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益多师的意思(成语转益多师的意思和典故)

牵着乌龟去散步 意思 6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转益多师的意思的一些知识点,和成语转益多师的意思和典故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转益多师是吾师什么意思
  2. 别裁伪体亲风雅 转益多师是汝师是什么意思
  3.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是什么意思

一、转益多师是吾师什么意思

1、转益多师是吾师的意思,即尽可能多地以人或自然物为老师,出自杜甫《戏为六绝句》。强调创造;“转益多师”,重在继承。既批判又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熔古今于一炉而自铸伟辞,这就是杜甫“转益多师”、“别裁伪体”的精神所在。

2、《戏为六绝句》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包括六首七言绝句,前三首是对诗人的评价,后三首是论诗的宗旨。这六首诗每首单独成诗,表现了不同的主题。但同时这六首诗的精神前后贯通,互相联系,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组诗实质上是杜甫诗歌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诗论的总纲;它所涉及的是关系到唐诗发展中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

二、别裁伪体亲风雅 转益多师是汝师是什么意思

1、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出自杜甫《戏为六绝句》。

2、“别裁伪体亲风雅”的意思是对待前人的诗歌要鉴别裁定,加以取舍。对于“伪体”即假门假事的诗歌要在“鉴别”的基础上有所“裁定、删减”,而《诗经》中,《国风》与《小雅》所体现的真诚自然的现实主义传统则要发扬光大。

3、至于“转益多师是汝师。”具体地说,就是把同一个问题向不同的良师益友,甚至诤友提出,以收“综听则明”之效。

4、“别裁伪体”和“转益多师”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别裁伪体”,强调创造;“转益多师”,重在继承。既批判又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熔古今于一炉而自铸伟辞,这就是杜甫“转益多师”、“别裁伪体”的精神所在。

5、庾信文章老更成⑴,凌云健笔意纵横⑵。

6、今人嗤点流传赋⑶,不觉前贤畏后生⑷。

7、王杨卢骆当时体⑸,轻薄为文哂未休⑹。

8、尔曹身与名俱灭⑺,不废江河万古流⑻。

9、纵使卢王 *** 翰墨⑼,劣于汉魏近 *** ⑽。

10、龙文虎脊皆君驭⑾,历块过都见尔曹。

11、才力应难跨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

12、或看翡翠兰苕上⑿,未掣鲸鱼碧海中⒀。

13、不薄今人爱古人⒁,清词丽句必为邻⒂。

14、窃攀屈宋宜方驾⒃,恐与齐梁作后尘。

15、未及前贤更勿疑⒄,递相祖述复先谁⒅?

16、别裁伪体亲风雅⒆,转益多师是汝师⒇!

17、⑴庾信: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文章:泛言文学。老更成: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了。

18、⑵凌云健笔:高超雄健的笔力。意纵横:文思如潮,文笔挥洒自如。

19、⑷前贤:指庾信。畏后生:即孔子说的“后生可畏”。后生,指“嗤点”庾信的人。但这里是讽刺话,意思是如果庾信还活着,恐怕真会觉得“后生可畏”了。

20、⑸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人都是初唐时期著名的作家,时人称之为“初唐四杰”。诗风清新、刚健,一扫齐、梁颓靡遗风。当时体:指四杰诗文的体裁和风格在当时自成一体。

21、⑹轻薄(bó):言行轻佻,有玩弄意味。此处指当时守旧文人对“四杰”的攻击态度。哂(shěn):讥笑。

22、⑻不废:不影响。这里用江河万古流比喻包括四杰在内的优秀作家的名字和作品将像长江黄河那样万古流传。

23、⑽ *** :“风”指《诗经》里的《国风》,“ *** ”指《楚辞》中的《离 *** 》,后代用来泛称文学。

24、⑿翡翠:鸟名。兰苕(tiáo):兰花和苕花。郭璞《游仙诗》:“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

25、⒂必为邻:一定要引以为邻居,即不排斥的意思。

26、⒃窃攀:内心里追攀。屈宋:屈原和宋玉。方驾:并车而行。这是诗人对轻薄文士说的:“你们想与屈原、宋玉齐名,应当具有和他们并驾齐驱的精神和才力。”齐、梁文风浮艳,重形式轻内容。这一句,诗人紧承上句说:“如若不然,恐怕你们连齐梁文人还不如呢!”

27、⒄未及前贤更勿疑:这句是说那些轻薄之辈不及前贤是毋庸置疑的。

28、⒅递相祖述:互相学习,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复先谁:不用分先后。

29、⒆别裁伪体:区别和裁减、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的诗。亲风雅:学习《诗经》风、雅的传统。

30、⒇转益多师:多方面寻找老师。汝师:你的老师。

三、“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是什么意思

1、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的意思是区别和裁剪、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的诗,学习《诗经》风雅的传统,虚心向前贤学习,老师越多,这才是你们真正的老师。

2、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3、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4、那些轻薄之辈不及前贤是毋庸置疑的,

5、继承前人、互相学习的优秀传统应该是不用分先后的。

6、区别和裁剪、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的诗,学习《诗经》风雅的传统,

7、虚心向前贤学习,老师越多,这才是你们真正的老师。

转益多师的意思(成语转益多师的意思和典故)-第1张图片-

8、《戏为六绝句》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包括六首七言绝句,前三首是对诗人的评价,后三首是论诗的宗旨。这六首诗每首单独成诗,表现了不同的主题。

9、魏晋六朝是中国文学由质朴趋向华彩的转变阶段。丽辞与声律,在这一时期得到急剧的发展,诗人们对诗歌形式及其语言技巧的探求,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而这,则为唐代诗歌的全面繁荣创造了条件。

10、然而从另一方面看来,六朝文学又有重形式、轻内容的 *** 倾向,特别到了齐、梁宫体出现之后,诗风就更 *** 萎弱了。因此,唐代诗论家对六朝文学的接受与批判,是个极为艰巨而复杂的课题。当齐、梁余风还 *** 着初唐诗坛的时候。

11、陈子昂首先提出复古的主张,李白继起,开创了唐诗的新局面。“务华去实”的风气扭转了,而一些胸无定见、以耳代目的“后生”、“尔曹”之辈却又走向“好古遗近”的另一极端,他们寻声逐影,竟要全盘否定六朝文学,并把攻击的目标指向庾信和初唐四杰。

12、庾信总结了六朝文学的成就,特别是他那句式整齐、音律谐和的诗歌以及用诗的语言写的抒情小赋,对唐代的律诗、乐府歌行和骈体文,都起有直接的先导作用。在唐人的心目中,他是距离唐代较近的诗人中,最有 *** *** 的作家,因而是非毁誉也就容易集中到他的身上。

13、至于初唐四杰,虽不满于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但他们主要的贡献,则是在于对六朝艺术技巧的继承和发展、今体诗体制的建立和巩固。

14、而这,也就成了“好古遗近”者所谓“劣于汉魏近 *** ”的攻击的口实。如何评价庾信和四杰,是当时诗坛上论争的焦点所在。于是,在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杜甫创作了《戏为六绝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15、清人李重华在《贞一斋诗话》里有段评论杜甫绝句诗的话:“七绝乃唐人乐章,工者最多。……李白、王昌龄后,当以刘梦得(注:指刘禹锡)为最。缘落笔朦胧缥缈,其来无端,其去无际故也。杜老七绝欲与诸家分道扬镳,故尔别开异径。

16、独其情怀,最得诗人雅趣。”他说杜甫“别开异径”,在盛唐七绝中走出一条新路子,这是熟读杜甫绝句的人都能感觉到的。除了极少数篇章如《赠花卿》、《江南逢李龟年》等外,他的七绝确是与众不同。

17、《六绝句》虽然主要是谈艺术方面的问题,但和杜甫总的创作精神是分不开的。诗中“窃攀屈宋”、“亲风雅”则是他创作的指导思想和论诗的宗旨。这六首小诗,实质上是杜甫诗歌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诗论的总纲;它所涉及的是关系到唐诗发展中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

18、在这类小诗里发这样的大议论,是前所未有的。诗人通过各种事例来总结出一系列的要点,将严正的笔意寄寓在轻松幽默的笔调中,娓娓道来,庄谐杂出。李重华说杜甫七绝“别开异径”,正在于此。明白了这一点,这组诗之所以标为《戏为六绝句》,读者也就不难理解了。

转益多师的意思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成语转益多师的意思和典故、转益多师的意思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标签: 转益多师 意思 典故 成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