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名定兼祧怎么读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喡怎么读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丰镐房怎么读
1、“丰镐房”念fēng hào fáng。
2、旧时溪口人有传统习俗,即为祖房立名,且力求古雅。 *** 父辈三兄弟,其祖房分别名为夏房、商房和周房。蒋父行三,是谓周房。蒋父病故后次年, *** 兄弟分家,众长辈议论,嘱其兄弟各立房名。
3、从上辈“周房”及 *** 在宗谱中属“周字辈”(谱名“周秦”),推及西周两位帝王的都城--丰邑和镐京,各取之一字定为房名,分给 *** 的祖房故而名为“丰镐房”。丰镐两字,丰, *** 蒋全石一房;镐, *** 其亡弟蒋瑞青一房。瑞青早死,由 *** 兼祧承袭,故称丰镐房。以前,有人说 *** 很早就有帝王思想,殊不知,取名丰镐房时, *** 虚龄10岁,不过人们望文生意罢了。
4、经国、纬国的乳名“建丰”“建镐”或源于此。 *** 一家信佛,经常烧香,吃斋念佛,故宅名“素居”。而镐(hào)为镐京,西周的国都。在今陕西 *** 安之西北。
5、溪口丰镐房位于今武岭路西段,坐北朝南,临街而筑。是 *** 、 *** 父子故居。房号“丰镐”,宅名“素居”。
6、原有老式楼户3幢,前幢、二幢均7间2弄,后幢3间,中堂是新三房共有堂前,新房建成后,增至 4 9间,占地 4 8 0 0平方米,建筑面积1 8 5 0平方米。整体布局,前厅后堂,两厢走廊,楼轩相接,廊庑回环。前厅楼房3间。楼上是毛氏诵经处;楼下中间过道,两旁为帐房和接待室。
7、后堂3间高顶平房,中间“报本堂”为祭祖、拜天处,西厢房,是毛氏用房,东厢房为住所。报本堂以东小楼是佣人住处,西平房供接待亲友用。西厢房西面有两间一弄 *** 小楼,楼上过道与西厢房相连。
8、院内房屋,雕梁画栋,屋顶正中彩塑“三星高照”及“双龙抢珠”等。廊壁、柱头浮雕“文王求贤”、“龙凤呈祥”、“精忠报国”等图。“报本堂”匾额由吴敬恒所书,两边柱上楹联“报本尊亲是谓至德要道,光前裕后所望孝子贤孙”,系 *** 手迹。堂前悬红底金字匾额一方,上书“寓理帅气”,系1 9 4 9年 *** 为长子经国4 0岁生日所书。
9、剡溪小筑原名"涵齐",俗称小洋房,1 9 3 0年建成。位于文昌阁东侧,北山面水,西式三开间平顶楼房,房顶阳台,西周水泥栏杆,可乘凉赏月。出西侧门,有露天走廊通文昌阁。小洋房住过不少 *** 要员。西安事变后,陈布雷居此捉笔撰写《西安半月记》。次年 4月, *** 由苏联回乡后,与 *** 及长子爱伦(孝文)在此同住,课读中文,"修身养心"。此后, *** 回溪口常住此处。1 9 3 9年1 2月 *** 痛悼生母毛福梅 *** ,手书“以 *** 血”,刻石碑一方,原立罹难处,现移存楼下。
二、祧怎么读什么意思
1、祧怎么读什么意思?祧的读音:tiāo
2、从示,兆声。从“示”与祭祀有关。本义指祀远祖、始祖之庙。
3、古代祭远祖的家庙。后来也指继承先代。
4、迁庙。把隔了几代的 *** 的牌位迁到远祖庙里。只有本宗之始祖不迁,称不祧之祖。
5、兼祧、宗祧、承祧、祧庙、双祧、祧迁、祧绪、二祧、守祧、不祧之祖、不祧之宗、迁祧、议祧、享祧、祧藏、祧续、合祧、祧师、祧主。
6、一、所以孟小冬与梅兰芳结婚时特别强调“名定兼祧”的平等身份。
7、二、说这三公子承嗣三房,本生这房虽已娶妻,尚未得子,那两房兼祧嗣母,商议各娶一妻,异居分爨,三公子恐娶来未必皆贤,故此因循不决。
8、三、两个孩子的离开除了情感上的难以接受之外,还有道义上面的缺失,因为梅兰芳兼祧两房传宗接代的重任。
9、四、1908年12月2日,溥仪登极,宣布明年为宣统元年,尊隆裕为“兼祧母后”,上徽号“隆裕”,史称隆裕皇太后。
10、五、但我认为溥仪既然兼祧光绪,去见光绪既是程序,也在情理之中。
11、六、到了李鸿章的 *** 李文安一代,这支李姓仍然兼祧李、许两姓。
12、七、历史记载,“宣统皇帝是同治继承人,兼祧光绪”。
13、八、光绪三十四年十月 *** ,光绪皇帝病重,慈禧就又传下懿旨,让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入继同治皇帝,兼祧光绪皇帝。
14、九、宣统皇帝溥仪即位后,尊其为“兼祧皇考瑾贵妃”。
三、兼文言文
1.“兼”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
兼字的意思〈动〉1.(会意。
小篆字形,从又(手),从秝( lì)。字形象一手持两棵庄稼。
本义:一手执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2.同时具有或涉及几种事务或若干方面 [hold o or more…conc *** rently]兼,并也。
——《说文》兼执之,以进。——《仪礼·聘礼》。
——《仪礼·士昏礼》。注:“六豆共巾也。”
兼诸弣。——《仪礼·乡射礼》。
——《孟子·告子上》丞相兼枢密使。——宋·文天祥《后序》兼百花之长。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兼筑雕刻。——蔡元培《图画》3.又如:兼祧(一子兼作两房的后嗣。
祧继承上代);兼资(与通;并有);兼署(官吏除本职外,又兼理其他职务);兼味(指两种以上的菜肴)4.合并,由部分合成整体 [merge;bine;a *** lga *** te]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贾谊《过秦论》5.并吞;兼并 [annex(territory) by force;swallow up]其兼天下不难矣。
——《韩非子·亡征》孺子长矣,而相吾室,欲兼我也。——《左传·昭公八年》6.又如:兼列(犹兼并);兼畜(犹兼并,并吞);兼弱攻昧(吞并弱者攻打昏者)7.倍,加倍 [double]王馈兼金一百。
——《孟子》。注:“其价兼倍于常者。”
利不兼,赏不倍。——《马王堆汉墓帛书》读书倍文,功力兼人。
——唐·韩愈《韩滂墓志铭》兼旬愈。——清·方苞《狱中杂记》8.又如:兼只(几只,数只);兼日(连日,不止一日);兼旬(二十天);兼通(通晓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问或技艺)9.重复;累积 [repeat;accumulate][家人]重金兼紫,相继为藩辅。
——《后汉书·宦者吕强传》10.尽;竭尽 [exhaust]圣人纵其欲、兼其情,而制焉者理矣。——《荀子》夫日兼照天下,一物不能当也。
人君兼照 *** ,一人不能壅也。——《韩非子》11.胜过;超越 [be superior to]。
如:兼人(胜过别人。表示一个人能干两个人的事)12.同,连同 [be the same as;together with;along with]寒暑不兼时而至。
——《韩非子·显学》〈形〉1.全部;整个 [whole]兼天下之众,莫敢不为其所好,而辟其所恶。——《商君书》2.又如:兼裒(广为 *** ) 1.表示并列关系。
和,与 [and]。如:兼罗(并列);兼言(合在一起说)2.表示递进关系。
而且,并且 [and;besides]。如:兼之;兼且(并且)〈副〉1.表示另一方面,可译为“还”、“同时”、“再加上”之类 [still;yet; *** n more]兼有步兵。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2.又兼仗父兄之烈。兼与 *** 相粘。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兼用***。——蔡元培《图画》。
1.(会意。小篆字形,从又(手),从秝( lì)。字形象一手持两棵庄稼。本义:一手执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
2.同时具有或涉及几种事务或若干方面 [hold o or more…conc *** rently]
兼执之,以进。——《仪礼·聘礼》。注:“犹两也。”
兼巾之。——《仪礼·士昏礼》。注:“六豆共巾也。”
兼诸弣。——《仪礼·乡射礼》。注:“并矢于弣。”
不可得兼。——《孟子·告子上》
丞相兼枢密使。——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兼百花之长。——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3.又如:兼祧(一子兼作两房的后嗣。祧继承上代);兼资(与通;并有);兼署(官吏除本职外,又兼理其他职务);兼味(指两种以上的菜肴)
4.合并,由部分合成整体 [merge;bine;a *** lga *** te]
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贾谊《过秦论》
5.并吞;兼并 [annex(territory) by force;swallow up]
其兼天下不难矣。——《韩非子·亡征》
孺子长矣,而相吾室,欲兼我也。——《左传·昭公八年》
6.又如:兼列(犹兼并);兼畜(犹兼并,并吞);兼弱攻昧(吞并弱者攻打昏者)
王馈兼金一百。——《孟子》。注:“其价兼倍于常者。”
利不兼,赏不倍。——《马王堆汉墓帛书》
读书倍文,功力兼人。——唐·韩愈《韩滂墓志铭》
兼旬愈。——清·方苞《狱中杂记》
8.又如:兼只(几只,数只);兼日(连日,不止一日);兼旬(二十天);兼通(通晓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问或技艺)
9.重复;累积 [repeat;accumulate]
[家人]重金兼紫,相继为藩辅。——《后汉书·宦者吕强传》
圣人纵其欲、兼其情,而制焉者理矣。——《荀子》
夫日兼照天下,一物不能当也。人君兼照 *** ,一人不能壅也。——《韩非子》
11.胜过;超越 [be superior to]。如:兼人(胜过别人。表示一个人能干两个人的事)
12.同,连同 [be the same as;together with;along with]
寒暑不兼时而至。——《韩非子·显学》
兼天下之众,莫敢不为其所好,而辟其所恶。——《商君书》
1.表示并列关系。和,与 [and]。如:兼罗(并列);兼言(合在一起说)
2.表示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and;besides]。如:兼之;兼且(并且)
1.表示另一方面,可译为“还”、“同时”、“再加上”之类 [still;yet; *** n more]
兼有步兵。——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兼与 *** 相粘。——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①同时占有几样东西或进行几件事情。
《鱼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舍生而取义者也。”②***;兼任。
《后序》:“予除右丞相~枢密使。”③兼并;合并。
《过秦论》:“约从离衡,~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④加倍的;双倍的。
《汉书?韩信传》:“ *** 于跨下,无~人之勇,不足畏也。”⑤两;二。
《狱中杂记》:“一人倍之,伤肤,~旬愈。”⑥加上;加之。
《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母,逼迫~弟兄。”⑦并且;而且。
《赤壁之战》:“将军以神武雄才,~仗父兄之烈。”。
1.(会意。小篆字形,从又(手),从秝( lì)。字形象一手持两棵庄稼。本义:一手执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
2.同时具有或涉及几种事务或若干方面 [hold o or more…conc *** rently]
兼执之,以进。——《仪礼·聘礼》。注:“犹两也。”
兼巾之。——《仪礼·士昏礼》。注:“六豆共巾也。”
兼诸弣。——《仪礼·乡射礼》。注:“并矢于弣。”
不可得兼。——《孟子·告子上》
丞相兼枢密使。——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兼百花之长。——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3.又如:兼祧(一子兼作两房的后嗣。祧继承上代);兼资(与通;并有);兼署(官吏除本职外,又兼理其他职务);兼味(指两种以上的菜肴)
4.合并,由部分合成整体 [merge;bine;a *** lga *** te]
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贾谊《过秦论》
5.并吞;兼并 [annex(territory) by force;swallow up]
其兼天下不难矣。——《韩非子·亡征》
孺子长矣,而相吾室,欲兼我也。——《左传·昭公八年》
6.又如:兼列(犹兼并);兼畜(犹兼并,并吞);兼弱攻昧(吞并弱者攻打昏者)
王馈兼金一百。——《孟子》。注:“其价兼倍于常者。”
利不兼,赏不倍。——《马王堆汉墓帛书》
读书倍文,功力兼人。——唐·韩愈《韩滂墓志铭》
兼旬愈。——清·方苞《狱中杂记》
8.又如:兼只(几只,数只);兼日(连日,不止一日);兼旬(二十天);兼通(通晓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问或技艺)
9.重复;累积 [repeat;accumulate]
[家人]重金兼紫,相继为藩辅。——《后汉书·宦者吕强传》
圣人纵其欲、兼其情,而制焉者理矣。——《荀子》
夫日兼照天下,一物不能当也。人君兼照 *** ,一人不能壅也。——《韩非子》
11.胜过;超越 [be superior to]。如:兼人(胜过别人。表示一个人能干两个人的事)
12.同,连同 [be the same as;together with;along with]
寒暑不兼时而至。——《韩非子·显学》
兼天下之众,莫敢不为其所好,而辟其所恶。——《商君书》
1.表示并列关系。和,与 [and]。如:兼罗(并列);兼言(合在一起说)
2.表示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and;besides]。如:兼之;兼且(并且)
1.表示另一方面,可译为“还”、“同时”、“再加上”之类 [still;yet; *** n more]
兼有步兵。——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兼与 *** 相粘。——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兼语式,其结构形式是“主语+谓语+兼语+谓语”。
古汉语中的兼语式结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使令类使令兼语结构,在兼语前一般得有“使”、“令”之意的动词充当谓语,兼语后的谓语及其宾语,常表示主语对兼语的要求等。例如: 1.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皇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国史官走上前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相会饮酒,秦王命令赵王弹瑟。 2.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
则在舟中矣。(《肴之战》)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黄河边,孟明等人已登船离岸了。
使令式兼语也有不用使令 *** 动词的。如: 3.权即遣肃行。
(《赤壁之战》)孙权立即派遣鲁肃前去。这种格式的兼语有时可省略。
例如: 4.计末定,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商议还没有决定下来,要找一个能够派遣(他)去答复秦国的人。
5.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五蠹》)人民爱戴他,就推举(他) *** 天下,称他为有巢氏。
二、命名类这类兼语格式,前一动词一般是“谓”、“名”、“号”、“称”等,后一动词一般是“曰”、“为”等。例如: 6.将军向宠, *** 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出师表》)向宠将军, *** 格品德善良平正,熟悉精通军事,以前曾经试用过,先帝称赞他能干,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担任中部督。 7.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游褒禅山记》)唐朝慧褒和尚最初在山麓建筑庐舍定居下来,而且死后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称呼它叫“褒禅山”。“命名式”的句中兼语有时也可省略,如: 8.林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
(《促织》)村里有个好事的年轻人,驯养着一只蟋蟀,自己叫(它)为“蟹壳青”。三、“以……为……”类“以”属于动词,“以……为……”含有“致使”之意,与现代汉语的“拿(用)……当作……”或“把……当作……”相当,这时,“以……为……”属于兼语式。
例如: 9.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必须用长安君做 *** ,兵才派出来。
10.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 *** ;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赤壁之战》)于是(孙权)用周瑜、程普当正副统帅,率领 *** 同刘备联合起来迎击曹 *** ,用鲁肃当参谋长,帮助谋划作战的方针策略。
这种格式的兼语结构,“兼语”有时可以省略,例如: 11.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论语•季氏》)颛臾,从前周天子让(他)作主祭东蒙山神的人。
四、“拜……为……”类文言中的“拜……为……”类兼语结构,前一动词一般是“拜”、“立”、“封”、“迁”、“留”等,后一动词一定是“为……”。例如: 12.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回到赵国后,赵王认为他是一个才能的大夫,出使诸侯国家能不被欺辱,便提升相如做上大夫。 13.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三十天不回来,就请让我立太子为王,以便断绝秦国要挟的念头。这种兼语结构,兼语有时省略,有时省略后一动词”为”.例如: 14.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廉颇蔺相如列传》)因为相如功劳大,拜(相如)为上卿。 15.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张衡传》)安帝平素听说张衡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特地派公车征诏他,任命他做郎中,又升迁(他)做太史令。五、“有”、“无”类“有”、“无”类兼语结构,兼语前固定为动词“有”或“无“,兼语后为其它动词。
例如: 16.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愚公移山》)邻居京城氏的 *** 有个 *** ,刚刚七八岁,也蹦跳着前去帮助他们。
17.且籍与江东 *** 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项羽本纪》)我率领江东父老的子弟八千人渡江向西进军,现在竟没有一个人回来,即使江东父兄同情我做王,我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六、“有……者”类文言中有用“有……者”构成的兼语式,动词“有”的宾语又作后边成分的主语,这类兼语式中“有”字引进一个新提出的人或事物,“者”字通常用来表示提顿。例如: 17.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有个姓蒋的,享有这种(捕蛇抵税)好处已三代了。 18.客有吹筒箫者,倚歌而和之。
(《前赤壁赋》)有个吹筒箫的客人,倚歌声吹筒箫应和。七、原因类原因式的兼语结构,兼语前后没有固定的词语,但兼语后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是兼语前谓语的原因或理由,此种情况不常见。
例如: 19.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南村的孩子们欺我年老无力,忍心当面 *** 象盗贼。
现代汉语根据谓语间表明作用的不同,兼语式可分为以下几类。一、使令类前一个谓语常常是含有“使令”意思的动词,后一个谓语表明前一个谓语的目的或结果。
前一个谓语常用“叫”、“让”、“请”、“使”、“。
1.(会意。小篆字形,从又(手),从秝( lì)。字形象一手持两棵庄稼。本义:一手执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
2.同时具有或涉及几种事务或若干方面 [hold o or more…conc *** rently]
兼执之,以进。——《仪礼·聘礼》。注:“犹两也。”
兼巾之。——《仪礼·士昏礼》。注:“六豆共巾也。”
兼诸弣。——《仪礼·乡射礼》。注:“并矢于弣。”
不可得兼。——《孟子·告子上》
丞相兼枢密使。——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兼百花之长。——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3.又如:兼祧(一子兼作两房的后嗣。祧继承上代);兼资(与通;并有);兼署(官吏除本职外,又兼理其他职务);兼味(指两种以上的菜肴)
4.合并,由部分合成整体 [merge;bine;a *** lga *** te]
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贾谊《过秦论》
5.并吞;兼并 [annex(territory) by force;swallow up]
其兼天下不难矣。——《韩非子·亡征》
孺子长矣,而相吾室,欲兼我也。——《左传·昭公八年》
6.又如:兼列(犹兼并);兼畜(犹兼并,并吞);兼弱攻昧(吞并弱者攻打昏者)
王馈兼金一百。——《孟子》。注:“其价兼倍于常者。”
利不兼,赏不倍。——《马王堆汉墓帛书》
读书倍文,功力兼人。——唐·韩愈《韩滂墓志铭》
兼旬愈。——清·方苞《狱中杂记》
8.又如:兼只(几只,数只);兼日(连日,不止一日);兼旬(二十天);兼通(通晓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问或技艺)
9.重复;累积 [repeat;accumulate]
[家人]重金兼紫,相继为藩辅。——《后汉书·宦者吕强传》
圣人纵其欲、兼其情,而制焉者理矣。——《荀子》
夫日兼照天下,一物不能当也。人君兼照 *** ,一人不能壅也。——《韩非子》
11.胜过;超越 [be superior to]。如:兼人(胜过别人。表示一个人能干两个人的事)
12.同,连同 [be the same as;together with;along with]
寒暑不兼时而至。——《韩非子·显学》
兼天下之众,莫敢不为其所好,而辟其所恶。——《商君书》
1.表示并列关系。和,与 [and]。如:兼罗(并列);兼言(合在一起说)
2.表示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and;besides]。如:兼之;兼且(并且)
1.表示另一方面,可译为“还”、“同时”、“再加上”之类 [still;yet; *** n more]
兼有步兵。——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兼与 *** 相粘。——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习文言文必须了解古汉语中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兼词”就是一种。
所谓兼词,就是一个单音节词由两个字快读而合成,同时兼有两种词 *** ,常见的有“诸”、“盍”、“叵”、“耳”等。【诸】用在句中,有时是“之于”的合音,其中“之”是代词,“于”是介词。
例如:①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一一把土石投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②穆公访诸蹇叔。(《肴之战》)—一秦穆公就这件事向蹇叔征求意见。
以上两例中的“诸”都是“之于”的合音,例句①中的“之”代“土石”,“于”作介词“到”讲;例句②的“之”代秦师袭郑这件事,“于”是介词,作“向”讲。用在句末,是“之乎”的合音,“之”是代词,“乎”是疑问语气词。
例如:③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王曾把爱好音乐的事告诉给庄子,有这回事吗?”④闻强氏授甲攻子,子闻诸?(《左传·昭公八年》)——“听说 *** 要用兵攻打你,你听到这件事了吗?””上面两句中的“诸”都在句末,肯定是“之乎”的合音,“之”代前半句所说的事,“乎”是疑问浯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盍】“盍”(hé)是“何不”的合音,其中“何”为疑问代词,作“为什么”、“怎么”讲;“不”是否定副词。
例如:①“盍各言尔志?”(《论语·公冶长》)——“为什么不各自说说你们的志向?”'②“伍奢有二子,不杀者,为楚国患,盍以免其父召之?”(《史记·楚世家》)——伍奢有两个儿子,不杀掉的话,就要成为楚国的祸患,为什么不用免他 *** 罪的办法召唤他们来?”要注意的是,“盍”后面如果紧跟“不”字,则“盍”相当于“何”,就不是合音词了。如:“盍不出从乎?”(《管子·戒篇》)”——“为什么不跟着出去呢?”【叵】“叵”(pǒ)是“不可”的合音词,表示否定,多用于贬义。
例如:①“吾门人多矣,尹子叵测也。”(《新唐书·尹情传》)一—“我 *** 很多,尹子不可推测啊!”②居心叵测。
(成语)——存心险恶,不可推测。“叵”:—般用在“测”字前,“叵测”即不可推测。
早期白话中还有“叵耐”一词,意为“不可容忍”。如“叵耐这厮无礼”等。
【耳】“耳”是“而已”的合音词,意为“罢了”,表 *** 语气。例如:①“盖向来不过笼络耳。”
(《谭嗣同》)——原来他一向不过是笼络(慰帅)罢了。”②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
(《采草 *** 》)——八月茎叶还没有枯死,采 *** 的人容易辨认罢了。要注意,“耳”还可表肯定语气,可不译。
如: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察今》)——古代和现在是一样的,别人和自己也是相同的。
【焉】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焉:在其中)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从这里。)
③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焉:在这件事情上。)
④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焉:从这里面。)
要注意,“焉”除兼词以外,还有比较复杂意义和用法。
四、兼字怎么读
兼字的读音为jiān,声母为j,复韵母为an,声调为之一声。
1、把两份并在一起;加倍:~旬(二十天)。~程。
2、所具有的或所涉及的不只一方面:~职。~听则明,偏信则暗。
相关组词:兼听、兼课、兼任、兼顾、兼并、兼容、兼备、 *** 、兼祧等。
解释:听取双方或多方面的意见:~则明。
解释:在本职以外兼任教课工作。
1)同时担任几个职务:总务主任~学校工会 *** 。
2)属 *** 词。不是专任的:~教员。
解释:同时照顾几个方面:统筹~。公私~。
1)侵占、并吞(土地、产业等)。
2)经济学上指通过换股或现金购买等方式将对方的资产与负债并入己方。
关于名定兼祧怎么读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