撙怎么读 撙节怎么读什么意思

牵着乌龟去散步 怎么读 11

今天给各位分享撙怎么读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撙节怎么读什么意思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撙怎么读什么意思
  2. 樽拼音怎么读
  3. '' 樽 '' 这个字怎么读
  4. 衔怎么读组词 衔字读音及解释
  5. 撙节的读音撙节的读音是什么
  6. 文言文阅读窦轨
  7. 险隘怎么读

一、撙怎么读什么意思

1、撙的读音为zǔn,意思是裁减,节省,如从这笔钱里撙出一部分 *** 别的;或撙节(从全都财物里节省下一部分);或撙诎(节制,谦逊);或勒住:“伏轼撙衔,横历天下”。

2、撙出自《唐韵》兹损切《集韵》《韵会》《正韵》祖本切,𠀤尊上声。《广韵》挫趋也。《增韵》裁抑也。《礼·曲礼》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注》撙,犹趋也。《疏》节法度也,言恒趋于法度也。《战国策》伏轼撙衔,横历天下。《注》撙,挫也,犹顿衔勒也。

3、又撙撙,聚貌。《扬雄·甘泉赋》齐总总以撙撙,其相胶葛兮。或作繜。通作僔。又作𠟃。

4、裁减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cái jiǎn,释义是削减、减去一部分。出自《三国志·吴志·韦曜传》:“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茶荈以当酒。”

5、宋·苏轼《私试策问·汉之变故有六》:“世祖既立……裁减同姓之封,而黜三公之权,以为前世之弊尽去矣。”《清会典事例·户部九七·公主以下及额驸俸禄》:“从前和敬固 *** 主,虽系在京居住,而俸银缎疋,仍照外藩之例支领,年久未便裁减,仍许照旧关支。”

撙怎么读 撙节怎么读什么意思-第1张图片-

二、樽拼音怎么读

1、樽的拼音读作【zūn】,它在汉字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含义。首先,樽作为名词,最初是指中国古代盛酒的器具,象征着酒文化的深厚底蕴。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提到的"有指待迫福酒盈樽",李白的"金樽清酒斗十千",都展示了樽在饮酒场景中的重要角色。在《全图绣像三国演义》中,"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则描绘了宴席上常见的画面。

2、然而,樽在动词意义上也有其独特含义。它不仅指将酒倒入酒器的行为,如《儒林外史》中描述的"四位樽酒 *** ",还通假为"撙",意味着抑制或节约。例如,《淮南子·要略》中的"樽流遁之观",杨树达注释指 *** 樽"在这里通作"撙",意味着节约和约束。因此,樽不仅是一个饮酒器具,它在文化和日常生活中也承载着控制和节俭的寓意。

三、'' 樽 '' 这个字怎么读

1、读法:zūn,笔顺1234431253511124五笔编码susf以上是樽字的读音、笔画等简单信息,下面是樽的意思在字典中的详细解释。

2、(形声。从木,尊声。本作“尊”。本义:盛酒器。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具)同本义〖winegoblet〗

3、有酒盈樽。——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金樽清酒斗十千。——唐·李白《行路难》

5、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全图绣像三国演义》

6、又如:樽杓(指饮酒之器);樽桂(杯中的桂花酒);樽酌(指饮酒之器);樽酒(杯酒)

7、往酒器里倒酒〖po *** wineintodrinkingvessel〗

8、少倾,摆出酒席,四位樽酒 *** 。——《儒林外史》

9、樽流遁之观。——《淮南子·要略》。杨树达云:“樽,经传通作撙。”

10、又如:樽约(谓节约,樽,同“撙”);樽节(节省。樽,通“撙”)

四、衔怎么读组词 衔字读音及解释

结草衔环、衔接、头衔、领衔、官衔、衔铁、衔枚疾走、衔枚、衔环、寸草衔结、职衔、衔华佩实、衔命、衔烛、学衔、名衔、杨雀衔环、马衔、衔杯、衔恨、衔冤、负屈衔冤、会衔、衔石填海、衔结、衔头、衔蝉、卷甲衔枚、麋衔、面缚衔璧、衔戢、衔尾相随、撙衔、衔训、转衔。

2、衔(拼音:xiá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本义指马嚼子,是横勒在马口中的器具,由两节链组成,两端与镳相接。引申指用嘴 *** 或叼着,又引申指包含,再引申为心里怀有,还引申指连接,由此引申指官吏的职位,又指职务级别。

五、撙节的读音撙节的读音是什么

撙节的拼音是:zǔnjié。注音是:ㄗㄨㄣˇㄐ一ㄝ_。结构是:撙(左右结构)节(上下结构)。

撙节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1.约束、抑制。2.节省、节约。3.调节;料理。

⒈抑制;节制。引《礼记·曲礼上》:“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孙希旦集解:“有所抑而不敢肆谓之撙,有所制而不敢过谓之节。”《南史·颜延之传》:“恭敬撙节,福之基也。骄_傲慢,祸之始也。”《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年》:“临满盈则思挹损,遇逸乐则思撙节。”⒉节省;节约。引《新唐书·柳公绰传》:“遭岁恶,撙节用度,_宴饮,衣食与士卒钧。”《明史·周经传》:“滥费无纪,至帑藏_虚,宜大为撙节。”⒊调节;料理。引《醒世姻缘传》第 *** 回:“老人心 *** 渐渐的没了正经,饮食不知_饱,都是别人与他撙节。”《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须先生出个方儿,把这几桩事,撙节得长远些,享用着安稳些便好。”

撙节撙节:节制;节约;调节。古籍《礼记·曲礼上》有言:“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孙希旦集解:“有所抑而不敢肆谓之撙,有所制而不敢过谓之节。”

减削俭朴俭约节约节俭减省节减节制节省

条分节解进退有节黄花晚节捎关打节二三其节繁文末节饮泉清节节骨眼枝枝节节缩衣节口

缩衣节口繁文末节捎关打节饮泉清节节用裕民条分节解二三其节东撙西节枝节横生

1、议会通过撙节方案是希腊获得欧元区国家更多援助资金的前提如果资金无法到位,可能造成希腊大规模债务违约,这可能扰乱市况。

2、如同金融与房地产危机的交互拖累现象,消费景气下滑也是一样,缩衣节食会导致企业裁员,而企业裁员又让民众更加撙节支出。

3、对那些科夹禚物的认可,除能撙节时分战省下许多电费,借让我每年攒下上千好圆。

4、投资人担心,欧洲各国的撙节措施加尚未解决的银行债务,可能使脆弱的经济复苏脱离正轨。

5、希腊议会必须通过撙节计划,才可取得国际援助的下一笔资金,以偿还债务。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撙节的详细信息

六、文言文阅读窦轨

1.文言文阅读《窦威》

抱歉,网上没有阅读题。我从旧唐书里面找到了窦威传,手打翻译出来,希望能够有所参考。

抱歉,网上没有阅读题。我从旧唐书里面找到了窦威传,手打翻译出来,希望能够有所参考。

窦威,字文蔚,扶风平陆人,太穆皇后从父兄也。父炽,隋太傅。威家世勋贵,诸昆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诸兄哂之,谓为"书痴"。隋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射策甲科,拜秘书郎。秩满当迁,而固守不调,在秘书十余岁,其学业益广。时诸兄并以军功致仕通显,交结豪贵,宾客盈门,而威职掌闲散。诸兄更谓威曰:"昔孔子积学成圣,犹狼狈当时,栖迟若此,汝效此道,复欲何求?名位不达,固其宜矣。"威笑而不答。久之,蜀王秀辟为记室,以秀行事多不法,称疾还田里。及秀废黜,府僚多获罪,唯威以先见保全。大业四年,累迁内史舍人,以数陈得失忤旨,转考功郎中,后坐事免,归京师。高祖入关,召补大丞相府司录参军。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高祖常谓裴寂曰:"叔孙通不能加也。"武德元年,拜内史令。威奏议雍容,多引古为谕,高祖甚亲重之,或引入卧内,常为膝席。又尝谓曰:"昔周朝有八柱国之贵,吾与公家咸登此职。今我已为天子,公为内史令,本同末异,乃不平矣。"威谢曰:"臣家昔在汉朝,再为外戚,至于后魏,三处外家,陛下隆兴,复出皇后。臣又阶缘戚里,位忝凤池,自惟叨滥,晓夕兢惧。"高祖笑曰:"比见关东人与崔、卢为婚,犹自矜伐,公代为帝戚,不亦贵乎!"及寝疾,高祖自往临问。寻卒,家无余财,遗令薄葬。谥曰靖,赠同州刺史,追封延安郡公。葬日,诏太子及百官并出临送。有文集十卷。

翻译:窦威,字文蔚,是扶风平陆人,太穆皇后继父的哥哥。 *** 窦炽,曾经是隋朝的太傅。窦威一家累世都有功勋,他几位兄弟崇尚武艺,但是窦威喜欢文学和历史,他为人耿直,恪守本心。兄弟们都笑他,说他是"书痴"。隋朝内史令李德林科举 *** 大捷,射箭和策略都是之一名,做了秘书郎。官期满了准备迁调,但是他一直留任,在秘书一共干了十来年,他的学业也有所进步。当时窦威的兄弟们都通过军功当了大官,交结了达官显贵,宾客充满了他们一家,然而窦威的官清闲。兄弟们更加笑话他说:"以前孔子读书做了圣人,在当时依旧很狼狈,你学他,又是想干嘛呢?官位不大,很正常啊。"窦威笑笑不回答。都来蜀王秀贬为记室,因为秀做事不守法,他借生病的理由辞官回乡。到了秀被贬后,一同的官员大多获罪,只有窦威有先见之明得以保全自己。大业(年号)四年,多次升官做了内史舍人,因为进谏触犯皇帝,迁调到了考功郎中,后来又因为某些事情没有办,他又回到了京城。唐高祖进了虎牢关,召集、补全大丞相府司录参军。当时战事连连,规章 *** 都 *** 了。窦威知识渊博,知道以前的规章 *** ,他就重新指定了这些,禅代文翰也大多参与其中。唐高祖多次对裴寂说:"叔孙通这个人没有比他更好的了。"武德(年号)元年,做了内史令。威窦上奏时仪表端庄,引经据典,唐高祖很欣赏他,有时带他到卧室,经常坐着聊。皇帝又曾经说:"以前周朝有八位国家栋梁,我与你家就差不多。现在我已经是天子,你是内史令,根本上是一样的,只是等级不同。"窦威谢皇上,说:"我家在汉朝时,是皇帝的亲家,到了后魏,三次做了皇帝亲家,陛下您德高望重,再比和皇后一家。我们又快要是亲家,官位这么高,早晚都很恐惧啊。"唐高祖笑笑着说:"想关东人和崔、卢为结婚,攀上了达官贵族,自己发达了,就开始骄傲,你代代都是皇帝的亲家,不也特别的显赫吗!"到了窦威重病时,唐高祖亲自去看望。不久窦威就死了,他家没有多少钱,他的 *** 也是简单的办个葬礼。朝廷谥号他作为靖,追赠他是同州刺史,追封他为延安郡公。下葬那天,皇帝诏令太子和文武百官一起出去送行。他有文集十卷。

好学,通晓经术,做过县乡啬夫、束州守丞。

后做都尉太守功曹,推荐孝廉时做了郎,因病离官,又做州从事。

大司马卫将军王商征召鲍宣,推荐做议郎,后来又因病离开。

哀帝初,大司空何武拜宣为西曹掾,很敬重他,推荐宣做谏大夫,调任豫州牧。

一年多,丞相司直郭钦向皇上进言说“:鲍宣措施烦苛,代二千石署吏判决诉讼案件,考察条款超出六条之外。

外出巡视乘车不驾六马,而驾一马,只宿于乡间公舍,被众人非议。”鲍宣因犯错误被免官。

归家几个月,又被征召做谏大夫。

鲍宣每逢处在谏大夫的位置,常上书直言规劝,他的言辞质朴。

这时哀帝祖母傅太后打算与成帝母一起称尊号,给亲属封官爵,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何武、大司马傅喜开始坚持正义,违背傅太后的旨意,都被免官。

李安民是兰陵承县人。他的祖父李嶷,曾任卫军参军。 *** 李钦之,做过殿中将军,补任薛县县令。李安民跟着 *** 在薛县生活,元嘉二十七年(450)被敌虏抓到北方,后来他率领部下奋勇南归。

太初(刘邵)行逆,让李安民领支军。李便投降了义军,被任命为建威将军,补鲁爽左军。后来鲁爽谋反,李安民偷跑回京师,被授予领军行参军,迁任左卫殿中将军。大明年间(457~4 *** ),虏侵犯徐州、兖州一带,朝廷任命李安民为建威府司马、无盐县令。升任殿中将军,率军前往汉川征讨那里正在互相残杀的贼人。

李安民,南朝宋兰陵承人, *** 李钦之,是殿中将军,补薛令。大战数百场,战功卓著。官至常侍、太守如故,死后封侯。

李安民,是兰陵承地人。祖父名嶷,曾任卫军参军。父名钦之,曾任殿中将军,补为薛县县令。安民随着 *** 到县裹,元嘉二十七年陷在北虏中,他带着部下自救,回到南方。太初时,让安民领支军。他投降了正义 *** ,板令他为建威将军,补为鲁爽的左军。到鲁爽反叛时,安民逃回京城,授予他领军行参军,又升为左卫殿中将军。大明年间北虏侵犯徐、兖,任安民为建威府司马、无盐县县令。任殿中将军,带领 *** 去 *** 漠川一带互相攻打的贼寇。

请参考一下。君道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人君之道如何?”对曰:“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 *** ;屡省考绩,以临臣下。

此人君之 *** 也。”平公曰:“善!”齐宣王谓尹文曰:“人君之事何如?”尹文对曰:“人君之事,无为而能容下。

夫事寡易从,法省易因;故民不以政获罪也。大道容众,大德容下;圣人寡为而天下理矣。

书曰:‘睿作圣’。诗人曰:‘岐有夷之行,子孙其保之!’”宣王曰:“善!”成王封伯禽为鲁公,召而告之曰:“尔知为人上之道乎?凡处尊位者必以敬,下顺德规谏,必开不讳之门,撙节安静以借之,谏者勿振以威,毋格其言,博采其辞,乃择可观。

夫有文无武,无以威下,有武无文,民畏不亲,文武俱行,威德乃成;既成威德,民亲以服,清白上通,巧佞下塞,谏者得进,忠信乃畜。”伯禽再拜受命而辞。

陈灵公行僻而言失,泄冶曰:“陈其亡矣!吾骤谏君,君不吾听而愈失威仪。夫上之化下,犹风靡草,东风则草靡而西,西风则草靡而东,在风所由而草为之靡,是故人君之动不可不慎也。

夫树曲木者恶得直景,人君不直其行,不敬其言者,未有能保帝王之号,垂显令之名者也。易曰:‘夫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于身,加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

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可不慎乎?’天地动而万物变化。诗曰:‘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

’此之谓也。今君不是之慎而纵恣焉,不亡必弑。”

灵公闻之,以泄冶为妖言而杀之,后果弑于征舒。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君子不博,有之乎?”孔子对曰:“有之。”

哀公曰:“何为其不博也?”孔子对曰:“为其有二乘。”哀公曰:“有二乘则何为不博也?”孔子对曰:“为行恶道也。”

哀公惧焉。有间曰:“若是乎君子之恶恶道之甚也!”孔子对曰:“恶恶道不能甚,则其好善道亦不能甚;好善道不能甚,则百姓之亲之也,亦不能甚。”

诗云:‘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诗之好善道之甚也如此。

哀公曰:“善哉!吾闻君子 *** 之美,不 *** 之恶。微孔子,吾焉闻斯言也哉?”河间献王曰:“尧存心于天下,加志于穷民,痛万姓之罹罪,忧众生之不遂也。

有一民饥,则曰此我饥之也;有一人寒,则曰此我寒之也;一民有罪,则曰此我陷之也。仁昭而义立,德博而化广;故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治。

先恕而后教,是尧道也。当舜之时,有苗氏不服,其所以不服者,大山在其南,殿山在其北;左洞庭之波,右彭蠡之川;因此险也,所以不服,禹欲伐之,舜不许,曰:‘谕教犹未竭也,究谕教焉,而有苗氏请服,天下闻之,皆非禹之义,而归舜之德。

’”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十二牧,方三人,出举远方之民,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 *** 者,以入告乎天子,天子于其君之朝也,摄而进之曰:“意朕之政教有不得者与!何其所临之民有饥寒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 *** 者?”其君归也,乃召其国大夫,告用天子之言,百姓闻之皆喜曰:“此诚天子也!何居之深远而见我之明也,岂可欺哉!”故牧者所以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也,是以近者亲之,远者安之。诗曰:“柔远能迩,以定我王”,此之谓矣。

河间献王曰:“禹称民无食,则我不能使也;功成而不利于人,则我不能劝也;故疏河以导之,凿江通于九派,洒五湖而定东海,民亦劳矣,然而不怨者,利归于民也。”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左右曰:“夫罪人不顺道,故使然焉,君王何为痛之至于此也?”禹曰:“尧舜之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今寡人为君也,百姓各自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

书曰:“百姓有罪,在予一人。”虞人与芮 *** 其成于文王,入文王之境,则见其人民之让为士大夫;入其国则见其士大夫让为公卿;二国者相谓曰:“其人民让为士大夫,其士大夫让为公卿,然则此其君亦让以天下而不居矣。”

二国者,未见文王之身,而让其所争以为闲田而反。孔子曰:“大哉文王之道乎!其不可加矣!不动而变,无为而成,敬慎恭己而虞芮自平。”

故书曰:“惟文王之敬忌。”此之谓也。

成王与唐叔虞燕居,剪梧桐叶以为圭,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唐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封虞耶?”成王曰:“余一与虞戏也。”

周公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于是遂封唐叔虞于晋,周公旦可谓善说矣,一称而成 *** 重言,明爱弟之义,有辅王室之固。

当尧之时,舜为司徒,契为司马,禹为司空,后稷为田畴,夔为乐正,倕为工师,伯夷为秩宗,皋陶为大理,益掌驱禽,尧体力便巧不能为一焉,尧为君而九子为臣,其何故也?尧知九职之事,使九子者各受其事,皆胜其任以成九功,尧遂成厥功以王天下。

家贫业农,事亲以孝闻。天启间入翰林。

时在翰林者,多雍容养望,道周乃作《矫轻警惰文》以讽之,同列皆钦重焉。[译文]黄道周,福建人。

家里贫困,务农为生,侍奉双亲,因孝顺闻名。天启年间进入翰林院。

当时在翰林院的人,多生活闲散养尊处优,黄道周于是作《矫轻警惰文》来劝诫他们,得到了同僚们的敬重。辽事方急,毛文龙自诩镇江之捷,当关者欲藉之收觉华岛,渐图河西。

上其议于朝,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已而,文龙卒无成。

魏忠贤用事,道周拂衣归。[译文]辽东战事正危急,毛文龙以镇江之捷自夸,把守山海关的将领想借重(毛文龙)的力量收复觉华岛,逐步图谋恢复辽河以西土地。

他们将这一奏议上呈于朝廷,认为应拨付百万饷银,只有黄道周认为这个对策不可行。后来,毛文龙最终没有取得胜利。

魏忠贤当权后,黄道周拂衣而归。崇祯元年,起原官。

明年,辽督袁崇焕杀毛文龙。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

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

崇焕言由阁臣钱龙锡。狱具,龙锡当死,道周闻之,叹曰:“安可使主有杀辅臣名!”上疏救之。

疏入,上大怒,降旨切责。道周不挫,复疏言:“养兵多年,物力已殚。

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

一当荷戈,燎原扑火,此臣所大愿也。”上益怒,竟削籍。

然龙锡亦竟减死。[译文]崇祯元年,黄道周起复原职。

第二年,辽督袁崇焕杀了毛文龙。黄道周原本就认为毛文龙不足以倚重,到这时,更是独自抚胸长叹,认为边防祸患将从此开始。

不久,后金 *** 大举入侵,迫近京城。皇帝震怒,就于军中 *** 袁崇焕,追究主使者。

袁崇焕说是由内阁大臣钱龙锡主使。案件审结,钱龙锡被判处死罪。

黄道周听说这件事,叹息说:“怎么能够让皇上背负诛杀辅臣的声名呢!”上疏救钱龙锡。奏章递上去后,皇帝大怒,降旨严厉责备黄道周。

黄道周没有被 *** 吓住,重新上奏章说:“供养 *** 多年,物力已耗尽。即使杀了一个钱龙锡,对边疆战事也没有好处,白白毁坏己方的士气,伤害治国的本质。

臣特意不自量力地想要亲历疆场,审察险要厉害之处。一旦让我统兵,将扑灭燎原之火,这是我的更大的希望。”

皇帝更加震怒,黄道周最终被削去官籍,可是钱龙锡也最终减免死罪。九年擢右中允。

时首辅温体仁以为灾眚兵戈,皆群郡邑无状所致,非重治无以惩,屡起大狱。而上以为能,益信之。

道周上言:“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 *** 琐人,何足共图大计乎?”体仁衔之。

[译文]九年,升为右中允。当时首辅温体仁认为灾害战争,都是各郡县治理无序所致,不用重法将无法惩治,因此多次大规模兴起狱讼。

可是皇上却认为他能干,更加信任他。黄道周上书说:“治理天下要讲 *** ,法律诉状不是用来 *** 天下人民的器具。

*** 小人,怎么能和他共谋大计?”温体仁由此怀恨黄道周。既负重名,天下望以为相。

是时杨嗣昌夺情,用为兵部尚书;而宣大总督卢象升丁艰,嗣荐陈新甲代之,亦自丧中起复。道周儒者,念国家即乏人,奈何数以墨縗从事,贻后世笑,慨然思论之。

上竟相嗣昌,道周不与焉。上素知道周学行,以其 *** 偏执,非救时相。

[译文]黄道周已经有很高名望,天下人希望让他作丞相。这时杨嗣昌被夺情起用作兵部尚书;宣大总督卢象升因服父母丧在家,杨嗣昌推荐陈新甲代替他,可陈新甲也是在服丧之时起用。

黄道周是一位儒者,认为国家即使缺乏人才,也不能违背礼制多次让居丧之人担任官职,让后世笑话,因此激昂地思考评判这些情形。皇上最终还是拜杨嗣昌为相,黄道周不赞同这件事。

皇上平时了解黄道周的学识品行,但认为他 *** 格偏执,不是能挽救时局的丞相人选。十七年,北都陷。

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有隙,自请出驻广信,芝龙龁之,无兵无饷,兵溃被执,至南京死焉。

[译文]十七年,都城北京陷落。唐王让黄道周担任兵部尚书,当时郑芝龙骄横跋扈,黄道周引用祖制约束他。

从此有了隔阂,自请出驻广信,郑芝龙故意难为他,黄道周无兵无饷,兵败被擒,到南京后死在那里。【注】①关:指山海关。

②魏忠贤:明末 *** ,弄权误国,崇祯登基后自缢而死。③夺情:封建时代官员在服丧中因国事需要被国家要求停止服丧,继续为官。

④丁艰:古代称遭遇父母之丧为丁艰,也称丁忧。明崇祯帝认为黄道周“ *** 偏执”,不是能够挽救时局的人。

清乾隆帝却认为黄道周“立朝守正”,是“一代完人”。根据原文,联系现实谈谈你对黄道周的认识。

不少于200字。(10分) [样例]由黄道周的悲剧和坚持,我想到了“理智”和“理 *** ”的分野。

明崇祯帝认为黄道周“ *** 偏执”,说得对,他用的是“理智”的标准。的确,黄道周不识时务。

你看,“魏忠贤用事”,多少人阿附,黄道周竟然“拂衣归”,权臣能不怀恨吗?皇帝要杀钱龙锡,他反对;皇帝信任温体仁,他反对;皇帝启用杨嗣昌,他还反对:皇帝能不震怒吗?崇祯帝没有杀他已经是奇迹了,黄道周最终还是死于郑芝龙的衔恨报复。黄。

作者: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窦太后,赵之清河观津 *** 。吕太后时,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

太后出宫人以之赐诸王,各五人,窦姬与在行中。窦姬家在清河,欲如赵近家,请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赵之伍中。

”宦者忘之,误置其籍代伍中。籍奏,诏可,当行。

窦姬出涕,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强,乃肯行。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后生两男。

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

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长男最长,立为太子。

立窦姬为皇后,女嫖为长公主。其明年,立少子武为代王,已而又徙梁,是为梁孝王。

窦皇后亲蚤卒,葬观津。于是薄太后乃诏有司,追尊窦后父为安成侯,母曰安成夫人。

令清河置园邑二百家,长丞奉守,比灵文园法。窦皇后兄窦长君,弟曰窦广国,字少君。

少君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其家不知其处。传十余家,至宜阳,为其主入山作炭,暮卧岸下百余人,岸崩,尽压杀卧者,少君独得脱,不死。

自卜数日当为侯,从其家之长安。闻窦皇后新立,家在观津,姓窦氏。

广国去时虽小,识其县名及姓,又常与其姊采桑而堕,以为符信,上书自陈。窦皇后言之于文帝,召见,问之,具言其故,果是。

又复问何以为验?对曰姊去我西时与我决于传舍中丐沐沐我请食饭我乃去于是窦后持之而泣泣涕交横下侍御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后悲哀。乃厚赐田宅金钱,封公昆弟,家于长安。

窦太后好黄帝与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与老子,尊其术。窦太后后孝景帝六岁(建元六年)崩,合葬霸陵。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第十九,有删改)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欲如赵近家如:到……去B.比灵文园法比:比较C.为人所略卖略:用策略D.识其县名及姓识:懂得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太后出宫人以之赐诸王B.家贫,为人所略卖至宜阳,为其主入山作炭C.其家不知其处从其家之长安D.窦皇后言之于文帝封公昆弟,家于长安13.对下列省略句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已而(刘武)又徙梁,是为梁孝王B.又复问(少君)何以为验C.合葬(于)霸陵D.乃厚赐(侍御)田宅金钱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窦姬曾经主动向宦官要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册放在去赵国的队伍里,但宦官把这件事忘了,错把她的名册放到去代国的队伍中了,导致她的人生发生了巨变。 B.代王成为皇帝之后,王后和所生的四个男孩接连病死,窦姬的长子就被立为太子,窦姬也被立为皇后,第二年,窦姬的小儿子被封为代王。

C.窦皇后的双亲早已去世,葬在观津,这时薄太后就下诏有关官员,追尊窦皇后 *** 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 D.窦皇后的弟弟窦广国少时曾多次被转卖,后来又入山烧炭,晚上一百多人躺在山崖下睡觉,不料山崖崩塌,睡在山崖下边的人只有少君脱险,其余都被压死了。

15.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分)对曰姊去我西时与我决于传舍中丐沐沐我请食饭我乃去于是窦后持之而泣泣涕交横下侍御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后悲哀。(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窦姬出涕,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强,乃肯行。(3分)②又常与其姊采桑而堕,以为符信,上书自陈。

七、险隘怎么读

《楚辞·大招》:“山林险隘,虎豹蜿只。”唐拾得《诗》之四四:“迢迢山径峻,万仞险隘危。”清昭连《啸亭杂录·金川之战》:“我兵阻于险隘,终不得进。”

《楚辞·离 *** 》:“惟 *** 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王逸注:“险隘,谕倾危也。”

王夫之通释:“险隘,犹危险狭隘也。”

宋苏舜钦《启事上奉宁军陈侍郎》:“非局於险隘,祸难薄身,不可转脱,又安肯_容撙意,求出入门下邪?”

《诗刊》1977年第10期:“我们就一定能够 *** 前进道路上的万水千山,难关险隘。”

1、砌长城以环丰壤,建关楼而控险隘,拱卫冀域西北,俯抱华夏东南。

2、广元地处蜀道核心地段,从北至南的剑门蜀道,一路上邮驿伫立,雄关当道,险隘叠起,实乃“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这山崖虽然陡峭,但林渊手脚并用,加上圣力的运用,很快便往上攀了十余丈,到了千山雪所指的位置,他往右边一看,一处险隘的石缝中,果然长着一株七魄花。

4、太原、上 *** 处群山之间,多雄关险隘。

5、作战就是利用战机,为什么不能以险隘挫敌呢?击鼓就是为了进攻,为什么不能攻击未列之敌呢?

撙怎么读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撙节怎么读什么意思、撙怎么读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标签: 撙节 怎么 意思 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