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朴硝怎么读和朴硝怎么读pu还是po成分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朴硝怎么读 朴硝如何读
2、硝一种分布很广泛的 *** 盐矿物,是 *** 盐类矿物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芒硝的晶体为短柱状或针状,一般这些晶体 *** 在一起成块状、纤维团簇状。它们或无色或白色,具有玻璃光泽,入水即化。芒硝在干燥的环境下会失去水分而变成数粉末状,这时就称为无水芒硝。用于制革、制玻璃、制碱工业等,也用作泻 *** 。主要为Na2SO4·10H2O。
二、硝怎么读
1、硝的读音是xiāo,具体释义如下:
2、表达意思:涂制皮革所用的原料;用硝涂制皮革使柔软;一种矿石,结晶体色白而透明,有玻璃光泽。
3、词 *** :通常在句中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动词。
4、例句:大家将笔管粗细的竹子切成一寸五分长短,往里填塞焰硝,口边装上引线,外面用红纸包裹起来。
5、硝烟:拼音是xiāo yān,射击残留物,也称射击物或射击残渣,是在 *** 击发时,从枪口中喷出,或从枪管末端逸出的气团中所夹带的 *** 颗粒和金属粉末等组成的烟灰。
6、朴硝:朴硝是一种分布很广泛的 *** 盐矿物,是 *** 盐类矿物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
7、 *** : *** 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₆H₅NO₂,呈无色或微 *** 具苦杏仁味的油状液体。难溶于水,密度 *** 大,易溶于乙醇、 *** 、苯和油。
8、硝烟弥漫:硝烟弥漫是指 *** 上炮火充满了整个空间,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之一章。
三、朴硝怎么读 中 *** 材朴硝
别名朴硝石(《吴普本草》),消石朴(《别录》),海末(《石 *** 尔雅》),朴硝(《局方》),盐消、皮消、水消(《纲目》),海皮硝、毛硝(《 *** 材学》)。
原形态矿物形态及制法详"芒消"条。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与芒消同,参见"芒消"条。
②《别录》:"辛,大寒,无毒。"
③《 *** *** 论》:"味苦咸,有小毒。"
①《本草求真》:"入肠、胃,兼入肾。"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功能主治泻热,润燥,软坚。治实热积滞,腹胀便秘,停痰积聚,目赤肿痛,喉痹,痈肿。
①《本经》:"除寒热邪气,逐六府积聚,结固留癖。"
②皇甫谧:"主疗热,腹中饱胀,养胃消谷,去邪气。"
③《别录》:"主胃中食坎热结,破留血闭绝,停痰痞满,推陈致新。"
④《 *** *** 论》:"能治腹胀,大 *** 不通,女子月候不通。"
⑤《日华子本草》:"主通泄五脏症结。治天行热疾,消肿毒及头痛,排脓,润毛发。凡入饮 *** ,先安于盏内,搅热 *** 浇服。"
⑥《本草衍义》:"以人乳汁调半钱,扫一切风热毒气攻注目睑外,及发于头面,四肢肿痛。"
⑦《本经逢匾》:"治小儿赤游风,以硝倾汤中,取布蘸湿拭之。"
用法用量内服:溶入汤剂,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吹喉或水化罨敷、点眼。
①《本草经集注》:"畏麦句姜。"
③《晶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④《本草经疏》:"血涸津枯以致大肠燥结,阴虚精乏以致大热骨蒸,火炎于上以致头痛目昏,耳聋咽痛, *** 衄血,咳嗽痰塑,虚极类实等证,切戒勿施。"
复方①治伤寒食毒,腹胀气急,大 *** 不通:朴消、大黄(锉,炒),芍 *** 各一两,当归(切,焙)、木香各半两。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圣济总录》朴硝汤)
②治暴症腹中有物如石,痛如刺,昼夜啼呼:大黄末半斤,朴消三两,蜜一斤。合于汤上煎,可丸如梧子。服十丸,日三服之。(《补缺肘后方》)
③治胃热呕吐,手足心皆热者:朴消、栀子(炒黑)各等分。为末,滚水服一、二匙。(《经验广集》朴栀散)
④治妇人夙有积血,月水来时,腹中疞痛:朴消、当归(锉,微炒)、薏苡仁、川大黄(锉,微炒)各二两,代赭、牛膝(去苗)、桃仁(汤浸,去皮、尖,麸炒微黄)各一两。上 *** 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温酒下十丸。(《圣惠方》朴硝丸)
⑤治小儿赤眼:黄连二分,朴消一分(令干)。上二味,以妇人奶汁浸之点眼良。(《外台》)
⑥治赤眼肿痛:朴消置豆腐上蒸化,取汁收点。(《简便单方》)
⑦治喉痹:朴消一两。细细含咽汁。(《近效方》)
⑧治痈疽疮发,大 *** 秘涩不通:朴硝(研)、大黄(炒)、杏仁(研)、葶苈子(微炒)各二两。上四味,先以三味捣罗为细末,入朴消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食后煎黄耆汤下二十丸,以通利为度,末利再服。(《圣济总录》朴消丸)
⑨治风邪热毒,壅滞肌肉,荣卫不宣,蕴积成肿,血涩肤腠如丹之状,痛随气行,游无定处,邪毒攻冲,焮赤热痛:朴硝五两(别研),蛤粉、寒水石各三两,香白芷一两,脑子一钱(别研)。上为细末,和匀,每用新汲水调稀稠得所,鸡翎涂扫,不令 *** 干。(《杨氏家藏方》如冰散)
⑩治热毒结成痔疾,肿胀热霜,坐卧不安:荆芥、薄荷、朴硝各一两,白矾二两。上件细切。每用一两,水五升,煎数沸,熏患处,通手淋洗。(《杨氏家藏方》朴硝汤)
⑾治痔疮:朴硝、五倍子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三两,水三碗,同煎至三,四沸,淋渫。(《鸡蜂普济方》朴硝散)
各家论述1.《本草蒙筌》:按七硝(朴硝、芒硝、英硝、马牙硝、硝石、风化硝、玄明粉)气味相同,俱善消化驱逐,但朴硝力紧,芒硝、英硝、马牙硝力缓,硝石、风化硝、玄明粉缓而又缓也。以之治病致用,病退即已。《本经》载能炼服补益,岂理也耶。
2.《纲目》:朴硝澄下,硝之粗者也,其质重浊。芒硝、牙硝结于上,硝之精者也,其质清明。甜硝、风化硝,则又芒硝、牙硝之去气味而甘缓轻爽者也。故朴硝止可施于傅涂之 *** ,若汤散服饵,必须芒硝、牙硝为佳。张仲景《伤寒论》只用芒硝不用朴硝,正此义也。硝气寒味咸,走血而润下,荡涤三焦肠胃实热阳强之病,乃折治火邪 *** 也。唐时紫雪、红雪、碧雪,皆用此硝炼成者。通治积热诸病有效,贵在用者中的尔。
3.《医学衷中参西录》:朴硝,水能胜火,寒能胜热,为心火炽盛有实热者之要 *** ,疗心热生痰,精神迷乱,五心潮热,烦躁不眠。且咸能软坚,其 *** 又善消,故能通 *** 燥结,化一切瘀滞。咸入血分,故又善消瘀血,治妊娠胎殇未下。外用化水点眼,或煎熏洗,能明月消翳,愈目疾红肿。
四、硝字怎么读
1、笔画数共12笔,部首是石。硝,也是一种其体积(经过化学变化)能变小变细的矿石,作为 *** 的原料矿石。本义是 *** 的原料矿石。说明:硝石的颗粒经过燃烧可以从雨滴大小变成雾状“硝烟”。
2、这种体积的变化和雨滴可以回溯为高空的云雾的道理相似。高空的云雾称为“霄”,能燃烧烟化的矿石自然就是“硝”了。
3、硝组词:硝烟、芒硝、朴硝、 *** 、硝化、硝烟四起、硝烟弥漫、硝子、硝基、烟硝、生硝、 *** 、 *** 油、硝烟弹雨、硝云弹雨、硝熟、硝瘠、平硝、硝码、绝硝、硝子、相硝、克硝、翘硝、曲硝、缘情硝物、神硝、摹硝、硝形、妙硝、硝想、硝貌、僭硝、硝物。
4、现在的地球在人们创造的硝烟中挣扎,就像一块乌黑的碳在石灰中滚动。硝烟袅袅 *** 上, *** 带领战士们与敌人激烈 *** 的惊心动魄的场面,深深 *** 撼我的心灵。士兵发现目标,马上举起枪,瞄准,扣下扳机,硝烟中目标应声倒下。
5、爷爷在硝烟弥漫的 *** 上度过了半生。炮火的硝烟弥漫着大海,空气中布满了 *** 味,隆隆的炮声更激烈了。世界何时铸剑为犁?再不让硝烟笼罩烟火,再不让刀枪胜过犁刀,再不让怒火燃烧绿枝。
五、在姓氏里"朴"这个字怎么读
1、以下是我搜来的资料,希望能解答你的疑问,有点乱,凑合看吧。
2、[按]【我本来也是跟兄一样,想等方言的材料说明这几个音的关系。看来不容易。也许大家和你我一样,都是平时只用“朴素”的音,其它的音是从字典上查出来的。我是既没见过朴树,也没吃过厚朴。姓朴的也只知道是 *** 族的大姓,可是说实话,我还没遇到过姓朴的呢。想兄暂时还一筹莫展,我就先走一步,试着回答一下。请兄海涵。
3、我现查材料现写,请大家随时补充修正,也寄希望有方言材料随时补充上来。请版主原谅冒昧.】
4、“朴(繁体)”在《广韵》里出现在 4个地方,分别是:
5、(1)模韵,薄胡切:“朴澴(不是水旁,是立刀旁),县名,在武威。
6、(2)屋韵,蒲木切:“《尔雅》云:漱(不是水旁,是木旁)朴,心。又音
7、(3)屋韵,博木切:“域(不是土旁,是木旁)朴,丛木。又音仆。朴
8、(4)觉韵,匹角切:“木素”。后面要论证,这是今“朴素”的来源,
9、另外,《广韵》也收了“朴”(简体),在觉韵繁体“朴”的后面:“朴,上同。又厚朴, *** 名。”
10、这里面,(1)-(3)都是复音词中的音,不知道是从什么路数上来的。看得出,有根底而且与今音有关的是(4)。
11、(注:《尔雅》一句,通行的断句如此。似不通。望通人教我。)
12、《现代汉语词典》的“朴”字有4个音,出现在下面的说法里:
13、(4) pu3,朴厚,朴陋,朴茂,朴实,朴素,朴学,朴直。
14、另外,《字典》给“厚朴”的注音是po4。
15、可以看出,pu3是活棋,其他都是死子儿。
16、《辞海》也是4个音,同《现代汉语词典》,不必罗列。
17、不过,《辞海》是百科辞典,它要照顾古今。所以《辞海》在pu3下列有从古至今的不同义项。我们看一看这些义项:
18、(1)树皮。《文选·王褒〈洞箫赋〉》:“秋蜩不食抱朴而长吟兮。”李善注引《仓颉篇》:“朴,木皮也。”
19、(2)未经加工的木材。《论衡·量知》:“无刀斧之断者谓之朴。”
20、(3)原价,本钱。《商君书·垦令》:“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
21、(4)敦厚;质朴。《孔子家语·王言解》:“民敦俗朴。”陆机《羽扇赋》:“创始者恒朴,而饰终者必妍。”
22、(5)老子用语。指原始自然质朴的存在,即“道”。……
23、之一项是皮相之见。秋蜩抱朴,它不抱在树皮上,难道还能抱在树心里?这句话不过是说,在肃杀的秋风里,寒蝉抱在木华脱尽的败枝上(所以叫“朴”)长鸣不已。“刀斧之断”就是加工,加工之前就是“朴”。所以“朴”才能成为变化之本,才能后来“十倍其朴”。开始的时候只有“朴”,后来“十倍其朴”就“妍”了。老子当然是希望去雕饰,归真朴。所以,归结起来,“朴”的意义就是“未经修饰之前的原本”,其它是这意义上的延伸。
24、《广韵》“木素”的说法来自于《说文》:“朴,木素也。”“素”指没有修饰,原始的;“朴”是“未经修饰的原本”,“朴素”是近义词的合成。前引《广韵》四个字里,只有这个字是它可能的来源。可是问题出在“木素”的“朴”来源于觉韵,就折合来说,不应当是“pu3”,而应当是“po”(声调不可折合,我们后面再说。)
25、“朴”字以“噗(没有口)”得声。从前面引的《广韵》里就可以看出,四个字里有两个都是“屋”韵,而不是“觉”韵。翻开《广韵》更可以知道,这个声符的字在“屋”韵里的跟在“觉”韵里的完全不成比例,加上“沃”韵和“烛”韵的就更多了(今天可以同韵)。下面把字引在下面,不需要认识,可以有一个概略的印象(以下用+号代替这个声符):
26、蒲木切:+毛,人+,臣+,矢+,+,禾+,木+
27、普木切:酉+,土+,禾+,手+,+鸟
28、博木切:水+,阜+,车+,女+,木+,犬+,足+,丝+,衣+,髡+,革+
29、蒲沃切:人+,臣+,金+,虫+,车+,+鸟
30、************************************
31、这就难怪了,觉韵的5个字,怎么能抵挡得了屋韵的32个字。而且,无论是繁体“朴”的谐声,还是简体“朴”的谐声,都是在“屋”韵(卜是博木切)。可不,今天的事实也是大家能认得的“璞”和“朴”都念屋韵了。
32、(周末我休息,提前发表。星期一再见。)
33、有人说,语音的特点就是“习非成是”。这话不假。前一阶段大家都因“呆dai”“呆ai”二字语音合并而议论纷纷。这二字原来的意义是有差别的。ai是死板,死心眼的意思;dai是 *** ,精神不正常的意思。一个人死板,不一定 *** ;一个人是呆子,看问题可不一定死板(多数时候,他不看问题),有时候呆子还会突发奇想。可是“呆子”是书面上常见字,ai是口语字,现在的读书人又不常说这个词,最后dai的音就战胜了ai的音。(读书 *** 不见得不说ai,我有一回在课堂上听见周祖谟先生说,“看问题也不能太ai了。”而且周先生的发音前面还带有声母ng。不知道是北京话的底层还是周先生特有的地方口音。可惜一代鸿儒,转眼之间就不在了,求教无门。)dai、ai合一是最近刚刚发生的事,众情汹涌。有些是历史上的事,人们也就安之若素了。举个例子来说,“三分之一”现在大家都读“fen1”,其实这个字本念“fen4”,浊声母。吴语区的 *** 概还能分出来。意思是三份儿里的一份儿。现在大家按“分”理解,好像也讲得通,然而终究不能那么妥贴。不过硬要讲妥贴,也未免太ai了;可是全然不去动脑筋,不就成了“呆子”了?(我没有责怪的意思——难得糊涂,也许是一种大智。)
34、“习非成是”也不是说故意乱念就可以,这与契机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是力量对比。寡不敌众,优胜劣汰。从前,李白念李bo2,它怎么能顶得住白菜萝卜,白布红旗。李“伯”也就只好让位于李白了。“朴”字的音,按语音折合该念“po”,现在大家都念“pu”,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况且这件事是由来已久的。觉韵的这几个字到了宋代的《集韵》里就多数有了屋韵的异读,甚至连“朴”(简体)也有了屋韵的读法。所以现在还想 *** 旧音,也就太ai了。
35、补充:《尔雅》郭注有一个地方说明“雕”等五个词时说:“五者皆治朴之名。”可证“朴”确实是“未治”之前的东西。
36、(写到这里,我想看官也看累了,我也写倦了,pu3的音正好也讲完了。再写似乎腻味。暂时告一个段落吧。)
37、(有始有终吧,我还是把这《“朴”字的音》写完。不过,以下所写,多少有一点学术 *** 了,不能不表一些态,有说错的,有伤着的,请多包涵,也欢迎据理力争。)
38、其实,不但“朴素”的“朴”来源于“匹角切”,就是其他3个音也来自于这个反切。《广韵》的四个音,只有“匹角切”可以念“o”韵,其它的音只能是“u”韵。从那几个死子儿的读音被一分为三这件事可以看出,编字典的 *** 概和我们一样,根本就不知道那3个字念什么,只是依样画葫芦,查字典画出了那3个音,可惜画成瓢了。
39、“朴刀”我没有见过。从《现代汉语词典》的描写来看,大概就是一种没有修饰的,抡起来方便的实用刀。取名之由就是取其质朴的意思。
40、“朴硝”通称“皮硝”,是用来“硝皮”的。按《辞海》关于“朴硝”的说明,粗制的“朴硝”叫“皮硝”,精制的“朴硝”叫“芒硝”,可知“朴硝”的说法是相对“芒硝”而言的,也是取其“未治”的意思。
41、“厚朴”倒很简单。《广韵》收了这个词,就在“匹角切”的繁体的“朴”的后面。可是就连《广韵》已经注明“上同”的“朴素”的“朴”字都已经跑到了“u”韵,它又为什么要读“o”韵呢?
42、“朴”姓既然是姓,又不是一个常见姓,除了姓那个姓的人,别 *** 就不知道那是什么音了。我们后面要说明,其实那个音也是来自于“匹角切”。
43、既然它们都来自于“匹角切”,又为什么要被四分五裂呢?这根源于“朴”是个入声字。定音人吃了个烫山芋,心里烫的没抓挠,脸上还得装镇定。
44、“朴”来自于入声,入声在官话区的中心地带是一个已经死亡了的调。
45、可是入声是国粹,也是士大夫摇头晃脑的资本。俞敏先生曾回忆说:旧时念《大学》是“大学xue4之道dao3,在明明德de4”(《李汝珍〈音鉴〉里的入声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第4期)。“学”和“德”是入声字,可以看出,为了保存国粹,我国的士大夫是多么地甘冒佶曲聱牙于不顾。可是士大夫可以在念唐诗的时候念李白bo2,可是到了饭桌上,他也不敢把白菜说成“菠菜”。所以,这只能是一场闹剧。
46、天不作美,古入声的清音入声字在北京话里散入四声,没有规律可循。现代科学的研究法传入我国后,人们试图找到规律。最早有白涤洲先生的《北音入声演变考》(《学术季刊》第2卷第2期,1931),后有陆志韦先生的《国语入声演变小考》(《燕京学报》第34期,1948),走的都是统计的路子。白氏的结果是不送气清入归阳平,送气清入归去声;陆氏的结果是不送气清入阴平阳平差不多,送气清入归入阴平的更多。这真叫人哭笑不得,本以为数字总是客观的,没想到连这所谓客观的数字也靠不住。
47、另一条路子是领悟的路。这当然更好的成果是平山久雄先生的《中古汉语的清入声在北京话里的对应规律》(《北京大学学报》1990年第5期)。平山先生发现,凡动词念阴平,名词念上声。不用说,这是了不起的发现。(真正的发现就是那种谁都看得见,可是谁也不知道;等到发现后,大家又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放在谁也发现得了的那种东西。——我曾经把这项成果告诉马希文先生,马先生感慨地说,他从各个角度对入声字做了统计,就是没有从这个角度统计。马先生是五十年代北京的神童,七十年代我国863计划的主持人,八十年代我国计算语言学的开创者。马先生是一位不懈的追求者,也是计算机专家。可见智者千虑,也有偶失的时候。而不讳言误失,才不失科学家的 *** 。去年马先生往生它界,谨此纪念我国这位真正的科学家。)的确,我们只要把字列在下面,大家谁都会看得出来:
48、吃喝说挖刮揭拍戳擦掐贴塞劈刷滴泼扎杀歇织哭出……
49、脚角骨铁血曲谷雪宿(xiu3)柏塔法色(shai3)室(shi3)……
50、事实胜于闭着眼睛的 *** 。这个结果无疑是对的。(我一点也没有否定 *** 的意思,我否定的是闭着眼睛的 *** 。我在一篇文章中说过, *** 是客观规律的对应物。如果你拿来一种 *** ,居然可以解决问题,那只是说,那个事物的规律还没有用这种 *** 解决过,不是说那个 *** 是万能的。)——不过,就我的看法,平山先生对形成原因的解释还不能令人首肯,至少未达一间,有一个结还没有解开。目前这个发现是2+1=1,还不是1+1=1,希望有志于此的能最后解开这个语言学领域里的哥德 *** 猜想之谜。
51、这就决定了,“朴”的声调不可能折合。那么,“朴”的那些奇奇怪怪的声调又是怎么来的呢?
52、(注:“ *** 是客观规律的对应物”这句话不是我的发明,是我从课堂上听来的。可是老师也忘记出处了。向各位请教,有谁知道这句话的原出处,感谢不尽。——niina如何?)
53、“朴刀”的“朴”是之一声,就先从它说起。
54、给“朴刀”定之一声,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编字典,你总要给一个字定一个音,不能因为不知道而空着。这是没办法的事。
55、为了给清音入声字定音,普通话审音 *** 会有个规定:“古代清音入声字在北京话的声调,凡没有异读的,就采用北京已经通行的读法。凡是有异读的,假若其中有一个是阴平调,原则上采用阴平,例如:“息”,“击”。否则逐字考虑,采用比较通用的读法。”
56、所以,我估计,这个阴平调就是在这样的原则下决定的。
57、“朴树”“厚朴”念去声,可是个开玩笑的音。
58、北京话没了入声,可就难坏了北京的读书人。——放到现在这网上,当然没问题,有人不是特别看不惯咬文嚼字吗?(不过你别看他在网上装潇洒, *** 满篇,真要给他填提职的表或者申请奖金的表,他恨不得 *** 给他当校对呢!)——可是那年头的读书人要做诗,还要押古韵,不知道入声这辈子别想得功名,于是就有了一个上不了台面的理论:入声通通念去声。这就是第(7)节一开头演出的那一场俞敏先生说的闹剧。这和前面说的“原则上采用阴平”可以说是异曲同工,或者用现在的时髦说法,刚好是一、二、三、四的“镜像原则”,两个极端交相辉映。这也就是为什么“厚朴”“朴树”念去声。
59、“ *** 2”是“朴”姓的专用音。 *** 人根本不念 *** 2,而是念pak。如果让 *** 听起来,就是“pa”,根本听不成“ *** 2”。
60、其实这是北京话的 *** 话。“朴”字来源于“觉”韵。“觉”韵和“ *** ”韵“铎”韵在中原地区念“o”韵(及其变体“e”韵),北京就念成“ao”韵。比如中原的“落luo”北京就念成“lao”;中原的“ *** yue”北京就念成“yao”;中原的“学xue”北京就念成“xiao”;中原的“觉jue”北京就念成“jiao”;中原的“郝he”北京就念成“hao”;中原的“弱ruo”北京就念成“rao”;中原的“着zhuo”北京就念成“zhao”;中原的“薄bo”北京就念成“bao”。当然了,中原的“朴po”北京就要念成“ *** ”了(以上举例里,“学、觉、朴”是同韵字)。北京人和东北人是一路的。北京人和东北人见过 *** 人,这是他们的骄傲和自豪,他们说 *** 人姓“ *** ”,别人还敢说什么,这不,《现代汉语词典》也就把“ *** ”收进来了。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朴硝怎么读和朴硝怎么读pu还是po成分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