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錾刻怎么读这个问题,錾刻工艺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镌镂怎么读
一、镌镂的基本释义为雕刻;雕镂。
1、不多时,杨珞来到皇宫门前,但见一片灯火通明中金钉朱户的丽正门,画栋雕甍,铜瓦覆顶,其上镌镂龙凤飞骧之状,好不巍峨壮丽,光耀溢目。
2、皆金钉朱户,画栋雕甍,覆以铜瓦,镌镂龙凤飞骧之状,巍峨壮丽,光耀溢目。
3、陕西神木纳村高兔的战国墓 *** 土大量立雕或浮雕的金兽等饰件,雕琢精美,色采华丽,皆以镌镂,錾刻手法表现,形态各异造型生动。
二、珐琅怎么读
1、将经过粉碎研磨的珐琅釉料,涂施于经过金属加工工艺 *** 后的金属制品的表面,经干燥、烧成等 *** 步骤后,所得到的复合 *** 工艺品。珐琅工艺的 *** 分类很多,一般根据 *** *** 和胎地种类将其分类。
2、珐琅依据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又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其中掐丝珐琅器就是俗称的“景泰蓝”,15世纪中期明代景泰年间的制品尤为著称,故有景泰蓝之称。
3、以矿物质的硅、铅丹、硼砂、长石、石英等以适当的比例混合,分别加入各种不同颜色的金属氧化物,经焙烧研磨制成粉末状彩料后,根据不同的工艺,填嵌或绘制于金属胎体上的一种艺术创作过程。金属錾刻技法是我国古代一种传统的金属器加工 *** 。
4、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5、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 *** 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6、具体说来,掐丝珐琅器在明景泰和成化两朝最为常见,其后工艺水平均明显下降。清代的景泰蓝工艺胎薄,掐丝细,彩釉也比明代要鲜艳,花纹图案繁复多样。
三、一个斩一个金读什么
笔画数:16;部首:金;笔顺编号:1521331234112431笔顺:横折竖横撇撇横竖撇捺横横竖捺撇横
拼音:zàn,声母是z,韵母是an,读作第4声。
錾金:以锤敲打凿子,使凿子在器物表面刻出阴线图案。有的凿子头部带有凹凸的图案,经锤打,图案便可刻在器物上。
在设计好器形和图案后,按照一定的工艺流程,以特制的工具和特定的技法,在金属板上加工出千变万化的浮雕状图案。
錾花是使用一整套具有各种基本图形的錾子,通过锤击錾子,使金属表面呈现凹凸花纹图案的一项工艺。錾花是一项古老的工艺。
1、一个斩一个金读:錾[zàn],小凿,雕凿金石的工具;雕,刻。
《唐韵》藏滥切《集韵》《韵会》昨滥切,音暂。《广韵》镌石。
又《广韵》才敢切《集韵》在敢切,音椠。
又《广韵》慈染切《集韵》疾染切,音渐。
又粜《_广韵头》条士咸切《集韵》锄咸切,音谗。
又《集韵》财甘切,音蚕。义同。
郑州市金水区邮政编码是:450003。
金水区,隶属河南省郑州市,位于郑州市主城区东北部,东临中牟县,南连管城 *** 区、二七区,西接中原区,北靠惠济区。介于东经113°40'~113°47',北纬30°50'~34°57'之间。东西更大距离22.9千米,南北更大距离17.2千米,总面积136.66平方千米。
金水区地处北温带和 *** 带气候的过渡带,属半干旱、半湿润 *** *** 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自然降水偏少。主要特征是:春旱多风,冷暖无常;夏炎多雨,水热同期;秋凉清爽,日照充足;冬季干燥,风多雪少。
年平均气温14.8℃,降雨量586.1毫米,无霜期213天,日照2052.6小时,与1951年—1980年间的平均值相比,气温高0.6℃,雨量减少54.8毫米,日照减少332.7小时。
四、"路錾”怎么读
lù zàn。lù的声母是l,韵母是u,读第四声;zàn的声母是z,韵母是an,读第四声。
1、道,往来通行的地方:道路、公路、水路、陆路、路途、路程、 *** (行路的人,喻不相干的人)、狭路相逢。
2、思想或行动的方向、途径:思路、、出路、路子、路数。
3、方面,地区:外路货、各 *** 马。
5、大,正:“厥声载路”、路门(宫室最内的正门)、路车(古代帝王及诸侯贵族所乘的车)、路舆(古代君主所乘的车)、路寝(古代君主处理政事的宫室)。
一个个交通 *** 般的红绿灯屹立在马路上,保护着市民的行路安全!
1、凿金石用的工具:錾子。石錾。
老师傅正在用錾刀雕刻一块金饰品。
錾刻就是用各种“錾子”在金、银、铜等材料表面进行加工的传统手工技艺,它是随玉石器、骨角器等加工技术演化而来。从出土的商周青铜器、金银器上的一些錾刻文、镶嵌和金银错等文物标本可知,这种技术至今已有数 *** 的发展历史。
錾刻工艺的 *** 作,是在设计好器形和图案后,按照一定的工艺流程,以特制的工具和特定的技法,在金属板上加工出千变万化的浮雕状图案。几乎在所有传世的表 *** 有花纹的金银器上都可以找到錾刻的影子。一直到 *** 我们常见的银簪子,孩子的长命锁,都还有錾刻。
錾刻工艺品的造型,主要分为平面的片活和立体的圆活,片活是平装在某些器物上或悬挂起来供人欣赏,圆活则多作为实用器皿使用。
完成一件精美的錾刻作品需要十多道工艺程序, *** 作者除了要有良好的技术外,还要能根据加工对象的需要自己打制出得心应手的錾刻工具,打制工件的金属板材,调制固定工件的专用胶料、配制焊 *** 、摹绘图案。
五、金瓯永固杯怎么读
1.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是一种仪式用品,用于清代皇帝在每年新年举行的开笔仪式。
2.该杯杯身两侧各有一条向上奔腾的夔龙,象征着生机与威严,寓意大清的疆土和 *** 永固。
3.在每年新年的凌晨子时,皇帝会在养心殿明窗,将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放在紫檀长案上。
4.皇帝会在杯中注入屠苏酒,然后亲自点燃蜡烛,提起毛笔,书写祈求 *** 社稷平安永固的吉语。
5.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的 *** 精良,高12.5厘米,口径8厘米。杯身为金质,呈鼎式圆形,直口。
6.杯口沿錾回纹一周,一面錾刻“金瓯永固”字样,另一面錾刻“乾隆年制”四字款。
7.杯的外壁满錾宝相花, *** 主要用珍珠和红、蓝宝石装饰。两侧各有一变形龙耳,龙头上带有珠子。
六、錾怎么读
1、錾字是一个比较少见的汉字,其读音及用法需要特别说明。
2、錾字的基本含义是金属制成的用于雕刻的工具,在工艺中用于刻画、剔除多余的部分。这个字在古代的金属工艺中经常出现,如今虽然使用频率降低,但在一些传统工艺中仍然被保留下来。在汉语中,錾作为一个动词,表示用錾刻划、剔除的动作。
3、在发音方面,錾字的拼音是zàn。这个字的发音并不复杂,但在日常交流中较少使用,因此在普通话中的普及程度相对较低。需要注意的是,錾字的发音可能与一些其他汉字相似,但其含义却截然不同,因此在使用时应该根据语境进行辨别。
4、此外,錾字也出现在一些古文中,表示一种刻划、雕刻的技艺。由于其在古代文化中的特殊地位,錾字在一些文物鉴定、艺术史等领域仍被频繁使用。对于学习和研究相关领域的人来说,了解錾字的读音和含义是非常重要的。
5、总的来说,錾字的读音为zàn,表示一种金属工具及相关的刻划、剔除动作。对于使用者来说,了解其读音和含义有助于正确运用这个字,尤其在特定领域如古文、艺术史等中更为重要。
七、古代铜镜能当镜子照么怎么照
1、铜镜可以当镜子照。这种镜,一面磨光发亮,一面铸刻花纹。照光亮的一面,可以照出基本模样。
2、在唐宋之前,没有带手柄的铜镜,因为照镜子的人地位都比较高,有专人帮他(她)举着镜子。而唐宋以后,由于镜子开始在平民中使用,人们需要自己拿着镜子,因此渐渐出现了带手柄的铜镜。
3、铜镜产生早期,因为造价较高和制造 *** ,只有皇宫贵族才可以使用,直到唐宋时期,铜镜才开始平民化。
4、铜镜有四 *** 的发展历史,不同历史时期的铜镜,都具有那一时期的时代特点,包括文饰、铜质、型制、锈色、厚薄、铸造特点等时代特征。
5、为保证铜镜能具有真实、清晰的效果,古人在铸造铜镜时,镜子的大小和弧度有严格的比例关系。小一点的铜镜可以看到比较平缓的弧度,超过20公分的铜镜基本是一个平面,看不出明显的弧度起伏。
6、战国时期以前的铜镜就发现了三十多面。
7、随着青铜时代的发展,冶铸业日趋发达,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殷商贵族墓中均发现早期铜镜,那时却只有少数王室、高级贵族才可能拥有,贫民百姓无缘享用。
8、商周时期铜器铸造十分发达,出土的铜镜数目却很少,相比较而言,早期铜镜铸技较差,纹饰古朴简单,远不如同时期青铜礼器那样浑厚、纹饰那样神秘繁缛、数量那样众多。
9、铜镜广泛的 *** 和应用是在战国时期,特别是楚国更为普遍。战国铜镜通体质薄,背面 *** 有小桥形或三弦纹钮,钮上穿绳系带,方便抓握。战国以后,铜镜可以随身携带,也常镶在镜架、镜台上陈设室内。
10、到了汉代,铜镜业变得特别发达, *** 精巧,纹饰丰富,畅销国外,日本、 *** ,以及 *** 境内的匈奴墓葬中均有发现。
11、当青铜时代结束,各种青铜礼器逐渐销声匿迹时,铜镜却伴着社会的嬗变,超越了早期的原始粗陋,迈入千余年的繁荣昌盛时期。
12、宋元以后铜镜 *** 业走向衰退,其间虽有精品,但多为重实用、轻装饰的商业格调。直到明代中叶,在玻璃镜推广以后,铜镜最终于清代被完全取代。
13、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早期铜镜:清冶铜华以为镜莹光如水照佳人
关于錾刻怎么读,錾刻工艺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