菽字怎么读,菽字有几种写法

牵着乌龟去散步 怎么读 16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菽字怎么读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菽字怎么读以及菽字有几种写法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菽"这个字怎么读
  2. 稻麦黍稷菽怎么读
  3. 菽这个字怎么读
  4. 黍、稷、菽、这三个字分别怎么读
  5. 菽怎么读音
  6. “菽”字怎么读

一、"菽"这个字怎么读

1、部首: *** ,部外笔画:8,总笔画:11菽

2、(1)豆的总称:~水(泛指粗茶淡饭,用以指对父母的奉养,如“~~承欢”)。~麦。~粟。

菽字怎么读,菽字有几种写法-第1张图片-

3、〈名〉字从 *** 从叔。“叔”字从尗从又。“尗”指“豆子”,“又”指“右手”,“叔”意为“用手拾豆子”。“ *** ”与“叔”联合起来表示“作为草本植物子实的豆子”。本义:豆子。

4、尗,豆也。象菽豆生之形也。——《说文》。按,象戴种而出之形,下其根也。一,地也。指事。

5、菽草之难杀者也。——《汉书·五行志》

6、菽者稼最强。古谓之尗,汉谓之豆,今字作菽。菽者,众豆之总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则曰荅。”

7、中原有菽,小民采之。——《诗·小雅·小宛》

8、俗孝家家供菽水。——陆游《湖堤暮归》

9、(3)又如:菽水(指豆和水,指菲薄的饮食,形容生活的清苦;指晚辈对长辈的奉养);菽水藜藿(粗茶淡饭。藜藿:野菜;豆叶);菽乳(即豆腐);菽麦(大豆和麦);菽麦不分(豆、麦不分。亦指是非、好坏不分)。

二、稻麦黍稷菽怎么读

依次念:dào、mài、shǔ、jì、shū。

1、稻(dào),直杆的谷类作物。稻,按其生存环境的不同,可以分为水稻(其中的水一贯指淡水)、旱稻(陆稻)、海稻。米,宽约2毫米,厚约1-1.5毫米;胚比小,约为颖果长的1/4。稻是 *** 热带广泛种植的重要谷物,我国南方为主要产稻区,北方各省均有栽种。种下主要分为2亚种,籼稻与粳稻。亚种下包括栽培品种极多。

2、黍,shǔ,从禾从雨。亦称“稷”、“糜(méi)子”。古代专指一 *** 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broomcorn millet]。其子实煮熟后有粘 *** ,可以酿酒、做糕等。

3、稷(jì)是一种禾本科植物,从古代就普遍种植,味甘, *** 寒,无毒,可以作为饭食,有治益气,补不足,治疗热毒、解苦瓠毒,安中利胃益脾,凉血解暑的功效。

4、麦(mài),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有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子实主要作粮食或作精饲料、酿酒、制饴糖等。秆可用于编织或造纸。

5、菽是一个汉字,读作shū。篆文写作“尗”,意思是像豆类生长的样子。后写作“菽”,成了形声字,“ *** (草)”为形旁,“叔”为声旁。“菽”为豆类的总称。

稻麦黍稷菽指的是五种粮食作物。稻通常叫稻米,也叫大米。麦指小麦,因食用时需通过加工,把小麦磨成面粉,因此也可以用来代指面粉。黍亦称黍子,古代专指一 *** 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淡 *** ,去皮后称黄米,比小米稍大。

据史料记载,最早种植“五谷”的出现于我国商周时期。商周时期,我国处于奴隶制社会的繁荣时期,人们所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增多,并且国家大力支持发展农业,“井田制”实行集体劳作,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五谷中的粟、黍等作物,由于具有耐旱、耐瘠薄,生长期短等特 *** ,因而在北方旱地原始栽培情况下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至春秋、战国时期,菽所具有的“保岁易为”特征被人发现,菽也与粟一道成了当时人们不可缺少的粮食。

三、菽这个字怎么读

1、豆的总称:~水(泛指粗茶淡饭,用以指对父母的奉养,如“~~承欢”)。~麦。~粟。

2、【拼音】:shū shuǐ zhī huān

3、【解释】:菽水:豆和水,指普通饮食;欢:侍奉父母使其欢喜。指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4、【出处】:《礼记·檀弓下》:“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5、【示例】: *** 相与为命以致~者,又数年于此矣。★宋·陈亮《祭蔡行之母太恭人文》

6、【语法】:作谓语、宾语;指奉养父母

四、黍、稷、菽、这三个字分别怎么读

黍【shǔ】、稷【jì】、菽【shū】。

释义:古代专指一 *** 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其籽实煮熟后有黏 *** ,可以酿酒、做糕等。

说文解字:黍,禾属而黏者也。以大暑而穜,故谓之黍。从禾,雨省声。孔子曰:“黍可为酒,禾入水也。”凡黍之属皆从黍。

说文解字白话版:黍,禾属而软黏的谷物之一。因为在大暑时节播种,所以称为谐音的“黍”。字形采用“禾”作边旁,用有所省略的“雨”作声旁。孔子说:“黍可酿酒,禾谷入水。”所有与黍相关的字,都采用“黍”作边旁。

1、古代称一种粮食作物,有的书说是黍一类的作物,有的书说是谷子(粟)。

2、古代以稷为百谷之长,因此帝王奉祀为谷神。

说文解字:稷,斋也。五谷之长。从禾,畟声。

说文解字白话版::稷,荠黍。五谷之首。字形采用“禾”作边旁,采用“畟”作声旁。

说文解字:尗,豆也。象菽豆生之形也。

说文解字白话版:菽,豆类名称,像豆的嫩芽破土而出的样子。

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线形,籽实淡 *** ,去皮后叫黄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后有黏 *** 。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籽实可以酿酒、做糕等。

古代用黍百粒排列起来,取其长度作为一尺的标准,叫做“黍尺”。横排的称“横黍尺”,纵排的称“纵黍尺”。旧制营造尺就是纵黍尺。横黍尺一尺等于纵黍尺八寸一分。泛指较小的度量单位。

山谷名。在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又称寒谷、燕谷山。

食品名。即粽子。以箬叶或芦苇叶等裹米蒸煮使熟。状如三角,古用黏黍,故称。

亦作“黍累”。古时极轻的重量单位。通常以十黍当一絫。

五、菽怎么读音

1、菽,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shū,最早见于说文解字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菽”的基本含义为豆的总称,如:菽麦。在现代汉语使用中,“菽”的用法专指豆类的总称,如:菽粟。

2、菽字最早见于说文时代,形声字。字原作“ホ”,像豆的嫩芽破土而出的情景。菽别名毛豆、黄豆、青豆、黑豆、黑皮青豆、青仁乌豆,南方称泥豆、马料豆,在东北称秣食。现在豆类中 *** 菽者主要为大豆。

3、大豆起源于中国,在中国种植的历史有5000多年,学者大多认为其原产地是云贵高原一带。可以说,现在世界上的大豆几乎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引去的。

4、我国的大豆大约于2 000年前传到日本和 *** ,1740年引入法国,1790年传到英国,于1804年引入美国,20世纪中叶,在美国南部及中西部成为重要作物。

5、1875年传入奥地利,1881年传入德国。有关“菽”的成语有:菽水藜藿、菠麦不分。另外“菽水”一词多指菲薄的饮食,形容生活清苦,也指晚辈对长辈的奉养,如“菽水之欢”。

六、“菽”字怎么读

1、黍(拼音:shǔ)是汉语通用规范二级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散开了穗的成熟的黍的形象。该字形有的加“水”,大概是表示需要用水灌溉。黍是一种粮食作物,与稻类相似,俗称黄米。

2、稷(拼音:jì)是汉语二级通用规范汉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产生时代可能更早。稷本义是一种粮食作物,但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一说为谷子,一说为高粱,一说为不粘的黍。稷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当作百谷之长。稷由百谷之长演变为五谷之神,和土神合称“社稷”,后成为国家的代称。

3、麦,拼音:mài,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形声字兼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从来,从夂,为来字的分化字。本义是指到来,后到来之义反而用本当小麦讲的来来表示。麦子是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有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子实主要作粮食或作精饲料、酿酒、制饴糖等。秆可用于编织或造纸。麦也是汉字部首之一。

4、菽是一个汉字,读作shū。篆文写作“尗”,意思是像豆类生长的样子。后写作“菽”,成了形声字,“ *** (草)”为形旁,“叔”为声旁。“菽”为豆类的总称。

5、稻(拼音:dào),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具体产生时间不详,有人认为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上部是“米”;下部像装稻米的筐形容器。后来变成形声结构,从禾、舀声。“稻”本义为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稻子实称“稻谷”,去壳后就是“大米”,供食用。《周礼》中有“稻人”一职,是专管植稻的官吏。

关于菽字怎么读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写法 怎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