意义的声音的高低升降状况。
二、什么是音律音律是什么意思
在下例中,之一行前的图分别表示从全弦到八分之一的各种振动。在实际发音时这些振动是在一条弦上同时产生的;图下的之一行是按照音高把乐音的分音列从低到高排列时各音的编号,同时也是上图中各振动的编号。第二行是各分音的名称,其中的一分音就是基音,二分音以后都是泛音。第三行是假定基音的弦长为一时各分音的弦长和全弦长度的关系。第四行是各分音的振动频率和基音的振动频率之间的关系。第五行是假定基音的振动频率是110Hz时各分音的振动频率。第六行是第五行各振动频率在现行乐音体系中的音名。由于现行的乐音体系中没有用到音高等于七分音的音级,所以七分音没有名称。另外,前四行对所有乐音的分音列都是一样的。第五行和第六行则根据所用的具体音而不同。如在一些声学理论研究中就规定小字一组c的振�德饰?56并把他们所研究对象的范围扩大到大字六组。第七行就是按这一规定的大字六组的C为基音时各分音的振动频率。第八行是第七行各振动频率的音名。
二名称一分音二分音三分音四分音五分音六分音七分音八分音
五频率110220330440550660770880
大多数乐音间的音分值都不是一个整数。如二分音和三分音是701.955000865387……音分。在一般情况下,只使用它四舍五入后的整数部分702音分。而四分音和五、六、七分音之间的关系分别约为386、702和969音分。
确定音律应首先确定一个标准音,然后其它各音根据所使用的律制来确定。现在国际通用的标准音是把每秒钟振动440次的音定为小字一组的a即a1。
三分损益律是把发出一个音的弦长分成三份去掉一份(即三分损一)或增加一份(即三分益一)以得到一个新的音。其实也就是先后按照乐音分音列中二分音和三分音之间的音高关系及三分音和四分音之间的音高关系从一个音起依次产生本组内其它各音。三分损益律也叫五度相生律或隔八相生律;纯律是按照乐音分音列中四分音、五分音和六分音之间的音高关系一次产生两个音;十二平均律则是把一个音组分为音高关系完全相同——即100音分的十二个音。这三种律制间的音高关系是不完全一样的,但只要差别不太大,就把它们作为同一个音级对待。所以这三种律制所产生的同名音之间在音高上也有些微小的差异。而且有些国家或地区的音乐使用的也不是十二音体系,如印度音乐就使用二十二律;而在波斯- *** 调式体系中一个音组里竟然有二十四个音!这也就是乐音体系的定义中“乐音”前面要加一个定语“基本”的原因。
不管是那一种律制,在音列中相邻两组同名音间的关系都是按照乐音分音列中一分音和二分音之间的音高关系来确定的。即:下一组音是上一组同名音频率的二倍。或者说上一组音是下一组同名音频率的二分之一。
三、《声律启蒙》是什么意思
1、云和雨相对,雪和风相对,晚上的夕阳和晴朗的天空相对。飞来的大雁和离去的燕子相对,回巢的鸟儿和低鸣的虫子相对。三尺长的剑,六钩重的弓,岭北和江东相对。
2、人间有消夏的清暑殿。天上有凄冷的广寒宫。两岸晨雾弥漫。杨柳翠绿。一园春雨霏霏,杏花艳红。两鬓斑白。清晨就有急于赶路的人了。傍晚烟雨迷蒙。老翁身披蓑衣在溪水边垂钓。
3、沿续和变革相对,差异和相同相对,白发老翁和黄口小儿相对。江风和海雾相对,牧童和渔翁相对。颜回甘居陋巷,阮籍哭于途穷,冀北和辽东相对。池中水可以浴足迎面的风往往打头。
4、梁武帝曾在同泰寺讲经谈佛,汉高祖曾在未央宫宴请功臣。世间烦恼事,萦绕心头,懒得抚弄七弦绿琴。鬓角生满白发,不敢对着青铜镜梳妆。
5、贫穷和富有相对,阻塞和畅通相对,山林老翁和溪边幼童相对。鬓间白发和乌黑眉 *** 对,洁白的牙齿和鲜艳的红唇相对。天空广阔无边,日光和煦温暖,佩剑和弯弓相对,浅浅的溪水清澈碧绿,千树的丛林落英缤纷。
6、乡村渡口,杨柳新绿,燕子穿飞在柔软纤细的枝条中,犹如在雨中翻飞。绿色的池塘里,清秀的荷花随风舞动,鱼儿欢快地在荷叶下游来游去。女子蛾眉纤细,额下似挂着一弯新月;男儿心胸宽广,胸中充满着凌石壮志。
7、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8、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9、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四、汉字的声律是什么意思
1、汉字的声律是指对汉字读音的规范和掌握。汉字的声韵母变化和声调变化都需要被正确地掌握,才能正确地读出汉字,并且理解词句的含义。汉字的声律是中国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字书写的基础。
2、汉字的声律在传统文化中也有重要的地位。《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一,其对汉字声韵的运用更是达到了极致。《诗经》是通过韵律寄托情感,传达思想和理念,同时也激发读者的 *** 联想和情感共鸣。汉字的声律可以让文字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3、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全球化的发展,汉字在世界范围内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和学习。汉语教学也随之发展,汉字的声律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外国人来说,掌握汉字的声律是学好汉语的前提之一,也是了解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五、声律美是什么意思
1、声律美:主要是指古诗句、对联的平仄(调韵)和节奏所体现出的一种典雅谐和的美感。
2、古诗中,每个字的平仄不同,使人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和谐动听,是为声律美。这是经过了上 *** 的演变、规律而形成的最为适合汉语的诗歌形式。
3、声律为中国古代对诗和骈文在声调、音韵、格律等方面的要求。根据汉字单音节的特点,三国时李登作《声类》,以宫、商、角、徵、羽分韵,首以五声配字音。
4、声律对唐代近体诗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熟练地掌握声律,有助于创作出音调和谐、悦耳动听、富有音乐美的作品来。
5、音韵美和声律美是汉语诗歌的精髓,是先辈诗人在长期运用古汉语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发展出来的。在以唐诗,宋词为 *** 的旧诗歌中达到了发展的高峰。但它的运用脱离不了语言本身的使用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6、古诗词有着它独特的意境美、情感美、韵律美、节奏美??因而,在传承文化、丰富语言、训练思维、塑造精神、提升气质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古到今,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化传承人。它教给人们的不仅是对联字句中的对称工整之美,还有“天地人和”的中国智慧。
六、和声韵律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旋律是什么意思指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若干乐音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和谐运动。它建立在一定的调式和节拍的基础上,按一定的音高、时值和音量构成的、具有逻辑因素的单声部进行。亦称曲调。它可以是单声部音乐的整体,也可以是多声部音乐的主要声部。在音乐作品中,曲调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也是一种反映人们内心感受的艺术语言。通常认为,曲调是音乐的灵魂和基础。
在曲调进行中存在各种音乐表现因素,但构成曲调却有两个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即曲调线(或称音高线)节奏。关于音的空间方面:在连续的曲调进行中,由于音高的走向而形成各种直线的或曲线的进行,这些进行类似画面 *** 条的伸展或起伏,故称为曲调线;关于音的时间方面:相继发出的不同音高的音(即曲调线)和各种音乐节奏的长短、快慢、停顿等表现职能相结合时,曲调才能形成音乐的种种句法和结构。生动的语言节奏和丰富的生活节奏是曲调节奏的自然基础;语言的腔调、声音的高低、语势的轻重缓急和声调的抑扬顿挫而形成的韵律,则是曲调线的自然基础。调式、曲调线和节奏的有机结合,并通过一定的音乐结构来加以体现,便是完整的曲调。但各种音乐基本要素在不同乐曲或乐曲的不同部分,其表现作用都不尽相同。有时节奏、节拍意义较为突出;有时音高、音色意义较为突出;有时调式的表情具有特殊的意义。不管怎样,它们是完整的
艺术统一体,服从于曲调的艺术表现力。
曲调的分类由于声乐和器乐体裁各有自己的特点,因此,表现在曲调形态上也有所不同。声乐曲调与人的条件和语言习惯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声乐曲调的音域比较窄,如歌 *** 是它的主要特点。器乐曲调与具体乐器的 *** 能特点有直接关系,随乐器的不同而各有差异。一般来说,它比声乐曲调的音域较宽,曲调进行中可有较多较大的音程跳进,音乐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幅度也较大,富于节奏 *** 和技巧 *** 。
从曲调本身的发展规律来看,由于音乐思维 *** 质的差别,可约略分为两种类型,即:歌唱 *** (咏叙 *** )曲调和朗诵 *** (宣叙 *** )曲调。前者较强调音乐的逻辑 *** ,注意曲调的流畅、平稳,曲调结构的均衡、对称、完整,它善于如歌的表达感情,刻划人物的内心活动;后者较强调语言的特点,其曲调表情,音高起伏和节奏安排也接近人们生活中的口语和表情达意规律。在声乐曲调方面,欧洲作曲家所写的一些朗诵 *** 的宣叙调,由于他们的语言是采用轻重律的,因此对词的音律有相应的轻重要求;字的轻重音必须跟音乐的轻重音相合。所用的节奏比较 *** ,甚至不受以节拍为单位的小节线 *** ;曲调线比较单一,可以是断断续续,甚至是同音反复。中国的朗诵 *** 曲调具有自己的独特样式:它固然也讲究语言的轻重音,但并不像外国朗诵调那么严格;可是字音的平上去入、声纽清浊,却有比较严格的要求。这是中 *** 族吟诵音乐的一个重要准则。
曲调的结构和发展原则一般的说,曲调最小的结构单位是动机。作为乐曲开头的动机,要在音程和结构上具有自己的特征,通常隐伏着内在的和声因素,构成个 *** 鲜明的形态,并贯串发展于全曲之中。因此,人们称乐曲的基本动机是曲调发展的“ *** ”。但不是所有的乐曲曲调都是以动机为基础的,尤其是歌曲的曲调。由于歌曲是由词和曲组成的,它以语言的音节作为词的基本单位,曲调的基础则是以一种类似乐节的、称为歌腔的乐汇作为它的基本结构。
动机和曲调的发展手法多种多样,随着音乐创作手法的更新,它还在不断地发展。属于最基本的手法有4种:重复和变化重复为便于音乐的呈示和展开,并加深听众对乐思的记忆,常用重复手法。它可以是单纯的重复,也可以只重复其节奏和部分音高,称变化重复;可以是动机或乐句的重复,也可以是整个音乐主题的重复。这种手法可用于乐句的发展或扩充;也可作......>>
问题二:语音学的韵律特征又名超音段特征,传统也称节律(suprasegmental)。这是除元音、辅音等音色特征以外,包括音高、音强、音长和其相互关系的一切特征。它们在语音学中表现为声调、语调、重音、节奏。除了元音和辅音,声调也是语音的主要组成部分。声调由音调的高低变化来表现。声带的颤动受到控制而有快慢,使音调或高或低。一个人在自然状态的语言中,音调起伏的范围大致是稳定的。世界诸语言可分为非声调语言和声调语言两类。非声调语言的声调担负着语 *** 能,而声调语言中的声调(表现在字调上)则同辅音元音一样,起着辨义功能。如普通话的“妈” mg、“麻”má、“马”mh、“骂”mà,发音相同,但因声调不同而意义有别。不同声调语言的音高模式有两类,一是音阶型,只用音阶高低分成等级的平调而不用升降调来区别调类,一是拱度型,用升降起伏或曲折的调形来区别调类(具备拱度的语言一般也同时具备平调)。语音调域宽的,各调值相差就大些,窄的就小些。不同的人之间,调域有大小差别,而同一人在不同语气中的调域也有变化。因此,语音声调的高低,是相对的等级而不是绝对的调值。普通话的单字调值,早期曾由刘复、赵元任用实验 *** 测试过,经声学仪器测试,调形调值已准确得多。一个语句分成若干个词,一个词包含一个或几个语音单位,称为音节,它由一个以上的音素构成。例如英语的 munication一词有五个音节,e一词只有一个音节;而汉语的一个单字是一个音节,一个词包含一个到五个音节不等,但绝大多数是两个音节。音节的定义用一两句话来说清楚是困难的。过去语言学家对音节有种种定义,例如:“胸搏说”,一个音节有一次 *** 搏动;“响峰说”,每个音节只有一个响音峰;“音节核心说”,一个音节只有一个最强的元音或辅音作为核心;“肌肉紧张说”,说话时肌肉紧张和减弱一次成为一个音节等等。但是这些说法都不全面。因为在实际的连续语音中,根据这些说法来划分音节的结果就可能不一致。所以单独从语音生理来说,发音角度与听觉角度的音节划分就会有分歧,如果再根据语音描写上或音位分类上来分析,就会有更多的不同。不过从一般声学现象来看,可以这样认为:①一个音节中至少有一个元音(有时是一个辅音)是起着核心作用的;②音节与音节之间在音强上有一个较弱的分界点。但如两个音节之间是元音相连而没有一个辅音来分隔时,则分界很不明显,如普通话的“西安”、“先”都拼xian。一个音和另一音相连,由于发音动作的自然度或其他原因,常常互相影响而改变了原来的读音,称为同化作用。前音影响后音为顺同化,反之为逆同化。顺同化如普通话的“鸭蛋”[ji tan]→[ji dan]。逆同化如“南门”[nan men]→[nam men],而前后都被同化如“三八”[san pa]→[sam ba]。两个相似的音节相连,为避免重复或单调而使其中一个音变成另一个时,称为异化作用。如前述的两上声连读而使前一上声变为阳平,即异化的一种,此外还有弱化,如北京话棉花[miεn xua]→[miεn xu?#91;](花字变轻读,同时a→?#91;)。声调的轻声也属弱化现象。此外还有增音、减音、脱漏、换位、代替、转换等音变现象。这许多音变现象有的属于节省发音动作或韵律节奏上的原因,有的则属于历史演变或语言失误的结果。 20世纪50年代初,西方语音学家鉴于以往的语音分析所采用的规格还不能表达语音的最小区别,于是产生了区别特征的语音分析理论。首创者为R.雅柯布逊等人,他们认为一切语言的语音可以根据其生理特点和声学特 *** ,用二分观点分为若干项最小对立体。如:①元音 *** /非元音 *** ,②辅音 *** /......>>
问题三:音准和节奏感有区别是怎样的区别?音准就是对音高概念的准确度!节奏感就是对每个音符的时值的把控度!音乐的三大元素构成你要搞清楚:旋律、节奏、和声!
问题四:请问美学形式中的‘韵律’是什么意思韵律本是音乐的概念,它与旋律、和声在一起成为音乐的三大要素,它反映出秩序与协调的美。在产品造型设计上虽然没有音乐所表现的强的时间 *** 韵律,然而依据视线的移动,也能产生韵律感。产品造型设计中的韵律,是指一种周期 *** 的律动,有规律的重复,有组织的变化现象,它是造型艺术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韵律即是在节奏的基础上赋予情调,使节奏供有强弱、起伏、缓急的情调,从而给人以抑扬顿挫之美感。常见的韵律主要有:连续韵律、渐变韵律、交错韵律、起伏韵律等。
问题五:和声好学么?在音乐学院,和声算是一个专业。其实说的通俗一点,你可以把流行歌曲的和声理解成编曲。编曲非常重要,但是有点枯燥。需要对音和音之间的关系有非常理 *** 的认识,加以理 *** 的创作。总之挺难的吧。先多看看古典的钢琴谱子,找找理 *** 认识。然后个人比较欣赏周杰伦的编曲,包括他本人的作曲。激希望楼主采纳!
问题六:请问平面构成中的节奏、旋律、音色各是怎么回事?能否举图例说明,谢谢!是这本吗????
问题七:什么是诗歌内在的韵律诗歌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 *** 相恋、原始 *** 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 *** 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诗体的分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现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简单地谈谈汉魏六朝和唐宋的诗体。
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rl],其中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个时期的文人诗。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乐府歌辞是由乐府机关采集,并为它配上乐谱,以便歌唱的。《文心雕龙・乐府》篇说: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由此可以看出诗、歌、乐府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诗指的是诗人所作的歌辞,歌指的是和诗相配合的乐曲,乐府则兼指二者而言。后来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写的作品,虽然没有配乐,也称为乐府。中唐时白居易等掀起一个新乐府运动,创新题,写时事,因而叫作新乐府。
唐以后的诗体,从格律上看,大致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类。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它有一定的格律。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 *** ,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共二十个字,七绝共二十八个字。绝句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 *** ,古绝不受平仄格律的 *** 。古绝一般只限於五绝。
“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现代诗的含义:
“古典诗”与“现代诗”的比较:“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古典诗”以“思无邪”的诗观,表达温柔敦厚、哀而不怨,强调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现代诗”强调 *** *** 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诗是最古老也是更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 *** 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 *** 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 *** 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 *** 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
问题八:什么是诗歌的声律?一首诗的平仄格律和声律特点有什么关系?求详细解答! werftwstrd
问题九:什么叫体态律动达尔克罗斯认为:音乐是时问的艺术,音乐本身又是以听觉经验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应完全立足于听。所以,他的体态律动除了完成乐理、视唱练耳、和声等课程的教学外,还着重训练 *** 时刻敏锐地、有效地利用听觉,用身体各部分作为表达音乐的乐器,把所听到的音乐的各种因素(包括速度、节奏、力度、乐句、情绪等)及其内心感受,用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而所有这些表达音乐的动作,都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成游戏似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的。达尔克罗斯所要求的用身体反应音乐,与我们概念中的舞蹈动作不一样。它并不需要有优美、潇洒的姿态,而要求 *** 的动作要绝对自然放松,协调并充满信心。在教学时,教师如发现个别 *** 出现柿神松懈涣散时,要及时变换讲解方式或更换内容,让 *** 永远处于新鲜状态。
达尔克罗斯强调,通过即兴表演的 *** ,可以提高 *** 的自我表现及创作的能力。教师在最初上课时要较少地采用现成的乐曲,而更多地采用即兴编写的声乐、器乐曲。这样做便于教师 *** 地用各种方式来安排各种乐思,以适应不同的风格及各种发音状态。
现在,人们通常把达尔克罗斯的名字与“体态律动”这个词联系在一起,但这位瑞士教育家的教学法实际上是由三方面内容结合而构成的整体,不仅有“体态律动”,还有训练听觉记忆和即兴的内容。
达尔克罗斯的教学观点是:唤醒天生的本能,培养对 *** 极为重要的节奏感,建立身心的和谐,使感情更臻于细腻敏锐,使 *** 更加健康活泼,激发想象力,促进各方面的学习。在音乐教育中,他以音乐***听觉,产生再印象,以身体动作再现音乐的教学 *** ,使 *** 直接产生对音乐的经验。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