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掩是什么意思,掩杀是什么意思

牵着乌龟去散步 意思 5

很多朋友对于轻掩是什么意思和掩杀是什么意思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汉字“掩”是什么意思掩字怎么写
  2. 轻拢慢 *** 抹妇挑,初为霓裳后六幺.说的是什么意思
  3. 轻掩的意思 轻掩是什么意思

一、汉字“掩”是什么意思掩字怎么写

1、掩yǎn遮蔽,遮盖:掩护。掩体。掩饰。掩映。掩盖。掩蔽。 *** 。掩人耳目。瑕不掩瑜。藏瑕掩疵

2、门、窗、箱柜等关合时夹住了东西:掩了手

3、乘人不备而袭击或捉拿:掩杀。掩击。掩袭

4、笔画数:11;部首:扌;笔顺编号:12113425115笔画顺序:横竖横横撇捺竖折横横折

5、掩yǎn【动】同本义〖cover;screen〗掩,敛也。小上曰掩。——《说文》掩练帛,广终幅。——《仪礼·士丧礼》。注:“裹首也。”掩薄草渚。——《史记·司马相如传》空正掩日。——《周髀算经》掩口胡卢而笑。——《聊斋志异·促织》掩其上哉。——清·方域《壮梅堂文集》手巾掩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势拔五岳掩赤诚。——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又如:掩圹;掩心;掩土;掩面;掩著藏〖hide〗掩贼为臧。——《左传·文公 *** 》。注:“匿也。”处必掩身。——《礼记·月令》又如:掩掩缩缩;掩敛;掩败;掩秘止〖stop〗掩,止也。——《方言》十三掩以绝灭。——王褒《洞箫赋》。注:“止息貌。”掩细柳而抚剑。——潘岳《西征赋》。注:“止也。”乘其不备〖attackbys *** prise〗。如:掩取;掩捕袭击〖attack〗。如:掩攻;掩击关闭;合上〖shut;close〗为掩户。——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又如:掩亚;掩关意外地被夹住〖getsqueezed〗。如:小心门掩了你的手抹杀一眚掩大德。——《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掩蔽yǎnbì〖screen;shelter;cover〗遮掩;遮蔽;蒙蔽掩蔽目标掩闭yǎnbì〖close〗∶关闭所有的门都掩闭着〖conceal〗∶隐瞒,包庇掩藏yǎncáng〖hide;conceal〗隐藏掩耳盗铃yǎn’ěr-dàolíng〖plugone'searswhilestealingabell;deceiveoneselfasanostrichthatb *** iesitsheadinthesand〗把耳朵捂住去偷铃铛。比喻欺骗不了别人,只能欺骗自己今若宿驿,正犹掩耳盗铃也。——明·赵弼《钟离叟妪传》掩覆yǎnfù〖cover〗∶遮盖乌云掩覆了山巅〖hide〗∶躲藏掩盖yǎngài〖cover;conceal〗遮盖大雪掩盖着田野掩饰该受责备的或违法的事掩盖丑事掩壕yǎnháo〖coveredtrench〗一种军事设施。在掩体的近旁或堑壕、交通壕的一侧构筑的能防枪弹、破片的窄而轻的深壕。分露天掩盖壕和掩壕两种掩护yǎnhù〖screen;shield;cover〗对敌采取警戒、牵制、 *** 等手段,保障部队或人员行动的安全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用 *** 或其他掩护体挡住用身体掩护同伴掩襟,掩襟儿yǎnjīn,yǎnjīnr〖lowerhemofgarment〗底襟掩卷yǎnjuàn〖closeabook〗合上书本掩卷而泣 *** yǎnmái〖b *** y〗用泥土等盖在上面;埋葬掩泣yǎnqì〖weepwithhandcoveringtheface〗掩面而哭重闻皆掩泣。——唐·白居易《琵琶行》掩人耳目yǎnrén’ěrmù〖deceivethepublic;hoodwinkpeople〗掩:遮盖。堵住人的耳朵,遮住人的眼睛。比喻以假象来蒙蔽别人那两个和尚,却不都烧死?又好掩人耳目。——《 *** 记》掩杀yǎnshā〖pouncetheenemy;launchas *** priseattack〗乘人不备而进攻;冲杀十个头领引了大小军士,掩杀起来。——《 *** 传》掩饰yǎnshì〖le *** einthedark;coverup;glossover;conceal〗掩盖文饰用他那老一套的傲慢的神情掩饰他的窘态掩体yǎntǐ〖blindage;bunker;dug-out;pillbox〗一种军事设施。供战斗人员、 *** 、车辆射击和隐蔽用的露天工事。如单人掩体、 *** 掩体等掩袭yǎnxí〖launchas *** priseattack;pouncetheenemy〗突然袭击恐杨秀清乘机掩袭,故不敢远离。——《洪秀全演义》掩星yǎnxīng〖occultation〗指一个天体掩蔽另一个天体的全部掩旋yǎnxuán〖pillboxofgastropod〗生物学名词略称,螺壳类的掩体和旋纹掩旋尚多。——〖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掩抑yǎnyì〖cover〗低沉抑郁弦弦掩抑。——唐·白居易《琵琶行》掩隐yǎnyǐn〖hidefromview〗遮蔽掩映yǎnyìng〖setoffoneanother〗彼此遮掩,互相衬托云霞掩映。——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明暗之掩映。——蔡元培《图画》依稀掩映。——清·林觉民《与妻书》

6、[①][yǎn][《__》衣_切,上琰,影

7、【卯集中】【手字部】掩;康熙笔画:12;页码:页439第09【唐_】【集_】【__】衣_切【正_】於_切,?淹上_

8、【_·月令】仲夏,君子_戒,_必掩身

9、考_:〔【_雅·__】【郭璞_】_掩___,_慰恤也

10、【卷十二】【手部】编号:79 *** 掩,[衣_切],_也

二、轻拢慢 *** 抹妇挑,初为霓裳后六幺.说的是什么意思

1、“轻拢慢 *** 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的意思为:轻轻地拢,慢慢地 *** ,又抹又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2、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 *** 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3、浔 *** 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4、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5、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6、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7、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8、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9、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10、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11、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12、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13、轻拢慢 *** 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一作:绿腰)

14、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15、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6、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17、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歇一作:渐歇)

18、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9、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20、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2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2、沉吟放拨 *** 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23、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24、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之一部。

25、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服一作:伏)

26、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27、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银篦一作:云篦)

28、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29、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30、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31、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32、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33、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34、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35、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6、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37、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38、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39、其间旦暮闻何物? *** 啼血猿哀鸣。

40、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41、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42、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43、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44、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45、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46、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47、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次年秋天,到湓浦口送客,听到邻舟有一女子在夜晚弹奏琵琶,细审那声音,铿铿锵锵颇有点京城的风味。我询问她的来历,原来是长安的乐伎,曾经跟穆、曹这两位琵琶名家学习技艺,后来年长色衰,嫁给一位商人为妻。于是我吩咐摆酒,请她尽情地弹几支曲子。她演奏完毕,神态忧伤,叙说自己年青时欢乐的往事,但如今漂泊沦落,憔悴不堪,在 *** 之间飘零流浪。我出任地方官已将两年,一向心境平和,她的话却使我有所触动,这一晚竟然有被贬逐的感受。于是撰写了这首七言歌行,吟唱一番来赠送给她,一共有六百一十六字,命题为《琵琶行》。

48、夜晚我到浔 *** 头送别客人,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得发出飒飒声响。

49、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想要饮酒却无助兴的音乐。

50、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茫茫江水中浸着一轮冷月。

51、忽然听见江面传来阵阵琵琶声;我忘却了回归客 *** 不想动身。

52、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不语。

53、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54、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用怀里抱着的琵琶半遮着脸面。

55、她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还没弹成曲调却先有了感情。

56、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 *** 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一生的不如意。

57、她低眉随手慢慢地连续弹奏,尽情地倾诉心底无限的伤心事。

58、轻轻地拢,慢慢地 *** ,又抹又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59、大弦声音沉重抑扬如暴风骤雨,小弦细促轻幽、急切细碎,如人窃窃私语。

60、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大小小的珍珠一颗颗掉落玉盘。

61、一会儿像黄鹂在花下啼鸣婉转流利,一会儿又像泉水在冰 *** 动滞涩不畅。

62、好像冰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63、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声音暂歇却比有声更动人。

*** 、突然,琵琶之音陡然高昂,似银瓶炸裂,水浆奔迸;又像杀出一队铁骑,刀枪齐鸣。

65、一曲终了拨子从弦索中间划过,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66、东面和西面的画舫和游船都静悄悄的,只看见江心之中映着的秋月泛着白光。

67、她沉吟着收起拨片 *** 在琴弦中;然后整理一下衣服起身站立,收敛(深思时悲愤幽怨的)面部表情。

68、她说她本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69、十三岁就已学会弹奏琵琶技艺,名字登记在教坊乐团的之一部里。

70、每曲弹罢都令艺术 *** 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伎们嫉妒。

71、京城的富贵子弟争着给我赏赐,每当一曲弹罢,不知要给多少彩绸。

72、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73、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74、教坊的兄弟参军去了,当家的阿姨也死了,暮去朝来我也年老色衰。

75、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自己的年岁大了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76、商人只重营利,对离别看得很轻淡,上个月他到浮梁买茶办货去了。

77、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绕船的月光白得像霜,江水也那么寒冷。

78、更深夜阑常常梦到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79、我听了琵琶声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加歔欷。

轻掩是什么意思,掩杀是什么意思-第1张图片-

80、同样都是天涯沦落的可怜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81、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 *** 畔便一直卧病。

82、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也听不见管弦奏鸣。

83、居住在湓江附近,低洼潮湿,院子周围,尽长些黄芦苦竹。

84、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 *** 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85、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86、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87、今晚上听了你用琵琶弹奏的乐曲,像听了天上的仙乐,耳朵也顿时清明。

88、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90、凄凄切切不似刚才奏过的单调,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

91、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江州司 *** 青衫已被泪水浸湿!

*** 、左迁:贬官,降职。古以左为卑,故称“左迁”。

93、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94、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95、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

96、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

97、浔 *** : *** 长江流经江西省九江市北的一段,因九江古称浔阳,所以又名浔 *** 。

98、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99、转轴拨弦:拧转弦轴,拨动弦丝。这里指调弦校音。

100、拢:扣弦。 *** :揉弦的动作。抹:顺手下拨。挑:反手回拨的动作。

101、《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本为西域乐舞,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后流入中原。

102、《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103、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鸟鸣声。

104、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105、当心画:用拨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106、敛容: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

107、虾(há)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108、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09、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

110、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 *** 。

111、钿(diàn)头银篦(bì):此指镶嵌着花钿的篦形发饰。

112、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盛产茶叶。

113、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

114、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115、青衫: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白居 *** 时的官阶是将侍郎,从九品,所以服青衫。

116、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讽喻诗,得罪了朝中权贵,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多专门安置“犯罪”官员,属于变相发配。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已两年,在浔 *** 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心情抑郁,结合自己仕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117、本诗的诗眼(主旨)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18、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119、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120、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121、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时光流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这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122、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

123、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语言铿锵,设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这些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124、诗的小序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述了琵琶女的悲凉身世,说明写作本诗动机,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125、《琵琶行》全诗共分四段,从“浔 *** 头夜送客”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共十四句,为之一段,写琵琶女的出场。其中的前六句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白、瑟瑟秋风下的夜晚;交代了地点,是浔 *** 头。浔阳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浔 *** 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浦口。交代了背景,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这里面“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句法稍怪,其意思实际是主人陪着客人一道骑马来至江边,一同下马来到船上。“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都很好,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其中蹬后八句是正面写琵琶女的出场:“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声音从水面上飘过来,是来自船上,这声音一下子就吸引了主人和客人的注意,他们走的不想走、回的不想回了,他们一定要探寻探寻这种美妙声音的究竟。“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里的描写非常细致。由于这时是夜间,又由于他们听到的只是一种声音,他们不知道这声音究竟来自何处,也不知演奏者究竟是什么人,所以这里的“寻声暗问”四个字传神极了。接着“琵琶声停”表明演奏者已经听到了来人的呼问;“欲语迟”与后面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相一致,都表明这位演奏者的心灰意懒,和惭愧自己身世的 *** ,她已经不愿意再抛头露面了。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126、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共二十四句为第二段,写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其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而后“弦弦掩抑”,写到曲调的悲伧;“低眉信手续续弹”,写到舒缓的行板。拢、 *** 、抹、挑,都是弹奏琵琶的手法。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朝宫廷中 *** 的一个舞曲名。六幺:当时流行的一个舞曲名。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写它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这里有落玉盘的大珠小珠,有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有水流冰下的丝丝细细,有细到没有了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铁骑金戈,它使听者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

127、从“沉吟放拨 *** 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共二十四句为第三段,写琵琶女自述的身世,自述早年曾走红运,盛极一时,到后来年长色衰,飘零沦落。沉吟:踌躇,欲言又止的样子。敛容:指收起演奏时的情感,重新与人郑重见礼。虾蟆岭:即下马岭,汉代董仲舒的坟墓,在长安城东南部,临近曲江。从“十三学得琵琶成”以下十句极写此女昔日的红极一时。她年纪幼小,而技艺高超,她被老辈艺人所赞服,而被同辈艺人所妒忌。王孙公子迷恋她的色艺:为了请她演奏,而不惜花费重金;她自己也放纵奢华,从来不懂什么叫吝惜。就这样年复一年,好时光像水一样地很快流走了。教坊:唐代管理宫廷乐队的官署。之一部:如同说之一团、之一队。秋娘:泛指当时貌美艺高的歌伎。五陵:指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个汉代皇帝的陵墓,是当时富豪居住的地方。五陵年少:通常即指贵族子弟。缠头:指古代赏给歌 *** 子的财礼,唐代用帛,后代用其他财物。红绡:一种生丝织物。钿头:两头装着花钿的发篦。银篦:指用金翠珠宝装点的首饰。击节:打拍子。歌舞时打拍子原本用木制或竹制的板,现在兴之所至,竟拿贵重的钿头银篦击节,极言其放纵奢华,忘乎所以。等闲:随随便便,不重视。从“弟走从军阿姨死”以下十句写此女的时过境迁,飘零沦落。随着她的年长色衰,贵族子弟们都已经不再上门,她仅有的几个亲属也相继离散而去,她像一双过了时的鞋子,再也没人看、没人要了,无可奈何只好嫁给了一个商人。商人关心的是赚钱,从来不懂艺术和情感,他经常独自外出,而抛下这个可怜的女子留守空船。人是有记忆的,面对今天的孤独冷落,回想昔日的锦绣年华,对比之下,怎不让人伤痛欲绝呢!“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其实即使不作梦,也是一天不知要想多少遍的。浮梁:县名,县治在今江西景德镇北。红阑干:泪水融和脂粉流淌满面的样子。

128、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共二十六句为第四段,写诗人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唧唧:叹息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语感情浓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泪,也为千古失落者触发了一见倾心之机。自“我从去年辞帝京”起以下十二句,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他说:“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 *** 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地势荒僻,环境恶劣,举目伤怀,一点开心解闷的东西都没有。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诗人自己的苦闷移情的结果,我们对比一下《 *** 传》里宋江赞赏江州的一段话,他说:“端的好座江州,我虽犯罪远流到此,倒也看了真山真水。我那里虽有几座名山古迹,却无此等景致。”诗人的悲哀苦闷完全是由于他 *** 上受打击造成的,但是这点他没法说。他只是笼统含糊地说了他也是“天涯沦落人”,他是“谪居卧病”于此,而其他断肠裂腑的伤痛就全被压到心底去了。这就是他耳闻目睹一切无不使人悲哀的缘由。接着他以一个平等真诚的朋友、一个患难知音的身份,由衷地称赞和感谢了琵琶女的精彩表演,并提出请她再弹一个曲子,而自己要为她写一 *** 诗《琵琶行》。琵琶女本来已经不愿意再多应酬,后来见到诗人如此真诚,如此动情,于是她紧弦定调,演奏了一支更为悲恻的曲子。这支曲子使得所有听者无不唏嘘成声。多情的诗人呢?看他的青衫前襟早已经湿透了。促弦:紧弦,使调子升高。青衫:八、九品文官的服色,司马是从九品,所以穿青衫。

129、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 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三、轻掩的意思 轻掩是什么意思

1、轻掩,汉语词语,拼音是qīn *** ǎn,意思是轻轻地关上;轻轻地遮掩;朦朦胧胧地遮掩。

2、“轻”出处有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轻拢慢 *** 抹复挑”。“掩”出处有《说文》:“掩,敛也。小上曰掩。”

3、例句:他轻掩上门,进屋里去了。

4、造句:郑先生在门前,心里踌伫,半晌,终于鼓起勇气,伸手想去推那道轻掩着的竹门。即使他轻掩了那个事,还是不小心被察觉了。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意思 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