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牂牁江怎么读和牂牁江流到哪里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牂牱怎么读是什么意思
牂柯江又叫做北盘江,主要指北盘江上游一带,得名于贵州古代有名的牂柯国,位于贵州省六枝特区西部,距离六枝特区中心区67公里,距六盘水市中心50公里,沿水黄(水城到黄果树)高等级公路至阿志河大桥处,转长兴公路7公里到达牂牁江,属北盘江上游,系珠江流域。
北盘江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384900万立方米,径流主要来源于降水补给,河川基流较小,洪峰水量分布在汛期,其大小取决于降水量的多少。因此径流的变化与降水量的变化呈明显的对应关系。故此,降水的时空分布决定了径流在年内和年际上的分布特征。
径流量年内变化流域内大多是山区,洪水陡涨陡落,历时短,产流比较集中。因此,径流量的年内变化与降水的年内变化极为相似。
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约占全年径流量的67%。从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相关关系来分析,北盘江流域大渡口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27.6mm,多年平均径流深455.3mm,年径流系数为0.404。
二、牂牁怎么读
1、声母是z,k;韵母是ang,e;都读作之一声。
2、牂牁指汉代的牂牁郡,遗址位于今贵州省东南的黔东南自治州的最西北的黄平县的旧州镇。旧州镇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黄平县城西北部,距黄平县城20公里,距州府凯里79公里,距省会贵阳市204公里。
3、且兰古都在旧州,有物为证。现存天官寨的遗迹,旧州古城垣的留存,且兰鼎,历任朝廷命官杜琢章、陈世钅庶的墓碑发现,汉印“故且兰徒丞”的保存、古屋、古街、古井的等,三国名将马超之子马忠,就为当时郡治在旧州的故且兰牂牁郡守。
4、清·王孚镰实考旧州,集百家言后在《牂牁江辩》做出结论:“今黄平旧州都凹山之水,实为沅水所从出……则且兰,牂牁当以黄平旧州为定。”(摘自2007年9月11日《中国商报》一文笔者注)
三、牂牁江读音
1、牂牁江的拼音是【zāng kē jiāng】
2、牂牁江风景区牂牁江景区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西部,距离六枝特区中心区62公里,距六盘水市中心75公里。沿水黄(水城到黄果树)高等级公路至阿志河大桥处转长兴公路7公里处。系珠江流域、北盘江水系。六枝牂牁江源于司马迁史记:"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
3、六枝牂牁(音ZangKe)江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西部,六盘水东端的六枝特区境内,距六盘水市中心75公里(沿水黄(水城到黄果树)高等级公路至阿志河大桥处,转长兴公路7公里及是)面积259平方公里,含牂牁江景区、回龙溪景区、洒耳景区三个景区,共112个景点。
4、1995年被批为贵州省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海拔724至2127米。属中 *** 带季风湿润温和气候,自然风光丰富多彩,民族风情古朴浓郁,人文景观历史悠久。该景区不单拥有牂牁江,还拥有牂牁寨、祭王寨、大补王寨、小补王寨、阿女寨、木城村。
5、老王山、九层山、子王坟、月亮洞;摩 *** 刻,母系社会的女阴图腾,古驿道、石驿站、古井、古城墙,郎岱古镇、毛口古镇,有传说是夜郎王夏宫的南极山;有木城碑,有“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的古碑等以及出土的“青铜夜郎编钟”。
6、有在老王山绝壁月亮洞中发掘的传说是夜郎王、王妃的遗骸和陪葬的白玉拱桥、陶釜以及散落在民间的宫廷银质针线盒、青铜手镯、青铜酒杯、石兵器等文物。还有着夜郎王择都、选妃、被诱杀等等优美悲壮的传说。
7、牂牁江景区四面崇山峻岭,悬崖陡壁,唯有形似布袋口的打铁关一条路,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历来都是家兵必争之地。宽宽的牂牁江,从千山万壑中奔腾而过,冲刷而成的奇岩怪石形成一道道独特的风景,赤壁峡谷、白玉峡谷、金条峡谷、玄武石峡谷、双猫守江峡谷,雄奇险峻。
四、古时布衣是什么意思
1. [clothes *** de of cloth]∶(布制的衣服.麻布衣服(古时老百姓只能穿麻布衣服).《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布衣不完,蔬食不饱,蓬户穴牖,日孜孜上仁.”《后汉书·礼仪志下》:“佐史以下,布衣冠帻.”《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柳翠﹞又制下布衣一袭,每逢月朔月望,卸下铅华,穿着布素,闭门念佛.”
2. [cloth gown worn by scholars not in government]∶借指平民百姓.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故称.《荀子·大略》:“古之贤人,贱为布衣,贫为匹夫.”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丝,其余则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宋沉括《梦溪笔谈·技艺》:“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清李渔《玉搔头·缔盟》:“多应是皁盖填门多显辈,因此上错认了风尘一布衣.”臣本布衣.——诸葛亮《出师表》典故《盐铁论》中说:古代普通人要到 *** 十岁才能穿丝绸衣服,在这以前,只能穿 *** .所以老百姓称为布衣.
阅读古文甚至近来作品时,都可碰到“布衣”一词.“布衣”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价衣服;“布衣蔬食”常形容生活俭朴;“布衣百姓”干脆指广大劳苦大众了.
“布衣”顾名思义是布做的衣服.请大家注意了,这里的“布”,可不是现在常说的百分之百棉花织出的“棉布”啊!追溯古代说的“布”,是今日叫做麻布的麻制品.所以,那个形容穷苦百姓的“布衣”,是穿麻制衣料的普罗大众呢!先别惊诧,虽然麻制衣料现时比棉布还贵重,但古代却恰恰相反.古时中国盛产各种麻类,用麻织布历史悠久,棉花产量曾经甚少.物以稀为贵,棉布衣服只有大富大贵的显赫人家才穿得起.大约在南北朝前后,中国的棉布是从南洋进口的走俏外国货,只是运费也使得棉布身价成十倍的翻番,普通 *** 只能将就著穿麻料衣服呢!直到元朝时,有名的黄道婆从琼州带回黎族人的纺织技术,种植棉花才渐渐多起来.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规定凡有四亩田地的耕种者,必须种植桑、麻、棉各半亩;有十亩田地者,种棉加倍.这一来,棉花的种植,才逐渐在全国普及.
指的是平民百姓,在古代的时候,衣着的面料、颜色也是区分人的身份、地位的一个手段,普通老百姓只能穿麻布,现在麻布比棉布贵,但在古代却不是这样的,例如,士农 *** ,商人最末,所以明朝初例,商人不能穿丝绸等。明朝初年,***规定农民可以穿绸纱,而商贾之家只许穿绢、布;农户一人经商,全家不许穿绸纱;还规定禁止商贩、仆役、倡优、***穿用貂裘。颜色上,老百姓只能穿青、黑、绿、赭色。所以就有了用布衣青衫来代称平民百姓的用法。
据《华阳国志》记载,南盘江、北盘江、江水河流域是布依族先民濮越人的发祥地。红水河古称牂牁江,春秋时以江名国。《贵州古代志》考其国境包括今乌江以南延展到两广大部分地。战国时牂牁国衰,其北部夜郎,以至西汉末年,分布在这一地域的布依族先民,是古夜郎国的主体民族之一,仍处于奴隶制社会阶段。
东汉至两晋南朝,布依族被称为“僚”。唐、宋、元时期则为“番”、“番蛮”、“西谢蛮”、“南谢蛮”等。隋唐时期,封建领主经济兴起,王朝始给布依族首领封号,实行羁縻政策。
自明、清迄建国前称“仲家”、“仲苗”、“仲家苗”、“夷族”等。同时在本民族内部,复又有很多互称。如望谟县称彼此为“濮拉”,县境内的各区之间的布依族又称彼此为“濮洛”、“濮榜议”,贞丰县称册亨县的布依族为“濮央”,册亨县和罗甸县称望谟县的布依族为“濮曼”等等。
1953年经本民族共同商议,一致同意以本民族的自称为族称,统称为“布依族”。
中国古代把百姓称为“布衣”,这里的“布”指的是什么
可以说是封建社会的一种等级 *** 的划分.当时的百姓比较穷,只能穿最普通的布做的衣服,而不是那种丝绸的.久而久之,布衣就成了一个代名词了
“布衣”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价衣服,代指贫民,也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布衣精神就成为一种知识分子安贫乐道的情 ***
古代把平民称作布衣,除布衣外还有其他称呼吗?
闾阎庶民百姓黎民布衣平民子民 1.四千多年前,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他们同东夷一起打败了从南方前来进犯的九黎民族,并俘获了大量的俘虏。这些俘虏便成了炎黄部落的奴隶,被称为“黎民”。
如《诗经·云汉》:“周有黎民,靡有孑遗。”《齐桓晋文之事》:“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2.又称“黎氓”,《北齐书·颜之推传》:“何黎氓之匪昔,徙山川之犹曩。”
3.又称“黎苗”,《后汉书·邓皇后纪·毅上安帝书》“菲薄衣食,躬率群下,捐膳解骖,以瞻黎苗。”
4.又称“黎甿”:唐钱起《钱考功集·入送李评事题漳州使幕》:“幕下由来贵无事,伫闻谈笑静黎甿。”
5.还有称“黎烝”《史记·司马相如·封禅书》:“正阳显见,觉寤黎烝。”
6.又称“黎首”《千字文》:“爱育黎首,臣服戎羌。”
7.又称“黎庶”《韩诗外传》:“黎庶欢乐,衍盈方外。”
8.又称“黎元”《汉书·谷永传》:“使天下黎元咸安家乐业。”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哦五百字》:“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9.又称萌隶(氓隶),“氓”也是古代对百姓(多指失去土地,外来迁移的居民)的称呼。《诗·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10.又称“氓隶”。贾谊《过秦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
11.又称“庶”。《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三后之姓,于今为庶。”
12.又称又称“庶民”,《诗·节南山》:“弗躬弗亲,庶民弗信。”
13.又称“庶人”,。《教战守策》:“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
14.又称“民”,《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
15.又称“草民”“生民”,《孟子·公孙丑》:“自有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
16.又称“平民”“小民”《教战守策》:“至于农夫小民,终岁勤劳而未尝有病。”
17.又称“人民”,《周礼·地官》:“掌建邦之土地,与其人民之数。”
18.又称“民众”《公羊传》:“赵穿缘民众不悦,起弑灵王。”
19.又称“生灵”,《梁书·张缵传》:“拯生灵于宇内。”
20.又称“苍生”,《晋书·王衍传》:“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者。”
21.又称“平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你怎么步步行凶,打死这无故平人。”
22.又称“平头百姓”,《范进中举》“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
23.我国是农业大国,过去种田的多是 *** ,百姓多指那些在田野里耕种的人。因此又称“野人”代指百姓。《孟子·滕文公》:“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
24.又称“小人”,《书·无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
25.又以“丁口”称代百姓。《促织》:“里胥滑黠,假此科敛丁口。”百姓大多没有官职,因而又称“白身”。高适《送桂阳孝廉》:“桂阳少年始入秦,数经甲科犹白身。”
26.又称“白士”《晋书·羊祜传》:“以白士而居重位,何能不以盛满受责乎...
布衣的本意,古今基本一致,就是指布做的衣服,但是在古代,布衣常常还用来指代平民。诸葛亮,出师表中云:“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牂牁江怎么读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牂牁江流到哪里、牂牁江怎么读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