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兰州市 精确到几点几分下雨的天气预报 - 天气 -

天气预报兰州市 精确到几点几分下雨的天气预报

牵着乌龟去散步 天气 1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天气预报兰州市,精确到几点几分下雨的天气预报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甘肃省兰州市天气预报15天查询下载什么软件
  2. 兰州云顶山天气预报请报一下今天天气预报
  3. 带孩子去兰州市旅行,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4. 兰州这个城市怎么样
  5. 天气预报为何不准

一、甘肃省兰州市天气预报15天查询下载什么软件

《兰州天气》。《兰州天气》是兰州一款天气预报软件,为兰州人民提供准确的本地天气预报服务,帮助用户更好的了解兰州的实时天气情况,合理的安排出行,避免因天气原因带来不便。《兰州天气》是兰州市 *** 官方 *** 应用客户端,客户端不仅提供了本地区域内权威的天气信息,还为决策用户提供了基于地理信息(G *** )的气象资料信息和决策产品信息,为气象信息员提供了随时随地进行灾情信息采集上报的快速通道。应用介绍:城市天气、实况监测、气象产品、应急响应、气象动态。

二、兰州云顶山天气预报请报一下今天天气预报

1、云顶山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阿干镇东南部马场村,天气预报更低只能到区县一级,乡镇级没有天气预报。

2、今天甘肃兰州七里河区多云转小雨,气温20~30℃,东风 1级,空气质量良。

3、以上是中国气象台网天气预报资料仅供参考。云顶山与国家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相邻。更高海拔3124米,景区内植被原始,森林茂盛,林木覆盖率达到70%以上,夏无酷暑,气温凉爽。比市区温度稍低。

三、带孩子去兰州市旅行,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的省会,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城市之一。带孩子去兰州旅行,可以体验到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为了确保旅行的安全和愉快,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2、了解天气情况:兰州位于黄河流域,属于温带干旱气候,昼夜温差较大。出行前要关注当地的天气预报,根据季节准备适当的衣物。夏季可能需要防晒用品,而冬季则需保暖衣物。

3、高原反应预防:兰州市区海拔约为1500米,虽然不算很高,但仍有可能出现轻微的高原反应。建议到达后适当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喝水,避免剧烈运动。

4、注意饮食安全:兰州以其美食闻名,如兰州拉面、牛肉面等。带孩子品尝当地美食时,要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餐馆,注意食物的新鲜程度,避免生冷 *** *** 食物,以防肠胃不适。

5、安排好行程:兰州及周边有许多值得一游的地方,如黄河铁桥、白塔山、五泉山等。带孩子出行时,要合理规划行程,避免过于紧凑,给孩子足够的休息时间。

6、注意交通安全:兰州市内交通较为便利,有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工具。带孩子出行时,要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特别是在过马路时要看红绿灯,注意车辆动态。

7、防止走失:在人多的旅游景点或公共场所,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动向,可以给孩子佩戴带有联系信息的手环或者卡片,教育孩子一旦走失应如何寻求帮助。

8、携带常用 *** 品:随身携带一些常用 *** 品,如晕车 *** 、感冒 *** 、创可贴等,以备不时之需。如果孩子有特殊疾病或过敏史,记得带上相关的 *** 物。

9、保护环境:兰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拥有许多自然景观和文化遗迹。带孩子旅行时,要教育他们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不 *** 公物,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10、防范 *** :在旅游景点或者商场等地,要警惕各种 *** 行为,特别是针对带孩子的游客。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对于推销商品或者服务要保持警惕。

11、紧急情况应对:了解当地的紧急联系 *** ,如医院、 *** 、消防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求助。同时,保持 *** 电量充足,随时与家人或朋友保持联系。

12、总之,带孩子去兰州旅行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不仅可以让孩子增长见识,还能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只要提前做好准备,注意安全和健康,就能享受一次愉快的旅程。

四、兰州这个城市怎么样

谁说兰州人的眼光短浅了,还不错呢,可气,空气污染是厉害,但兰州有兰州的特点,兰州有很文明的兰州拉面,兰州还是有名的瓜果之城

兰州,古称金城,旧说因取“固若金汤,不可攻也”而得名。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置兰州总管府,始有兰州之你。倘若从西汉置金城郡算起,到公元1994年为止,兰州已经历将近2200年了。

兰州,自古就是我国西北的重镇。它位于中国陆域几何版图的中心,依山作障、控河为险,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与亚、非、欧三洲人民友好往来的交通孔道。中外闻名的“丝绸之路”,汉代大将军霍去病出征西域,唐玄奘西去印度,都从这里经过。

兰州自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定为甘肃省会,1941年设市以来,一直是甘肃 *** 、经济、文化的中心。现已成为石油、化工、机械、电力和有色金属等重工业为骨干的新兴工业城市和陇海、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干线贯通的西北交通枢纽。

兰州西北与武威、青海省毗邻,西南和东南分别与临夏、定西接壤。辖榆中县、皋兰县、永登县、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红古区等3县、5区。总面积达1386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31.6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回、满、藏、东乡、蒙古、土等民族260万人口,绝大多数为汉族。海拔1510多米,年平均降雨量为32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9.1℃。

在兰州市广传着一个晏公斩龙的故事。相传,兰州市之所以能风调雨顺,安居乐业,皆因黄河内有一条为民谋福的白龙。有一年夏天,一条黑色的妖龙偷袭了白龙,至使黄河水猛涨,眼看全市要遭灭顶之灾,全城百姓呼天叫地。正在这时,只见一位身穿红袍、乘坐红马、手执宝剑的将军,催马跃入水中,挥剑帮助白龙大战黑龙,从早上战到晚上,又从 *** 满天,战到旭日 *** ,整整战了三天三夜,终于将黑龙斩为两段。但将军却因精疲力尽,人困马乏,一直未能从河里出来。传说这位将军便是当时镇守兰州的晏公。兰州的百姓,逃脱了一场水灾,但这一切却是红袍将军晏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为了纪念晏公,兰州百姓在黄河岸上,修了一座晏公庙。如今庙宇虽早已无存,但晏公斩妖龙的故事却代代流传,至今不衰,成为兰州市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

200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4.3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增幅创1995年以来的更好水平。三种产业比例调整为4:54:42,社会固定生产投资完成231.9亿元,增长10.1%。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前六年实现小康社会,兰州将按照市委、市 *** 确立的“创业实干打硬仗,建设创业型城市”的指导思想,在全市掀起一个“全民创业、全市创业、全方位创业”的 *** 。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加速产业升级换代,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把兰州建成黄河上游重要的经济中心,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支撑点和辐射源

五、天气预报为何不准

古时候,天气预报是一种神话,而在现代社会,天气预报是有局限的科学,是人类一种高级的智力游戏。天气预报是怎么做出来的;天气预报为什么有的时候不准,专家和主持人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宋英杰和杨丹以清新而知 *** 的笔触展现了他们的天气预报情结,展现了他们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确切地说,天气预报“有的时候”不准;公平地说,天气预报“有的时候”很准。

天气预报不准,需要找理由吗不需要;天气预报不准,能够找到理由吗?能。说明理由,并不是为了搪塞错误。

我也曾经被自己所发布的天气预报欺骗得淋漓尽致,暗自神伤,无处申诉。

在我们所征集的观众意见反馈中,观众对天气预报的不满意,绝大部分集中在“天气预报有时候不准确”上。可以理解,无论语言多优美,画面多精致,话题多有吸引力,主持人多有亲和力,错误的预报总是让人有一种吃了苍蝇的感觉。

我经常在马路上商场里听别人兴致勃勃地争论天气,看到不少老年人把记录天气预报当作一个业余爱好,在那一刻我的感动和惭愧在心里水 *** 融着。

在生活中,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很多人说假话,天气预报倒是特别想说真话,可就是说不准。的确,因为天气预报的不准确,能够第二天毫无遮掩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而每一个人都需要面对天气,于是拿天气预报开玩笑,大家特别容易找到共同语言。

有人已经把刘禹锡的“道是无晴却有晴”,用来讽刺天气预报的不准确。这是我所听到的更具书卷气的嘲笑了。

责怪天气预报的不准确,是个世界 *** 的现象。我曾经在国外同行那里看到过面对公众嘲讽气象人员如何保持心理平衡的小册子。

应该说,天气预报还是越来越准确的,我们国家的天气预报准确 *** 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属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现在对于常规天气要素的24小时定 *** 预报准确率已经达到了80%,上世纪90年代比80年代的预报准确率又提高了4.3%,未来一周的预报也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现代天气预报已经不再是仰望天空、应用谚语,或者靠24节气来推算、靠观察蚯蚓、青蛙的活动来判断的古老行当了世界气象电视节的吉祥物就是青蛙,以纪念青蛙为天气预报曾经做出过历史 *** 贡献。

气象卫星出现以后,台风就再也没有逃脱人类的眼睛;天气雷达问世以后,几百公里范围内的突发 *** 强降雨也已经不再是预报上的顽症了。对于那些长途跋涉的冷空气的行踪,人们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

天气预报不是能掐会算的神仙,它应该走下神坛。是人类憧憬未来的好奇心,人类不甘于“天有不测风云”的精神气质造就了天气预报,预报准确了,不必大惊小怪;预报错误了,也不必耿耿于怀。关键是我们如何理 *** 地看待天气预报,如何理 *** 地分析天气预报为什么不准。

那还是为天气预报的不准确寻找7个理由吧。

虽然古人观察现象、寻找规律,早已经有了很多预测天气的经验,但是现代科学基础上的天气预报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她是通过简单的定时观测得出气压场、高低压、冷暖锋,并进行简单的线 *** 推算这样一个简陋的手工作坊里发展起来的,而以数值预报为 *** 的对天气变化的简化物理过程的求解和运算只有几十年的时间。对于很多天气现象的发生、演变的内在机理和规律,人们还并没有完全掌握。气象科学还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是一个极其年轻的学科。年轻人总是要犯错误的。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洛伦兹用一种形象的比喻来表达他的这个发现: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煽动翅膀,可能在一个月后的美国得克萨斯州会引起一场风暴。这就是 *** 学中著名的“蝴蝶效应”,也是最早发现的 *** 现象之一。在我们的眼前,似乎有“无数只蝴蝶的翅膀”在煽动着。且不论城市热岛、工业排放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就是这个星球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就对天气的变化产生着决定 *** 的影响,而且植被、水体等等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而这一切在模拟运算中无法进行详尽的描述。

当然,我们并不会因为有“无数只蝴蝶的翅膀”就迁就天气预报的不准确,就如同 *** 不会因为自己考不了满分就慨叹考题太难。经常用“ *** ”来进行自我安慰的人,还不具备预报天气的职业心理素养。

要预测天气,首先要观察天气,从理论上讲,要明察秋毫,任何一个细微之处都不能放过。而人类本身并不具有千里眼、顺风耳,我们的眼睛有盲区。

自从有了气象卫星,我们眼睛的盲区减少了,视野更加开阔了。台风无论多狡猾,都不会骗过卫星敏锐的目光,台风的螺旋云型、台风眼都一目了然,我们也才会胸有成竹地发布那些台风警报。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气象卫星也一样。地球同步气象卫星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天气变化,但是它离地面的距离是36,000公里,比较遥远,分辨能力比较有限;极轨气象卫星的高度是800多公里,离地球近一些,但是它不可能目不转睛地观察特定区域,它的云图是拼接而成的,在观察一个特定区域时,相当于卫星有“眨眼睛”的毛病,而有一些天气就在“眨眼间”发生了。另外,如果有云层覆盖,我们就难以观察并测算植被、水体、沙尘的面积和强度等等,云层会掩盖很多秘密。

我们没有一双可以洞察一切的慧眼,在分析和预测的时候会产生误差,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人们常用“东边日出西边雨”来形容天气的局部差异。在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区,或者强对流天气如暴、冰雹等比较流行的季节,在一个范围很小的区域中,天气也常常会迥然不同。

一座大山,迎风坡和背风坡,气温、降水量的差别非常大,因而植被的面貌也大相径庭。仅仅一山之隔,却展现着两种气候类型,古人说:始悟一岭隔,气候殊寒暄。

而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既有中高纬度 *** *** 天气 *** 的影响,也有低纬度海洋 *** 天气 *** 的影响,各种天气灾害琳琅满目,是天气灾害种类最繁多、表现最剧烈的国家之一。我们用一两分钟的时间概述全国天气,只能“从大局出发”,描述大范围的特点,肯定会删减很多局地特殊 *** 的天气现象,会遗漏很多天气情节,它无法表述那么纷繁复杂的天气变化。

疾病的种类很多,而诊治各种疾病的难度各不相同。再妙手回春的医生也有误诊的时候,为天气把脉也常常碰到疑难杂症。

我清晰地记得一个例子:一个台风刚刚生成,就气势汹汹地向东南沿海奔袭而来,我们发布了警报。可是台风却很诡异地停止前进,在原地就地休整。但是正当人们稍稍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它又杀了一个回马枪,重新瞄准东南沿海,于是我们再次警觉地发布台风警报,然而当警报声响起的时候,台风却大摇大摆地朝向太平洋扬长而去。最终这个台风让人们虚惊一场。事后有几位同事总结说:这个台风好像是专门来戏弄我们的。

即使某种常规的天气过程,预报了不发生(行话叫:报空了),没预报发生(行话叫:报漏了)的情况也时常出现。长期以来,为了减少负面的社会影响,一些业内人士有一种“宁空勿漏”的心态。且不去议论业内的预报心态,我个人觉得,正是因为很多难度极大的预报,报错了尤其是漏报,人们(包括领导)对于错误缺乏公允的评价,很多从事预报的同行经常有一种如履薄冰、如惊弓之鸟的感觉。我的一位领导有一句挂在嘴边的话:一万年之后,人们还会谈论天气预报准确 *** 的问题。天气预报永远有不准确的时候。但愿他的这句话给一万年之后的观众也打个预防针。——天气预报的难题将长期存在。摸准老天爷的脾气的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2004年春天,有位实习生对我说:到了夏天,你们怎么办啊?这一句话让我摸不着头脑。他解释说:大家都说,高温季节明明是40多度,你们却总报36度、37度的样子,怕引起恐慌,所以不敢报也不愿报高温。

听了这样的分析,我真是觉得冤枉啊!

2003年的夏天,南方出现长时间、大面积的高温天气,缺水、缺电现象非常突出,大上海的夜间照明也采取了 *** 措施。在福建、江西、浙江,很多地区的气温像进行体育竞赛一样,气温新高屡屡被刷新,各大“火炉”交相辉映。于是有很多观众反映天气预报故意压低气温结果,隐瞒不报,甚至将其上升到了“剥夺百姓知情权”的 *** 高度。

但实际上,对于2003年夏季的高温天气,气象部门恰恰做出了非常精彩、确凿的预报,仅 *** 气象台就破天荒地发布了31次高温预报和警报,而且对于气温的预报误差一般在一度左右甚至更低。可是,科学层面的精彩和公众层面的印象何以有如此强烈的反差呢?

我们追根溯源,气温与人们的身体感觉(体感温度)的差异是引起抱怨和质疑的首要原因。

我们所说的气温是指百叶箱里的温度,它是在草坪上,距离地面1.5米,通风,而且不受阳光的直射。但是我们的体感温度却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同样的气温,阳光下和树荫下,感觉差别很大;有风和无风,差别很大;湿润和干燥,差别很大,感觉上的差别一般会在5度以上。而且在 *** 辣的阳光烘烤下,地面温度,远远高于气温,当气温是35度的时候,表层土地的温度可能是50度,水泥或柏油马路的温度可能是70~80度,所以走在马路上的时候你感觉温度远远不止35度,于是对天气预报的怀疑产生了。

实际上在天气预报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在盛夏季节主观故意压低气温预报结果的情况。如果真有那样的事,完全是伤害职业道德的卑劣行为,也是我们自己难以容忍的!

我拜读过大量关于预报多么精彩、分析多么成功的文章和总结,但是极少看到对于预报失败个例的分析、点评,似乎一些人不愿意触及伤疤,没有诚恳地探讨失败的职业氛围。一旦预报出现重要错误,气氛会变得很凝重,不敢提及,生怕伤害了谁的感情。

北京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在结尾处,有一屏是“某月某日天气预报满意率”,由观众为每天的天气预报结果打分。我每次都会认真地阅读这条信息,这是了解观众对于预报质量所持态度的重要渠道。满意率经常很高,百分之九十几甚至百分之百。但是也有满意率非常低的时候,比如预报了2004年6月14日和15日北京有“小雨”,但是老天爷就是不愿意配合,14日刮了一阵六级大风和一场扬沙天气,15日尽管天色阴沉、云层浓密,但偏偏不下雨,当天我路过一座游泳馆,那里的工作人员认出我来并开玩笑地说:“这两天天气预报这么不准,你还敢在大街上走”结果6月14日的天气预报满意率只有43%。当然,内行人都知道那几天预报的难度的确是非常大的。6月16日似乎老天爷终于被执著的预报感动了,下了一天的雨,但预报的更高气温是24度,而实际上下午的气温仅仅是17度,穿着单薄的人们被冻得哆哆嗦嗦,怨言丛生,但是6月15日对于16日预报的满意率是81.8%,看来虽然温度预报离谱,但是终究预报了降雨,大家还是很宽厚的。

一个职业人,总有“过五关斩六将”的机会,也总会有“走麦城”的机会,不可能永远“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天气预报正因为相对准确、存在局限,大大小小的错误是经常发生的,如果我们面对错误的心态能更好一些,我们的疏漏会少一些,大家的理解会多一些。我们的职业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反思错误的勇气。

7个理由说完了,可能很多人不见得同意我的分析,不过,如果有一天,当天气预报精确得不再需要理由的时候,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肯定会有更多快乐的理由。

摘自:

天气预报兰州市 精确到几点几分下雨的天气预报-第1张图片-

关于天气预报兰州市,精确到几点几分下雨的天气预报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兰州市 天气预报 精确 下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