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天气的一些知识点,和文山州文山市天气预报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理环境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地理环境独具特色,其地势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更高峰位于文山县的薄竹山,海拔达到了2991.2米,是该地区的制高点。与此相对的是,更低点位于麻栗坡县的船头,也就是天保国家级口岸,其海拔仅有107米。整体来看,文山州的平均海拔在1000至1800米之间,州府所在地文山的海拔为1260米。
气候方面,文山州属于 *** 带气候,年平均气温保持在19度,适宜的温度使得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雨量达到779毫米,充沛的降水为植被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全年无霜期长达356天,日照时数更是达到了2228.9小时,充足的阳光使得这里四季如春,自然环境宜人。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东南部,东与广西百色市接壤,南与 *** 社会主义 *** 国接界,西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毗邻,北与曲靖市相连。辖文山市和砚山、麻栗坡、西畴、广南、马关、富宁、丘北7个县,州府所在地文山市。总面积32239平方千米,人口370万。其中汉族约140万人,壮族97万人,苗族41万人,彝族31万人,瑶族8万人等。汉族占全州总人口的43.5%,少数民族占56.5%。文山州是典型的农业地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 *** .3%。国境线长438千米,山区、半山区占总面积的94.6%。耕地占总面积的7.26%。
二、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位于哪里
文山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部。县境东西最宽63公里,南北最长66公里,总面积2972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区属西风带中 *** 带季风气候。海拔更高2991.2米,更低618米。全县人口419018人,其中少数民族占54%,全县特产名贵 *** 材三七,产量质量均属全国之冠。
文山县是多民族杂居县。共有12个少数民族,以壮、彝、苗居多。由于民族众多,展现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风俗。全县人口分布明显:城镇人口较集中,坝区、半山区、高寒山区相对较稀少。
文山县位于滇东南偏西,东经103°43′—104°27′,北纬23°16′—23°44′之间,在北回归线两侧。东和北与砚山相连,南邻马关县,东南接西畴县,西与红河州的蒙自、屏边两县相接。全县东西横跨63公里,南北纵跨66公里,总面积2972平方公里。县城为文山州 *** 、经济、文化中心。四周均有公路干线:北上省会昆明市369公里,东至广西南宁市675公里,南下船头口岸122公里、河口口岸168公里,西至红河州蒙自县城128公里。
文山县地域属滇东南岩溶山原区,境内山峦起伏,河谷沟壑纵横。更高峰薄竹山海拔2991.2米,是滇东南之一高峰。更低那么果峡谷海拔618米,与更高峰相差达2372米,形成全县更大的高山峡谷。高低海拔差异大,具有多种地形地貌和立体气候的特点。
多样气候。文山县境气候特点为:春秋长,冬夏短,四季气候差别不大。文山气候终年温暖,年均气温12.8℃—18.1℃,月均更高气温16.8℃—23℃,更低气温7.2℃—10.6℃;日照时间长,年均日照319天,2023.1小时;年均积温6502℃;陆地蒸发量1780.2毫米;年或有霜冻,但无霜期长,平均为359天,间或年份有小雪;降雨量较充沛,年均降雨146.4天,9 *** .7毫米。
清雍正八年(1730年)裁开化通判,设文山县。辖区为开化府所设开化、永平、 *** 、王弄、东安、乐龙、逢春、江那八里,后从乐龙分新现共九里,里下设甲、牌,均原三长官司所属地。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改马白同知为安平厅,分管逢春、永平、东安三里,文山县辖六里。 *** 1年,成立县公署。2年(1913年)划分南区设靖边行政区。文山县地域西南抵干鱼洞接许六马以那么果河为界110公里,总面积6258平方公里。 *** 10年9月,文山县已全部组成。 *** 18年(1 *** 9)年,公布《县组织法》。19年改组县公署为县0,组织区、乡、镇、闾、邻各级 *** 。21年划东区设砚山设治局,文山县辖区2935公里。全县改组为8个区,下辖11镇、21个乡。 *** 26年(1937年),为动员全面 *** ,根据-通过的《保甲条例》,全县将区、乡、镇所属编为216保、1 *** 2甲。 *** 28年废除区制,扩大乡镇,县新编组为5镇、11乡、194保、1866甲。 *** 32年(1943年),全县16乡镇调整为155保、1272甲。 *** 37年,又调整为134保、1061甲。
1950年1月全县解放,辖区未变。除县城两镇并为云威镇,太集(改永乐)、新平两乡直属县管外设平坝、马塘、秉烈、德厚4个区,辖3镇11乡。5月撤乡镇设5个区,全县编组为50个行政村、5个行政街,下辖自然村和村组。1951年10月,将中心区农村7个行政村及平坝区的布都、塘子寨2个行政村并为攀枝花区,县城设城关区,全县共6个区。1952年土改结束,全县6个区建97个乡。1953年土改复查结束并为74个乡、3个居民 *** 会。1954年除城关区外,再调整为81个乡,全县共760个自然村、21条街组。
1957年5月,文山专区以文山县的鸣鹫、杨柳河、猛拉、舍所坝、秧草塘、白牛厂、老寨、古布龙等8个乡距县城较远,划入蒙自专区蒙自县。文山县总面积减为2634平方公里。全县6个区、73个乡和3个居民 *** 会。1958年9月,废区撤乡,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马关县的古木、八寨两个区划出12个乡并入文山县,总面积扩大到6844.55平方公里。1961年8月,恢复砚山县制,文山县总面积减为2867平方公里。
1987年12月,进行区乡体制 *** ,变区为16个乡(其中:5个彝族乡、1个 *** 乡)、1个镇,撤销公社建制。原设乡改为125个行政村公所,县属开化镇仍设5个办事处。全县辖1097个自然村,13个农村街集,47条城镇街道,共1707个生产队。拉白冲、拖嘎两个乡划归砚山县,文山县总面积减为2972平方公里,自此稳定未变。
1991年全县生产队改制为农业全作社。1993年全县乡镇、行政村、办事处未变,下辖1116个自然村,1481个合作社。2000年8月全县设9镇、8个乡,125个村民 *** 会,5个居民 *** 会,1088个自然村,1531个合作社(生产队)。
2005年末,全县辖开化、古木、平坝、马塘、德厚、小街、追栗街、老回龙8个镇及新街、喜古、乐诗冲乡和东山、柳井、坝心、秉烈彝族乡、红甸 *** 乡8个乡,全县16个乡(镇)下设137个村(居)民 *** 会,其中:社区居民 *** 会16个、村民 *** 会121个,有1532个村民小组。
文山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地域历为多民族地区。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居住着汉、壮、苗、彝、回、傣、瑶、白、傈粟等12个民族。人口总数为4296 *** 万(包括外来人口),其中少数民族234975万,占54.69%,农业人口258846人,占人口总数60.24%,非农业人口170818万,占人口总数39.76%。人口分布有较明显差别:城填人口比较集中,坝区密度高于半山区,半山区又高于山区,高寒山区地广人稀。文山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创造了多姿多彩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其中以苗、壮、彝更具 *** *** 。
文山县境苗族祖籍多为湘黔。明末清初《滇黔土司婚礼记》中记述有“牯羊苗”。之后不断从西移入,至清代中期已散布在县境西部山区。苗族居住区绝大部分土地贫瘠缺水,主要栽种玉米、荞子等杂粮和薯类。苗族妇女戴彩绣圆头罩,周围垂吊各色圆珠和花缨络。戴大银耳环。上衣绣红色为方的花纹图案,腰带是整套衣裙的方要装饰,分别由宽8_及5_两条组成,用彩丝线镶锈,并在其下端缀各色各样小珠、钱币和彩色毛线,走起路来伴裙左右摇摆,丁零悦耳。绑腿为三角形黑布,缝上绣好的图案和花边。男子一般喜穿多件衣服,衣扣有7对布扣,下穿略短宽腰大裤腿扭裆裤,小腿处裹腿布,多穿草鞋。苗族除春节外,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就是"踩花山",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三举行,历时5天。活动内容以男女青年对唱山歌,谈情说爱为主。花山场上,有 *** 、 *** 、爬花杆、跳芦笙舞、吹各种民族器等活动,热闹非凡,直至深夜。
文山县壮族包括自称布傣、布岱的土支系和自称布侬的侬支系。壮族历来依山傍水而居,以种水稻为主,兼种旱地粮、棉,精于织染。布侬妇女衣着、包头、裙子均用自织白布,用蓝靛染成青色,涂芋艿,在光滑石板上用鹅卵磨亮,穿起闪闪发光,沙沙作响。饰物多银质,脖戴银项圈和链片。男子穿对襟衣服,一般穿7对布纽扣普通衣。青壮年平时随社会潮流穿各式现代服。布傣、布岱穿着与布侬大体相似。
文山县彝族包括仆拉、倮罗两大支系,倮罗多居住在河谷地区,主要进行水作,结合少量旱作。仆拉多居住在干旱山区,自然条件较差。妇女多包花帕子,上身面襟衣, *** 宽长裤,胸系围腰,脖戴银链,腰系小背带,脚穿大花鞋, *** 随社会潮流。
长期以来,由于共同休养生息和互相通婚,各民族兄弟相处和睦,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各民族习俗既有共同处,又具自身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学,民间艺术,民族音乐舞蹈,民族风情,共同构成艳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在 *** 和人民0亲切关怀下,全县各民族亲如一家,团结一致,奋发向上,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文山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很早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古老神奇,建县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111年西汉王朝在西南设置郡县,文山县就成为祖国版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后的数 *** 朝代更迭,风雨变幻,文山人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始终息息相关,须臾不离。文山县各族人民在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和保卫边疆的历史进程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史。
上世纪80年代,文山军民热血铸就了无私奉献的老山精神,哺育了中华儿女。文山县各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不断创造着自己的生活,创造着文山的历史,热爱祖国,热爱故土。著名作家、翻译家、书法家、社会活动家、教授,原 *** 副 *** 长楚图南,就是这块具有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积淀的土地上哺育出的杰出人物。
2021年1月, *** 文明办确定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文山市上榜。
2020年12月21日,住房和城乡 *** 命名文山市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县村镇。
2020年11月25日, *** 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文山市上榜。
2020年9月22日,“2020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名单揭晓,文山市上榜,位列第39位。
2019年8月27日,云南省人民 *** 将文山市列为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 *** 产业为中 *** 材产业(三七)。
2019年7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 *** 确定文山市为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
2018年10月,文山市入选2018西部百强县市排行榜,位列第41名。
2018年2月22日,文山市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三、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属于哪个省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属于云南省。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云南省下辖的民族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东南部,东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接壤,西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毗邻,北与曲靖市相连,南与 *** 社会主义 *** 国接界。
辖文山、砚山、西畴、麻栗坡、马关、丘北、广南、富宁8个县(市),101个乡(镇)(其中16个民族乡),3个街道办事处,960个行政村(居委会),13807个自然村,16100个村民小组(队)。
文山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年平均气温19度,年降雨量779毫米,全年无霜期356天,日照时数2228.9小时,多为 *** 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其特征为西南部多,东北和中西部较少;山地多,谷地少;夜雨多,白天少;局部 *** 大雨、暴雨多。干湿季分明,5~10月为雨季,雨量占全年雨量的82%;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雨量占年雨量的18%。因此部分地区容易发生干旱或洪涝等灾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以上内容参考: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 *** -文山概况
四、文山热吗
热。根据文山天气预报可得文山夏天温度平均有21℃~28℃。文山市,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03°43′—104°27′,北纬23°06′—23°44′,全州 *** 、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北回归线横穿全境,东北部与砚山县接壤,南部与马关县毗邻,东南部与西畴县相接,西部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连接,并与屏边县一河(那么果河)相隔。
五、文山天气海拔高度
文山市地处云南省东南部低纬度高原,东南近北部湾,西南邻孟加拉湾,来自这两个方向的水蒸汽带来丰沛降雨。北回归线横穿市境,市境大部在北回归线以南,属中 *** 带季风气候。大部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长,冬夏短,四季气候宜人。整体气候通常是“一年有冷热,久雨变成秋;冬晴如春暖,惊蛰有冬寒”。年平均日照时数2028小时,年均积温6829.3℃。无霜期平均为309天,初霜出现于12月初,终霜出现于1月底,雪天平均约10年一遇,年平均气温18.4℃,全年昼夜温差11.7℃,平均相对湿度75%,常年平均降雨量1187.8毫米,全年降雨量约28亿立方米。
文山市内地形地貌属滇东南岩溶山区,地形复杂,喀斯特岩溶地貌突出,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峦连绵起伏,河谷、沟壑纵横交错。西部有薄竹山、连云山、化余山、老君山,坡度一般在25°以上。地面海拔约1 *** 米,山峰海拔约1500余米,薄竹山海拔2991.2米,为滇东南之一高峰,该峰临空虎踞、雄峙西南。西南部那么果河和法果河交汇处更低海拔618米,与更高峰相差达2373.2米。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天气和文山州文山市天气预报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