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城怎么读,广汉雒城读音

牵着乌龟去散步 怎么读 9

很多朋友对于雒城怎么读和广汉雒城读音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雒怎么读
  2. 雒怎么读_雒的拼音_雒字是什么意思
  3. 雒怎么读姓氏
  4. “雒”这个字在姓氏中怎么读
  5. 雒城 怎么读
  6. 雒字怎么读
  7. 奇雒怎么读

一、雒怎么读

雒读音是[luò],含义详细介绍如下:

1、姓,山东宁津县和 *** 赤峰地区,古同“洛”,古书上指白鬣的黑马,源于“洛”,古水名。玄鸟,商周图腾。不韦迁蜀后的家人门客所取的姓氏。四川省广汉市城镇地名,“雒城镇”。四川古地名“雒县”,今四川省广汉市北。

2、某些地方作为姓氏,口语读音为[lào],如山东宁津县、河北省承德地区,缘由,可能是口语化的原因。落字在这一地区的口语读音就是[lào],如花落了、落枕、落炕等。因此,同一读音的雒字也读为[lào]了。

1、《唐韵》卢各切《集韵》《韵会》《正韵》历各切,𠀤音洛。《说文》鹆䳢也。从隹各声。《释名》雅雒也。为之难,人将为之雒,雒然惮之也。又马名。《诗·鲁颂》有駵有雒。《传》黑身白𩯓曰雒。《释文》雒音洛,本作骆。又水名。《周礼夏官职方氏》豫州,其川荥雒。

2、又国名。《左传僖二十一年》伊雒之戎。《春秋文八年》公子遂会雒戎盟于暴。又县名。《前汉地理志》弘农郡上雒县。按左传僖二十一年疏云,雒水,出上雒县 *** 领山东北,经弘农至河南巩县,雒戎因此而名也。又雒阳县,属河南郡。《前汉地理志注》师古曰鱼豢云,汉火行,忌水,故去洛水而加隹。如鱼氏说,则光武以後攺为雒字也。

二、雒怎么读_雒的拼音_雒字是什么意思

雒怎么读?雒的拼音是什么?雒字的含义是什么呢?很多人遇到雒这个字,都不知道怎么读这个生僻字。你知道雒这个字怎么读吗?下面是学习力网站为大家精心编辑整理的这个雒字的拼音和解释,为你答疑解惑!

雒字起源雒字最早起源《中华民族元宗始祖 *** 之三皇发源世系图》第八世合雒氏,合雒氏远在三皇:燧人氏(五一世)、伏羲氏(五二世)、神农氏(六十世),五帝:炎帝(六一世)黄帝(七一世)、颛顼(七三世)、帝喾(七五世)、尧(七六世)、舜之前。《金文大词典》转载《印薮》提到了一个篆字雒。这个雒字被刻在一个周朝的盨[xǔ]上。盨是一种古代食器,出现于西周中期,到春秋后期便消失了。其上所刻的这个雒字,应该是人们目前见到的最早的雒字。

至于周灭商而营建称为中国(即国之中心)的雒邑,周平王东迁雒邑,战国时雒邑改为雒阳,因史籍上又写作洛邑或洛阳而孰是孰非难下结论。不过,雒字还见于以下书籍:《左传》洛皆作雒。秦相国文信侯吕不韦免职赐死后,其(封地雒阳)属民被迁蜀。最迟在秦汉时中国就有以雒命名的地名和物名。秦朝设置雒阳县,西汉因之,属三川郡。西汉又在四川置雒县,属广汉郡,东汉因之,王莽改叫吾雒,隋复置,今广汉市所在地叫雒城镇,算是还尊重历史。

由此可见,东汉光武帝改洛阳为雒阳,决不是去水加隹造新字,因为在他之前就有雒字了。有人认为雒字始于周公所营雒邑,按五行说,秦为水德,故改雒阳为洛阳,至东汉,光武帝刘秀认为汉为火德,又改洛阳为雒阳。如此反复多次,使人搞不清谁是谁非。《金文大词典》中的雒函之印、雒左尉印应该指的就是雒县。雒功、雒林之私印中的雒指的才是姓。

雒常、雒书、雒棠、商雒、京雒、河雒、雒亭、雒田、九雒、雒诵、雒嫔、伊雒、雒雒、雒民

撇,横撇/横钩,点,竖,横折,横,撇,竖,点,横,横,横,竖,横

三、雒怎么读姓氏

2、释义:古书上指白鬣的黑马。古同“烙”,烙印。姓。

3、详细释义:鸟名。忌欺,即“鵋鶀”

4、雒,鵋鶀也。怪鸱。——《说文》。今称鸺鶹,也叫横纹小鴞

7、古都邑名。今址河南省洛阳。汉光武建都改名雒阳

8、古地名。西汉时置为雒县。自古为争蜀的战略要地。三国时刘备即因破雒城而得成都。今址四川省广汉县北。

10、烧之,剔之,刻之,雒之。——《庄子》

12、烧之、剔之、刻之、雒之。——《庄子·马蹄》

13、组词:合雒:hé luò十纪之一。古代传说,自 *** 辟地至春秋鲁哀公十四年,积二百七十六 *** ,分为十纪,第四纪为合雒。

14、伊雒:yī luò?亦作“伊洛”。?伊水?与?洛水?。两水汇流,多连称。亦指伊洛流域。《国语·周语上》:“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韦昭?注:“伊出?熊耳?,洛出 *** 岭。禹都?阳城?,伊洛所近。”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唐杜甫《北征》诗:“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宋?欧阳修《送徐生之渑池》诗:“我昔初官便伊洛,当时意气尤骄矜。”清?叶襄《禹陵》诗:“泉源留俭德,伊洛想神功。”

四、“雒”这个字在姓氏中怎么读

据山东广饶县(春秋时为乐安,汉为千乘郡)花官镇雒家村现存明朝《雒氏族谱》载: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始祖雒尚义由直隶枣强县迁来,因孝行建坊,故村名雒家坊子。

*** 25年(1936年)县志载有“雒家坊子”,1945年改称雒家村。花官镇雒家村位于花官镇 *** 驻地西南3.5公里,张扬至闫坊路北侧,十二支过清渠西侧。

该村约有三百户户,壹仟余人,与周边周楼村、重兴李、温楼村等和睦相处。村风淳朴,村民和善,鸡犬相闻,其乐融融。

据山东即墨雒氏族谱记载,吾雒氏宗族炎黄一脉,繁衍生息,已五千多年。始祖生于洛水(洛阳一带)故姓洛。始祖与炎帝是知己朋友。

炎帝是太阳神的化身,本属火。人们尊称他是火德王神农氏。吾雒氏始祖姓洛,本属水。据伏羲易经五行(金水木火土)相生相克关系,水“洛”克火。

吾始祖慈善包容,品行品格上善若水,为排除水克火之含义,聪明的智慧的始祖把洛字的三点水删除,在各的右边添加一个“隹”(zhui)字,仍读音为洛(luo)形异音同意同,这样就组成了新的“雒”字,雒同洛(与词典解释一致)。

这样从字面上看雒字不属水了,也就不克炎帝火德王的火了。这便是雒氏的起源。

雒氏宗族星罗棋布遍及全国各地,像陕西、山西、福建、辽宁、吉林、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山东、 *** 等省市地区都有雒氏家族,其源头都是从洛阳附近雒氏宗族迁出的。

五、雒城 怎么读

雒城系一古遗址。该遗址位于今四川省广汉市雒城镇辖区内,东至外东顺城路、南至房湖公园南侧、西起桂花街南段、北至鸭子河南岸,总面积1.6平方公里。雒城始建于东汉,据《华阳国志·蜀志》载:“初平中(公元190年至193年间),益州牧刘焉自绵竹移雒城县城,筑阙门。”《三国志·庞统传》记载“进围雒县,统率众攻战,为流矢所中”。南宋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至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蒙古军入蜀,战乱中城垣遭受严重 ***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在原州城基址上建城垣。明末城池又毁。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再次修筑,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增修炮台。自1982年以来,省市文物部门配合基本建设先后进行过几次选点发掘,出土了一大批“雒城”和“雒官城墼”的汉代篆书体铭文砖、城墙砖,这一发现对研究古雒城的历史沿革和城垣建设都具有重要的考古都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价值。1991年4月,古雒城遗址被四川省人民 *** 核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六、雒字怎么读

1、雒,读作 luò。右侧是隹, *** 和鸟相关。本义指“鵋鶀”,是一种鸟,今称鸺鶹,也叫横纹小鴞。

2、雒也是有名的地名。今天的河南省洛阳,东汉时称雒阳。西汉时还设置了雒县,自古为争蜀的战略要地,三国时刘备即因破雒城而得成都,今址四川省广汉县北。

3、雒诵,指反复诵读。雒,通“络”。

七、奇雒怎么读

1、qí luò。奇雒是现在漯河市的曾使用名。名字变化发展如下:

雒城怎么读,广汉雒城读音-第1张图片-

2、商周时期,漯河澧河东岸就开始有人类定居,漯河小镇初见雏形,因滨临隐水(今沙河)故称隐阳城。秦汉属召陵县管辖。南北朝时期,隐阳城改称奇雒城。

3、隋朝,把汉代以来的行政区划由州、郡、县 *** ,改为州、郡两级,南颍川郡遂被取消。隋炀帝大业年间,将召陵县并入郾城县,奇雒城改名殷城,因它紧傍隐水,隐水又名殷水,城随水名。

4、南宋时,为防洪水及土匪侵害,在殷城周围修筑了寨墙,因隐、澧水在此交汇,寨取名源汇,镇取名上口(又名新寨镇),与东边的下口(今周口)镇遥望相呼应。

5、元代,因沙澧河相汇处,河湾状似海螺,将上口镇更名为螺湾河镇。

6、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山东定陶进士乔迁任郾城知县,认为“螺”字用于地名不雅,遂改“螺”为“漯”。

7、1948年7月,设立县级漯河市。1949年1月,漯河市与郾城县合署办公。同年10月,漯河和郾城分设。1960年6月郾城县并入漯河市。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标签: 广汉 读音 怎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